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態經濟區文化產業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縱觀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文化科技一體化”是當達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顯著特征。作為一種經濟形態,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是一種血脈相依的關系,我國經濟發展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的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節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而文化產業就是新的增長點之一。我國近年來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實踐充分證明,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科技元素的支撐,方能產生巨大的市場效應。文化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繁榮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推動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動力,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因此,當前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政產學研用等各部門各主體聯合起來,進一步加強政府對文化科技發展的支持與引導,加強文化科技發展的戰略研究與機制體制創新,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加強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通過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文化與科技進一步融合、提升文化產業結構和生產能力為目標的文化產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研究,可有助于提升該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有效促進該區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并提升它在中部地區乃至全國范圍的競爭力。可以深入認識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發展規律,豐富生態型經濟區的區域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相關理論,拓展生態型經濟區和我國中部地區各省份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和實踐視域。
2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2012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所在的江西省文化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文化出口增速居全國第5位、中部第2位,這標志著江西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出鏗鏘一步。2012年,江西文化產業發展速度快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400億元,達1460.25億元,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3.4%;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407.3億元,按同口徑和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0.1%,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6個百分點。同時,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吸納就業能力明顯增強。產業結構特點鮮明,文化產品制造業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各地區文化產業均保持了較快增長,呈現出均衡發態勢。但是,在充分肯定江西省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產業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問題與差距:文化產業經濟規模偏小;產業結構不合理,文化服務業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文化產品供給能力不足,市場化程度低,文化消費水平不高;產業發展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行業影響力不強等等。
3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科技支撐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3.1以項目促進科技發展。
全省投資規模上千萬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有近50個,上億元的項目有近20個。這些重點項目,大部分分布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不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而且促進了產業內的科技創新。
3.2以園區促進科技發展。
近年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加快文化產業基地、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產業集群的建設,正在培育或已經培育了一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這些產業園區或示范基地將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科技發展與創新的中堅力量,發揮示范和引導作用。
3.3以市場促進科技發展。
經過多年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已經形成門類較全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體系,文化市場不斷發展。成熟的市場將促使文化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就是與時俱進,加強科技創新和不斷發展新技術應用。
3.4以人才促進科技發展。
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和領軍人才,是科技創新與發展的源泉。為促進科技發展與創新,江西省正加快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開展高校與企業間合作的嘗試,這標志著江西省文化創意產業開始進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階段。南昌大學、景德鎮陶瓷學院、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江西先鋒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等眾多高校均坐落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已經形成了由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構成的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優秀的人才進入企業,并最終投入市場,必將對科技創新提供強大動力。
3.5以改革促進科技發展。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體制改革正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由試點向面上推開,大力推進出版發行體制、文藝院團體制、新聞媒體和電影體制、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等方面的改革,不斷增強活力壯大實力,不斷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隨著改革的步伐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日趨旺盛。
4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科技支撐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科技支撐文化產業保持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勢頭,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4.1藝術創新能力差。
