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藝術品市場競爭力視閾下文化產業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天津藝術品市場現狀及競爭力分析
目前,國內關于藝術品區域市場的研究多將藝術品市場劃分為京津塘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等三大區域。數據顯示,京津塘地區的藝術品交易總額占到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近50%。2012年,北京作為這一區域市場的主導,其拍賣成交額為193.2億人民幣,占國內排名市場總額的約67%。而天津則為2.66億人民幣,僅是北京的1.4%。因此,這一區域合并統計的數據對于天津藝術市場研究來說缺乏實際參考意義,也忽略了北京和天津的市場差異性。近年來,天津藝術品市場獲得了一定的發展。2012年,天津共有39家藝術品經營機構,從業人員125人,2012年營業總收入616.2萬元。從事文物拍賣業務的拍賣行有6家,全年共舉辦了24場拍賣會,投拍總量12680件(套),成交總量4436件(套),成交率為35%。從投拍比例看,古籍善本占投拍總量的41.43%、書畫占25.25%、雜項占10.77%。但和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藝術品市場發展較快城市相比,天津藝術品市場在交易額、交易量、規?;l展等方面都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從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一個地區藝術品市場能否繁榮發展,關鍵在于對于本地區優勢的理解和把握。天津藝術品市場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政策環境優勢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文化產業的扶持和支持性政策,而天津的楊柳青年畫、天津泥人張彩塑就進入了第一批國家非遺名錄,其中楊柳青年畫還作為文化部牽頭的“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專業性試點之一。天津市也先后出臺了《天津市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天津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促進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還專門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文化企業在天津的發展。目前,天津市初步形成了包含藝術品交易、文化創意、文化旅游、出版發行等在內的文化產業體系,累計實施了160項重點文化項目,總投資873億元。
1.2藝術資源優勢
(1)豐富的書畫資源。
1)古代、近現代書畫資源。天津書畫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清代康熙年間開始,天津就是書畫重鎮。有據可查的天津古代和近現代書畫家有二百余人。其中代表人物有戴明說、金玉岡、朱岷、查為禮、查為義、陳靖、沈銓、張賜寧、張兆祥、徐世昌、劉奎齡、劉子久、陳少梅、張其翼、穆仲芹、王頌余等人。天津書畫家藝術特色鮮明,在全國也占據了領先位置。2)當代書畫名家資源。天津當代書畫名家資源豐富。閻秉會、李津、張羽、李孝萱、何家英等水墨名家都是經由天津走向全國。例如,閻秉會作為觀念水墨的領軍人物之一;李津作為實驗水墨的重要代表,也逐漸以鮮明的個人風格受到了學術界和市場界的雙重肯定。此外,天津也不乏眾多從天津美院國畫系畢業的水墨新秀,如馬兆琳、崔雪濤、王琳、竇良羽等等。天津豐富的當代書畫名家資源,也形成了很好的書畫鑒賞、交易、拍賣的氛圍。
(2)特色明確的民間美術資源。
天津民間美術資源豐富,種類包括繪畫、雕塑、剪紙等等,其中傳承有序并具備一定名氣的有泥人張、風箏魏、楊柳青年畫、刻磚劉(并稱為天津工藝美術四絕),此外還有剪紙、玉雕、燈彩、絹花等等。在這些民間美術中,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受到的社會關注度較多,也引發了相應的研究和產業化實踐。
(3)其他藝術資源。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開放程度,從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國初年,天津既是清朝遺老遺少的避難所,也是很多軍閥的駐扎地,正因如此,天津的古玩資源非常豐富,曾經一度成為北方文物的重要集散地,無論在古玩收藏還是在古玩交易方面都非?;钴S。天津有古文化街古玩市場、鼓樓商業區北方古玩城、沈陽道古物市場等眾多古玩市場,交易品種除了傳統書畫之外,還有大量瓷器、雜項等,是北方重要的古玩交易中心。
