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文化產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機制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和不斷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們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文化產業政策和法規,建立以法律法規控制和引導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機制。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文化產業政策,另一方面,要對傳統的文化產業進行改造和轉型升級,制定一系列的鼓勵政策,引導民營和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鼓勵發展和提升民族文化產業,加大民族文化產業的保護和支持力度,發展新興的文化產業。其次,要發揮政府監管的市場職能,確保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要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清除淫穢、色情等低俗、媚俗和庸俗的文化產品和那些通過非法渠道傳入我國的文“文化“以及腐朽的價值觀,不斷的凈化和優化市場文化環境,包括網絡文化環境,從而實現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促進社會文化繁榮,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產業政策引導使得政府從“做”文化產業到“管”文化產業的轉變,這種引導主要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制定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性內容目錄,發展規劃和實施辦法。
早199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北京圖書大廈就評選出“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其涵蓋面遠至世紀之初,廣至臺灣香港澳門,遍及一百年里各個重要歷史時期,受到業內人士和廣大讀者的歡迎,被稱為“中國文學的百年盛宴的菜單”,這套叢書,精當、豐富、全面、系統而且可信,得到了普遍的認同。中國優秀的文藝作品燦若星辰,優選其中的藝術精品,無論對專業的學者還是普通的讀者來說,都是不無裨益的。實際上,國家每年都在制定“重點圖書目錄”,各個出版社都出版各類叢書系列,這些都是有益的,但也要各自為政,盲目跟風,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要盡快制定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圖書目錄和規劃和實施辦法,和目前國家提倡的”全民閱讀“聯系起來,選擇一些精當、權威而豐富的文化經典,以滿足讀者的需要。
第二,通過稅收政策的調整與改革,引導和支持一些傳統文化產業的經營和新興創意產業的發展
如對實體書店的稅收鼓勵政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創新,“農家書屋“建設,青年創意產業項目等等。現在在中小城市,很難見到實體書店了,就是有,也主要是經營中小學生的輔導資料,升學指導、公務員考試等之類的實用的書籍,書店經營受到電子商務書店的影響巨大,當當網上書店、卓越網上書店、京東網上書店和淘寶書店,折扣往往都很大,實體書店經營困難。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書店基本上屬于虧本行業,政府主導的”農家書屋“也因為經費和人員編制等問題,難以落到實處。在英美等發達國家,書店的經營受到政府稅收和房租的補貼優惠,及一些相關配套措施的實施,書店的經營沒有受到市場沖擊的影響。
第三,鼓勵民間資本向文化產業投資,增加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本融合和資本運作。
我們以北京市為例來做點說明,北京市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數從2005年的83.5萬增加到2013年的141萬,占北京市從業人員的15%,文化創意產業的利潤和收入普遍高于資產投資類指標增幅,文化創新驅動日益明顯,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等產業化特征明顯,北京市在2013年出臺了《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創意產業若干政策》,從放寬企業工商登記條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文化項目的建設與運營、鼓勵民間資本改造存量設施資源、鼓勵民間資本新(配)建文化設施、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文化共性服務平臺建設、鼓勵民營文化創意企業出精品、鼓勵民營文化創意企業“走出去”、鼓勵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參與投融資服務體系創新等共十五個層面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藝術品交易等文化主導行業,發展內容創作、交易傳播等重要環節。北京市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意義重大,一是起到示范作用,二是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民間資本投資發展環境,釋放創新創意活力;三是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成效,提高文化企事業單位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高效的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四,最重要是政府要為文化創意和產品設計、文化產業信息、資金融合、網絡技術、消費評價等方面逐步形成協同創新平臺、信息平臺、多元化的投資融資平臺、大數據分析集成平臺、消費評價平臺等等
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變得無限可能,這同時也是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措施,這方面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文化產業發達的國家,就早已實現了文化產業的政策引導和政策鼓勵。
二、文化產業傳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創新機制
有效的創新是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觀念創新。
長期以來,我國的文化行業沒有成為文化產業,文化的經濟價值沒有被創造出來,文化發展和傳播基本上是國家的出錢的“事業單位”在經營和管理,這大大限制了文化的高效、廣泛的傳播,現在很多發達國家,文化產業高度發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突出,早在2002年,北京大學知名學者葉朗就指出,二十一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有兩個,一個是信息產業,或者說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一個就是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將成為21世紀各國的支柱產業,“比如英國藝術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170億美元,相當于它本國汽車工業的產值。美國的音像產品是僅僅次于航空、航天的第二大出口產品,它占了40%的國際市場的份額。日本娛樂業的產值早已超過汽車工業的產值等等。在這些發達國家當中,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他們重要的支柱產業”。我們要借鑒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的有益經驗,轉變文化創新和管理上的觀念,實現文化價值的廣泛傳播。
第二,文化產業技術傳播創新。