造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現代文化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低的一個直接原因,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現代文化產業鏈尚未形成。在新興文化產業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自主研發的軟件及服務外包、創意設計、動漫網游等文化產品很少,在產業鏈的上游缺乏競爭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跨越傳統媒介的新興文化藝術樣式不多,傳統文化形式與數碼、網絡、電信、制造、中介、營銷等領域的滲透力不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藝術創新能力不僅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而且落后于我國的先進地區,原創能力薄弱,競爭力必然低下。以動漫行業為例,杭州市2010年原創動漫作品生產量達到3萬分鐘;而江西全省到目前為止長篇原創動畫僅生產出一部《十萬個為什么》,藝術創作能力的差距可見一斑。
4.2企業創新能力散。
現代文化企業的產業集中度過低,主要是低在企業規模偏小,尚未形成以龍頭企業帶動的優勢互補的集群發展態勢。企業創新能力分散的現象特別突出,例如景德鎮的陶瓷藝術業的創新,仍以大量小作坊式生產方式為主;動漫行業的創作與創新,以十多家動漫公司和工作室分散經營為主,未能形成合力,更缺乏龍頭領軍企業。現代文化產業是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產物,它處于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知識密集型、能產生高附加值的產業。產業集中度高,才有利于科技發展與創新的實現。
4.3技術創新能力低。
造成該問題主要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產業的增加值主要得益于文化旅游等傳統文化產業,科技含量偏低,而高科技文化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二是文化品牌產品的延伸和多元化開發不夠,文學、影視、廣播、舞臺藝術等不同文藝形式之間的互動不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雖然擁有一批文化品牌,但還未能有效利用高科技力量,還沒達到自身品牌的多元化商業開發。由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現代文化產業起步比較晚,科技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因此發展速度落后于發達地區。
4.4創新隊伍人才缺。
現代文化產業的科技發展與創新,需要技術和藝術兩條腿邁進,而技術和藝術的載體是人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現代文化產業,不僅缺技術人才和藝術人才,而且缺管理型人才和經營型人才,缺乏高效的創新人才培養方式與人才引進方式。這明顯制約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現代文化產業的科技創新與發展。
4.5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少。
科技發展與創新是以資金為后盾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現代文化產業科技創新明顯缺乏資金的支撐。近年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地和各有關部門對文化的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大都重點投到了文化旅游等傳統文化產業,很少有資本進入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在現代文化產業科技創新方面投入更少。對于現代文化產業及其科技創新,江西省的財政、稅收支持力度不夠,社會資本參與度低。為現代文化產業提供強有力的融資支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問題。
5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產業科技支撐體系的完善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產業科技支撐體系的完善,應分別圍繞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環境優化、文化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建設文化與科技融合先導產業和產業集群、科技項目引領帶動作用發揮和文化科技專業人才隊伍匯聚等五個方面展開:
5.1優化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環境。
鄱陽湖經濟區內各級政府應制定適合當地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戰略和中長期發展計劃,積極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為文化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加強法規建設。深化文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進行體制創新,積極探索跨部門、跨地區合作新機制;建立統一的文化科技指標評價體系,客觀評價文化科技發展速度、水平、潛力和效益;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文化科技創新服務保障的各項政策,保證各項財政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堅決打擊盜版行為,肅清盜版市場,統一稽查,管理文化市場。
5.2加強文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依托南昌、景德鎮、九江、贛州、萍鄉、撫州六市文化及創意產業基地,著力構建共青城影視基地、南昌市綜合型創意產業基地及傳統書畫藝術基地、景德鎮陶瓷藝術創意基地、撫州傳統工藝基地。依托鐵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干線,培育和壯大沿京九、浙贛、昌九、沿江、環鄱陽湖為主軸的生產力布局,構建全區點線面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綜合現代文化產業空間格局。從而帶動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文化產業集群,優化文化產業結構。規劃一批帶動性強的文化科技創新型領軍企業上市,建設文化產業基地,創立自主文化品牌。充分發揮各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的資源聚集優勢,搭建公共技術服務支撐平臺,促進產學研用合作,實現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要素深度互動、有效銜接。
5.3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建設文化與科技融合先導產業和產業集群。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目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創意產業發展也應該走與日本相似的路徑———注重產業和文化的結合,但現階段更應注重產業發展。選擇富含江西元素、積累規模效應、充滿科技含量、具備發展潛質的五大行業———出版、旅游、動漫、陶瓷藝術品業、軟件及服務外包業,作為科技創新重點關注和重點扶持的行業,形成區域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關聯產品、衍生產品的商業化開發,通過產業鏈延伸,帶動高端產業的規模化經營,盡快形成產業鏈條長、集中度高、專業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的八大產業集群:紅色及軍事教育文化產業群、動漫游戲產業群、戲曲文化產業群、宗教文化產業群、陶瓷藝術品文化產業群、中醫藥文化產業群、客家文化產業群、休閑文化產業群。
5.4發揮科技項目引領帶動作用。
經濟工作要強調抓項目,文化科技建設同樣要十分注重抓好項目。大力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抓項目要有龍頭,為統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文化科技項目,須建立省級重點文化科技項目庫。并將這些重點文化科技項目納入中國文化產業網項目庫。同時對入庫項目通過各類媒體、文博會、招商會等形式統一對外進行宣傳推介、招商引資,并優先給予產業政策扶持。繼續積極推進江西數字出版產業基地、“江西慧谷、紅谷創意產業園”、“泰豪動漫產業園”、景德鎮陶瓷創意文化產業基地等投資5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精心實施文化科技招商,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繼續利用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這個重要平臺,積極開展文化科技招商引資活動。
5.5匯聚文化科技專業人才隊伍。
拓寬人才引進的渠道,完善人才引進的柔性機制,堅持“人才引進與智力引進并重”,逐步豐富人才引進的途徑。完善文化科技人才考評管理機制,拓寬創意人才的發展空間,破除不合理的人才限制,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企業文化,做好繼續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創新出靈活實用的人才管理機制。營造有利于發揮各類人才的發展環境,吸引國內外高層次文化科技人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龍頭骨干企業培養文化科技人才,并將其納入人才安居工程。
作者:許其高 廖智華 何金蓮 李志剛 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