1.3地域優勢
從元代起,天津就是重要的京師門戶。從元代開始,由于興盛的漕運,天津工商業獲得了迅猛發展。19世紀,天津開埠通商,使得對外交流更加頻密。新中國成立后,天津是四大直轄市之一,毗鄰首都北京,東臨渤海,是從海上向北方若干省市的交通樞紐,連接了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同時,天津還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交匯點,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1.4收藏傳統
天津自古以來就是收藏強市。天津歷史上就有很多大收藏家如張書誠、查日乾、周叔弢、張霖、安歧等。此外,梁啟超、羅振玉、周叔弢、方若、徐世昌等等都是清末民國時期天津著名的大收藏家。而當代的天津也不乏收藏家,如方紀、林崧、馮驥才、王學仲等,除了收藏大量藝術精品,也對自己的藏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天津這種從古至今傳承良好的收藏傳統,也是市場能夠有效發展的重要前提。
1.5金融創新
在文化創意產業獲得巨大發展的今天,藝術金融化和藝術產業化相伴而生。天津率先創辦了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這一創新之舉成為各地爭相效仿的發展模式,雖然文交所自身存在眾多問題并被叫停,但是必須承認,天津文交所在藝術品領域的這一大膽創新,點燃了全國的藝術品金融化風潮,同時也大大加快了全國藝術品市場化、產業化的步伐。
2天津藝術品市場差異化發展策略
2.1大力培育藝術園區,充分發揮藝術品市場集聚效應
藝術園區是藝術產業集聚效應的重要體現。目前,天津已經建成文化產業園區、聚集區49個,初步形成了一批文化產業集群,但是特色化、專業化的藝術園區仍然十分缺乏,這使得天津的藝術市場發展相對零散,在吸引藝術人才,形成產業化效應方面比較欠缺。在發揮集聚效應方面,北京成都等地的經驗可資借鑒。北京宋莊、798、草場地等都是重要的原創藝術集聚區,在藝術園區內,畫材業、畫廊業,以及藝術經紀業等產業鏈隨之形成,獲得了極大的競爭優勢。成都是油畫和當代藝術家資源豐富的地區,2007年,成都正式啟動“成都藍頂當代藝術基地”項目,至今已吸引何多岺、周春芽、趙能智、屠洪濤等百余藝術家駐扎于此,成為中國著名的當代藝術群落之一,也是成都文化藝術名片之一。藝術基地的成立,使得不少遠赴北京、上海等地發展的四川籍藝術家重新回到成都,進行藝術創作,反哺了成都藝術品市場。天津可嘗試更加規模化、專業化的特色藝術品園區模式,即由政府劃撥一定的土地,建立藝術園區;對于進駐藝術園區的藝術家,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設立專項基金,定向扶持部分進駐藝術園區的藝術家及企業;加強藝術園區產業鏈建設,在藝術園區內,設立美術館、公共藝術機構、藝術家工作室、藝術衍生品生產基地,并發展時尚業、旅游業等,形成藝術園區的全產業鏈化,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
2.2挖掘優勢資源,形成藝術品市場品牌效應
優勢資源的挖掘和傳播是藝術品市場差異化發展的關鍵。南京對“金陵畫派”,上海對“海派書畫”,廣州對“嶺南畫派”的挖掘、梳理和推廣的經驗都值得天津藝術品市場借鑒。天津主要的優勢藝術資源一是書畫資源。二是民間美術資源。這兩類資源仍應是今后幾年天津藝術品市場的主打資源,要促進這兩類資源的保護、傳承和持續化發展。針對天津豐富的書畫資源,一是要重視學術梳理和研究。要對近現代和當代書畫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作品風格等進行系統化的學術梳理,找到其異同性和內在規律性;要繼續開展津派書畫梳理和研究。二是加強對天津書畫家特別是書畫名家的推廣宣傳,提升其知名度與影響力。對于民間美術資源,要分類進行挖掘和發展。對于一些瀕臨滅絕且難以產業化的民間美術資源,要注重保護其傳統工藝和生產工藝,結合現代化手段,如攝像、拍照、民間藝術口述史紀錄等形式,紀錄民間美術資源工藝和生產過程。而對于一些社會影響力較高,且有產業化可能性的民間美術資源,要以傳承和產業化為主,一是發揮上游的創意力量和設計力量,把民間美術現代化、設計化。二是和相關企業結合,將創意發展相關的藝術衍生品,把民間美術產業化。
2.3構建多元化藝術人才隊伍,增強藝術品市場的人才驅動力
