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優勢和劣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相較過去有了顯著的提高。在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的背景下,人民群眾對精神財富的需求越發加大。伴隨著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理念的傳入,我國文化產業也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遼寧地區少數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依托的文化產業也在不斷發展。但問題同樣并存,包括發展速度、水平等,這些都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文化產業;遼寧;少數民族;問題
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藝術視野下的東北少數民族文化產業開發研究》,編號:W2015212根據費孝通先生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理論,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共生活著56個民族。其中,遼寧省內主要聚集的少數民族包括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以及錫伯族。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視度提高,遼寧省也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開展特色的民族文化產業。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文化產業開發促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事業的發展,而從長遠看來,這里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一、文化產業理論概述
文化產業這一名詞來源于國外,英文名為CultureIndustry,因此又可以翻譯為文化工業。文化產業包含兩層含義,它既是一種文化形態,也是一種經濟形態。不同的國家對文化產業的理解也不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定義,我們可以認為文化產業就是按照一定的工業標準,將文化產品以及文化衍生的服務進行生產,再生產以及分配的流程。因此在這層含義下,文化產業的主要輸出產品就是精神產品,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文學創作、音樂、攝影以及建筑設計等都可以視作為文化產業。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元素。近年來,面對國外對我國的文化輸出,我國傳統特色文化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就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因此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必然的趨勢。遼寧位于我國東北地區,歷來也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之一。根據目前的統計,目前居住在遼寧省的少數民族主要有五個,分別為滿族,蒙古族,朝鮮族,回族以及錫伯族。隨著文化產業熱潮的興起,遼寧省也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投入,大力建設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從具體的發展現狀來看,遼寧省少數民族地區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既有優勢,也有劣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把握優勢,減少劣勢,盡可能轉劣勢為優勢,最終促進該地區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遼寧少數民族地區特色文化產業優勢
(一)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文化產業的建設,從一系列黨政報告中就可以看出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在《十一五綱要中》,明確規劃了“十一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路與方向。隨后在黨的十七大中,十七大報告再次說明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通過文化軟實力的增加來增強綜合國力,從而增強國際競爭力。而后在《十二五綱要》中,又提出在新時期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文化部等相關部門都了一系列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下文件。除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外,遼寧省也不斷加大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早在2003年遼寧省就已經頒布了相關推動文化建設發展以及發展文化產業的相關文件。在這些文件的指導下,遼寧省和市級、縣級部門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讓遼寧省內少數民族文化產業不僅僅可以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還可以享受省內的扶持政策,有力的促進了遼寧省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文化機構以及社會團體的支持
政策是發展文化產業的有力保證與基礎,除此之外,相關文化研究機構和一些社會團體的支持也是遼寧省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所在。各大高校、社科院等機構,尤其是遼寧省內的相關民族文化研究機構,這些文化機構和社會團體都對遼寧省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并且提供明確的發展規劃,對于傳承少數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從而提高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
遼寧省發展民族文化產業最大的優勢在于豐富的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其中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最鮮明的特色。從歷史發展來看,遼寧省最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在于滿族、蒙古族、朝鮮族以及錫伯族文化。其中“一宮三陵”“五女山山城遺址”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除此之外,遼寧省還有許多豐富的民族文化相關歷史文物古跡例如遼陽的東京城,沈陽的錫伯家廟。其中阜蒙縣的海棠山摩崖造像,可以稱為是東北佛教造像之最。滿族的社火、剪紙等民間藝術也令人稱道。
三、遼寧地區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產業劣勢
遼寧省民族地區歷史文化悠久,雖然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各方面的政策等支持,但要真正的把優秀的民族文化資源發展成文化產業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目前來看,最主要的劣勢就在于發展的路數較少,并且真正發展的力度也不夠大,從總體上看,發展的速度和水平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對于國內一些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來說,遼寧省起步相對較晚,發展經驗也存在不足的情況。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夠深入,發展的規模較小而且分散。這些劣勢問題都限制了遼寧省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從全國范圍來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只有正確的認識文化產業的發展問題,才能把握好發展對策,從而一方面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傳承民族文化,同時又提高地方經濟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遼寧省需要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調研,吸納人才,根據民族文化的特征來改善目前的文化產業發展困境,真正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傳承優秀民族文化。
作者:白曉霞 單位:大連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蒲培勇,宋來福.多元文化視野下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與利用研究——以云南祿豐縣黑井古鎮為例[J].吉首大學學報,2014(S2).
[2]陳海玲.促進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發展研究[J].滿族研究,2015(04).
[3]段送爽.新媒體環境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品牌傳播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5(13).
[4]徐磊.滿族文化遺產與四平經濟振興[J].科技咨詢,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