現代新媒體大大改變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方式,傳統文化產業要實現與新興媒體,特別是網絡和移動等新媒體的無縫對接,實現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效性和傳播方式的革命。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新聞報紙、雜志出版、知識傳播與閱讀、人際交流等不斷的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如現在的各種報紙雜志,都有自己的網絡傳播途徑,海量信息隨時得到更新和傳播,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帶來了嶄新的傳播方式,傳播的時效性大大增強,傳播的效果可以得到有效的反饋和數據分析。有學者深刻的指出:“網絡信息技術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支撐平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服務形式,并幾乎覆蓋了文化產業中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的整個生命周期。”
第三,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式創新。
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難點,也是是否能有效傳播的關鍵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理論上的高度和抽象,在傳播中我們要避免理論上的說教方式,要把它轉化成具體可感的形式,特別是藝術的形式,才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心底的認同和行為的自覺。首先,要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我們民族豐富而深刻的歷史文化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核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在2014年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就明確指出:“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是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形式,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創新、服裝產業的中國文化元素的運用、新聞出版的網絡化、經典圖書的數字化、高雅文化的大眾化傳播形式等等,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傳播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其次,追求創意,與科技的融合創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重要形式。文化產業又名創意產業,但是“怎么才能真正實現‘創意’?在這個問題上,‘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給了我們極其重要的啟示,這就是:藝術和科學的融合,藝術和高科技的嫁接,乃是創意的靈魂,再擴大一點說,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乃是我們這個創意時代的靈魂。”我國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文化產品的制造,都要增加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要實現文化產品的“深加工”,典型的例子,比如電影《哈利波特》及其深加工的附屬產品,價值超過了60億美元,帶動的相關產業經濟規模超過了2000億美元。
三、文化產業傳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參與滲透機制
“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在于每一個社會成員自覺行動。參與面越廣,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基礎就越深厚。”廣大人民群眾消費、接受和自覺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化實踐,是構建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參與機制的關鍵。
第一,互聯網是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參與滲透的重要機制。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5年6月公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894萬人。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互動性和便捷性,文化產業在利用互聯網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對個人生活方式的影響進一步深化,從基于信息獲取和溝通娛樂需求的個性化應用,發展到大眾參與、共建和分享的文化服務。同時,由于數字技術的革新,文化產業已形成了網絡游戲、數字出版、數字影視動漫、網絡服務、數字教育、數字出版、工業設計與數字展示等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跨行業產業領域。互聯網成為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的滲透機制,大眾參與的重要的途徑。這方面,我們要借鑒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通過互聯網傳播和輸出文化價值的經驗。我們以日本動漫為例來做點說明,有學者研究認為,動漫產業既是日本的文化名片,也是很多國家年輕人了解日本文化的橋梁。“據統計,日本動漫約占世界市場份額的6成,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在電視節目中播出過日本動畫片。由于日本動漫的影響,目前在歐美‘動漫’(ANIMA)這個詞一般專指日本動漫。日本動漫給日本形象和文化帶來諸多正面效應。很多青年人在消費日本文化產品的同時,增加了對日本文化及其價值觀的好感度和認同度;可以促進(受眾)對日本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產業背景中的價值觀、審美意識的共鳴,加深其對日本文化、藝術和傳統的理解。”全世界大約60%的人通過互聯網收看影視動漫,數字音樂、網絡閱讀等文化消費,并有大約35%的反饋性評價,網絡文化消費與評價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形式。
第二,全民閱讀成為文化產業傳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參與滲透的重要契機。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國內的有識之士在2000年左右提出了全民閱讀的概念,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4年和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在現代中國,閱讀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同時也成是文化強國的重要戰略,通過書籍閱讀,可以增加整個社會的創新力量和道德力量,也是大眾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構建和實踐的重要途徑。我們具體地探討通過發展文化產業傳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方式、機制、現狀和對策,對于建設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我國先進文化建設的大眾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引領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更好地豐富人民的社會文化生活,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作者:楊紅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