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路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鄉村旅游近年來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脫離文化產業的鄉村旅游無法維持穩定的發展。論文首先介紹鄉村旅游和文化產業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根據相關信息或實踐案例總結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和現有融合模式,最后,通過大量的分析與總結,剖析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途徑。
【關鍵詞】鄉村旅游;文化產業;融合途徑;發展模式
1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的概念
從本質上來看,文化產業屬于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經濟形態,在現代化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說,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為主要目標的特殊產業。鄉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與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為特色的新型旅游形式。目前,學術界尚未對鄉村旅游的概念達成統一的意見,但基本包括兩個方面的要素: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的旅游活動,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從根本上來看,鄉村旅游是建立在當地特色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之上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文化產業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突出鄉村旅游擁有的文化基礎,表現出持久的旅游吸引力。從長遠角度來看,鄉村旅游要想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與文化產業進行有機融合,借助文化產業的力量實現長效穩定的發展[1]。
2我國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情況
2.1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概況
截止2016年年底,我國鄉村旅游游客量達到16.2億人次,同比增長率達到8%。目前,我國鄉村旅游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農家樂”。旅游者在享受鄉村風光的同時也能得到諸多心靈上的體驗。由于“農家樂”一步到位的解決了旅游者的衣食住行問題,所以是目前諸多旅游者鄉村旅游的首選模式;二是“古村鎮游”。旅游者在欣賞諸多富有古典特色的鄉村建筑,更加深入地了解鄉村文化的精髓;三是“傳統民間工藝”游。借助當地傳統民間工藝品來進行旅游宣傳,不僅在無形中提高旅游地的整體形象,而且吸引更多旅游者的關注,進而產生旅游意愿[2]。
2.2現有融合模式
目前鄉村旅游和文化產業已逐漸產生了三種融合模式:延伸型融合模式、整合型融合模式以及滲透型融合模式。
2.2.1延伸型融合模式
該種模式將文化產業的價值鏈延伸到鄉村旅游產業之中,根據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具體情況,設計出合適的文化產品,并以此來擴大鄉村旅游的發展空間。以蘇州市石湖地區為例,該地區作為歷史名人范成大的故居處,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可以積極挖掘這種資源,提高當地鄉村旅游的吸引力。
2.2.2整合型融合模式
就是指將鄉村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核心環節進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價值鏈。相比延伸型融合模式,這種整合型融合模式對開發者和參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過合適的方法尋找到兩大產業之間的交叉點,并同時實現兩者的協同發展。例如:世博會和園博會,在融入鄉村旅游信息的同時也極力宣傳相關的文化內涵,從根本上推動了鄉村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進步。
2.2.3滲透型融合模式
這種模式是從鄉村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中提煉出核心的環節,相互滲透、影響,從而帶動鄉村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協同性發展。比較常見的滲透方式有:將某個鄉村旅游景點或文化名人加入到游戲或者推廣視頻中。這種模式之下,鄉村旅游和文化產業的融合度將進一步提高。但是就實踐情況來看,這種融合模式在我國并未得到廣泛的使用。
3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途徑建議
要想真正實現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僅有成熟的發展模式還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之上,還應尋找有效的融合途徑,從根本上提高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程度。
3.1技術融合
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是建立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之上的,如果兩者無法在技術層面上獲得良好的融合,很難真正實現有機的融合。一方面,政府要適當增加財政撥款,確保相關企業或部門擁有充足的資金來源,具備引入先進技術的資金條件。另一方面,鄉村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要在技術上達成一致,建立統一戰線,將目光放在國內先進融合技術上,在第一時間內引入先進的技術,為鄉村旅游和文化產業的融合打下扎實的技術基礎[3]。除了引入先進的技術以外,我們還可以自覺進行技術創新。例如:鄉村旅游企業可以和文化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成立專業的技術研發小組,立足鄉村旅游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研發切實可行的融合技術。相比之下,這種自覺的技術創新更加符合我國鄉村旅游和文化產業的實際需求,能夠發揮更突出的融合效果。因此,政府主管部門要予以應有的重視,從政策體制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積極鼓勵鄉村旅游企業和文化企業主動加入到技術創新的行列中。
3.2資源融合
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既是重要的生態文化資源,同時也是鄉村旅游中的突出特色,是珍貴的鄉村旅游資源。就具體的鄉村旅游項目來說,要想實現與生態文化的融合,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鄉村旅游資源與生態文化資源之間的交叉點。這種交叉點可以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富有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品,也可以是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資源。從某種角度來看,能否準確找出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資源的交叉點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兩者的資源融合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這種“融合資源”的代表性,還要積極尋找其特色。例如:通過拍攝旅游宣傳視頻、挖掘傳統文化民間故事等渠道,賦予這種“融合資源”更加突出的特色[4]。
3.3市場融合
通常情況下,產品的傳播渠道和營銷方式的融合是最為高效的融合方式。例如:鄉村旅游企業可以和互聯網文化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實現網絡傳播,借助網絡的渠道來推廣相關的旅游產品,挖掘更多的潛在客戶。與此同時,互聯網文化公司也可以借助鄉村旅游企業的營銷來增加人氣,提升品牌影響力,從而獲得更高的市場價值。鄉村旅游企業也可以共享文化產業的市場進行產品的推廣和營銷。例如:文化產業中有出版發行、廣播電視等服務,這些服務直接面向客戶群體,是良好的營銷推廣渠道。對此,鄉村旅游企業也可以采取靈活的措施,共享文化產業市場服務,進一步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宣傳營銷效果。
3.4企業融合
鄉村旅游和文化產業的融合最終還是落腳到企業的融合上。而要想實現最佳的企業融合效果,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企業合作平臺。這種合作平臺不僅要滿足鄉村旅游企業的發展需求,也要滿足文化企業的需求,必須協調好兩者的關系。筆者認為,我國政府在搭建企業合作平臺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政府的政策引導將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正因如此,政府應當盡快出臺相關的管理措施,引導鄉村旅游企業和文化企業主動參與到合作平臺的搭建中,明確自身需求,切實遵守平臺規章制度,確保合作平臺發揮最佳的效用。在這種合作平臺的作用下,我國鄉村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度將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薛群慧.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三個重點[J].旅游研究,2016(5):5-7.
【2】趙華,于靜.新常態下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經濟問題,2015(4):50-55.
【3】張海燕,王忠云.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4):322-326.
【4】趙蕾,余汝藝.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的動力系統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6-71.
作者:許凌 黃平 王璇璇 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