健全的人才隊伍是藝術市場健康化發展的重要前提。天津目前共有44所高等院校,還有百余家文化創意??茖W校和實訓基地,在教育資源上有其優勢。但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區的虹吸效應,導致天津市培養的人才外流現象比較嚴重,加上絕大部分院校在藝術相關專業教育上尚顯不足,造成本地培養的藝術品市場專業人才比較缺乏,引進的人才又遠遠不足,使得相關行業的發展受到掣肘。為此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第一,培養多樣化的藝術創作人才。針對書畫等方面的藝術創作人才,要建立以高校培養為主,社會培育為輔的培養模式,促進專業化藝術創作人才脫穎而出。對于民間美術人才,要結合其世代相傳的家族傳承特點,及現代化產業發展要求,加強培養和保護。同時,通過政府牽頭、企業支持等形式,適當支持優秀青年人才成長,促進藝術創作人才的全面發展。第二,培育專業化的藝術管理和藝術經紀人才。一要在部分具備條件的高校增設藝術管理、藝術經紀專業,并增加相關的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專業化藝術管理和藝術經紀人才。二要提升現有藝術管理和藝術經紀隊伍的專業化水平,通過到其他先進國家及地區交流學習,舉辦各類培訓,召開業內交流、研討會等形式,促進藝術管理和藝術經紀隊伍理念和專業水平上的提升。
2.4加強宣傳引導及藝術教育,提高大眾藝術收藏和消費意識
天津特有的地域文化特點一定程度上雖然給了城市商業發展的活力,但也使得本地文化比較雜糅,高端文化相對欠缺。按照國際經驗,當某一地區人均GDP高于3000美元后,對于文化藝術品的消費會獲得飛躍式發展。而2012年天津人均GDP為15069美元,排名位居全國第一,北京、上海人均GDP分列第二、三。但從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看,2012年,北京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娛樂消費為2481.7元,上海為2482.4元,天津僅為1329元,其文化消費水平和人均GDP的增長水平并不匹配,潛在藝術市場消費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發揮。為此,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和手段,通過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加大對本地藝術家、藝術品及藝術市場其他相關知識的宣傳引導,提升大眾的藝術審美水平和消費意識。
2.5加強京津冀地區文化藝術領域合作,助推天津本地藝術品市場發展
京津冀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地區,但是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相比,京津冀的合作程度遠遠不夠,同時,天津市場受到了北京強大吸附作用的影響,對此,天津應加強和京冀地區特別是北京地區的合作。一是創造良好的共同發展環境,實現優勢互補。在政策上保證各方市場的互動開放,同時吸引北京、河北相關企業進駐天津并獲得良好發展。二是借鑒北京地區的藝術市場拓展經驗,如文化藝術博覽會、雙年展等,增加天津大型國際化展覽活動頻率,打造藝術品牌和文化品牌,提升地區藝術市場的整體水平。三是共同建設藝術教育基地,開展教育培訓和學術交流,加強藝術市場領域的各類高端人才的互動與交流。
2.6建立健全市場制度法規,優化藝術市場發展環境
政府既要起到加強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橋梁作用,也要注重建立健全藝術品市場保障、促進和監督機制,為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建立制度保障。一是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和天津市一系列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和通知精神。二是加強專業機構建設,加強行業自律,發揮本市拍賣協會、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油畫學會、工藝美術協會等行業協會在規范市場、凝聚藝術家群體力量方面的積極作用。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藝術市場中造假、賣假、拍假等違規、違法行為,建立健康有序的藝術品市場。在國內藝術品市場日趨繁榮的大趨勢下,天津藝術品市場既迎來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艱巨的挑戰。天津藝術品市場要想在藝術品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須一方面充分借力國家文化產業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結合自身優勢,尋求適合本地實際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實現本地藝術品市場的飛躍式進步。
作者:姚遠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藝術與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