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多元文化下音樂文化產業創新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現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音樂文化發展也呈現出了特有的活力。如何依托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在多元文化的融合發展中,探尋出自身文化持續發展的途徑和策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問題。因而,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對當前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對突出的四個問題進行了分析。之后,結合多元文化環境進行了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策略性構建研究,為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產業;創新;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時代已經全面到來,經濟大融合必然促進各種文化的大發展。在此形勢下,音樂文化產業也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和創新,進行了產業模式的重新構建。音樂文化作為大眾最喜歡的藝術類型之一,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大眾的文化審美。在多元文化的滲透和影響下,我國的群眾早已不再限于接觸本民族的音樂作品,而是逐漸接納了跨民族、跨國界的音樂文化傳播,大眾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豐富的藝術體驗。所以,在此導向下,我國的音樂文化產業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吸取多元文化審美的積極作用,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進行創新模式的構建,推進音樂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當前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持續推廣,使我國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迅速提升,激發了音樂文化產業的內在動力,不僅使音樂產業在形式、內容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創新和顯著的變化,也推出了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為整個音樂文化市場的蓬勃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鮮明作用。然而,在音樂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雖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一一梳理,并且加以解決。
(一)音樂文化產業缺乏市場競爭力
現今,在音樂文化產業的大力推動下,現代音樂文化作品大量涌向文化市場。但是,由于音樂文化產業的運行模式陳舊,文化環境中缺乏產業氛圍,受傳統意識形態影響,音樂作品創新力還是較為匱乏的。例如,同類歌曲太多,缺乏類型的多元化;歌曲內容缺乏審核,雷同的內容較多等。這些顯著的問題,都使音樂文化市場缺乏生動性。尤其是少數作曲家、歌手長時間地占有市場曝光率,使群眾偏離了音樂藝術審美的取向,而是過于關注個人的行為。再加上音樂風格缺乏創新,使音樂文化產業內新生的音樂作品缺乏恒久的市場競爭力,降低了音樂文化市場的價值。
(二)受流量主導缺乏經典音樂作品
從當前的形式來看,音樂文化產業受網絡流量的影響較大。我們在調研工作中發現,網絡上某一首歌曲獲得火爆的傳播之后,隨之而來的便是大量同類模仿作品的誕生,火極一時,又很快消沉下去,沒有持久的藝術生命力。所以,很顯然音樂文化市場受到了流量的主導和控制,并未走向健康有序的發展狀態。這樣的文化市場很難誕生經典的音樂作品,很多音樂作品的創作目的是蹭流量,而非經過專業的音樂人士長期努力、精雕細琢而產生的音樂精品,都是在草草創作之后,就根據火熱的流量需求發行。由非專業的演員或明星參與演唱,吸引大眾的眼球。但是,此類音樂作品的內容雷同、耗資巨大,常常是曇花一現,并未產生深遠的藝術價值。
(三)音樂產業復合型人才匱乏
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高端人才的支撐。但是,受目前的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機制的影響,我國音樂文化產業方面的人才結構比較單一,不僅音樂文化產業人才數量匱乏,在音樂文化產業人才的能力上也缺乏保障。當前,從事音樂文化產業人才的綜合素質難以滿足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與現實的產業需求是脫離的。尤其是具備專業的音樂基礎、文化素養高,又了解文化市場趨勢,能夠在專業水準與產業管理方面兼顧的人才更是非常稀缺的,這也使得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動力不足,阻礙了音樂文化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四)版權保護意識和制度不夠完善
音樂文化是創作者的心血和財富,版權的保護既尊重了創作者的付出,又促進了音樂文化的健康發展。但是長久以來,我國的音樂版權保護意識不強,版權制度不完善,成為了音樂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長期面臨的重點問題。一首優秀的音樂作品的制作,需要各方投入大量的心血和資金,相關人員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然而,越是音樂精品越容易被侵權,對制作公司和音樂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和經濟收益的負面影響很大。所以,音樂文化產業方面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制約了音樂文化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多元文化導向下的音樂文化產業創新構建策略
具有文化價值和藝術審美的音樂文化作品是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音樂作品的策劃、創作、生產、營銷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文化市場需求的導向。多元文化審美趨勢對傳統的音樂文化產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既提供了契機,也帶來了沖擊,我們必須尋找合適的方法,加強音樂文化產業創新力度,創立代表性的音樂文化品牌,增強音樂文化的核心競爭力。
(一)契合多元文化發展進行產業化構建
多元文化已對現今的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群眾的音樂審美早已不再受傳統思想的禁錮,跨國、跨文化審美成為年輕人看待事物的主流視角,所以對于音樂文化的需求更加多樣性。多元文化審美使得群眾對音樂文化的欣賞,已經逐步脫離了局限于本民族音樂文化的觀念和習慣,開始通過更加廣闊的音樂文化市場,去了解其他民族或國家的音樂文化形式,從而產生了更加多樣性的音樂文化產業化形態。所以,我國的音樂文化產業發展也要契合多元文化發展趨勢,做出合理的文化產業化構建布局,與多元文化形態相碰撞和融合,產生與時俱進的產業化潮流,使我國的音樂文化得到快速的創新發展。
(二)創設音樂文化產業的創新實踐平臺
多元文化發展為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決定了音樂文化產業創新的必然性趨勢,也為音樂文化產業創新平臺的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所以,在多元文化的導向下,音樂文化產業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突破自身的發展限制,開放創新的產業實踐平臺,優化新的音樂文化資源,將既有的產業基礎與自身能力結合起來,對音樂文化資源進行有效地產業整合,以滿足文化市場的發展需求,激發音樂文化產業的內在核心力。音樂文化產業平臺的搭建,會將各種音樂文化產業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尤其是一些中小音樂產業由于自身的產業能力和產業資源有限,可以借助各種文化產業平臺促進與其他有關企業的合作,如文化機構、教育集團等,實現信息、資金、設備、人才等產業資源的共享,搭建音樂文化產業創新實踐的新平臺。
(三)加強音樂文化產業的系統化管理
音樂文化產業的運行效果優劣,與音樂文化產業平臺的管理好壞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加強對音樂文化產業的系統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管理主要關注點是應對音樂文化產業本身開展,以及相關音樂文化產業從業者的指導和管理工作。從當前成功的音樂文化產業開展經驗來看,主要從兩個方向加以重點實施。第一,創新音樂文化產業的網絡平臺化;第二,引導音樂產業平臺各利益主體共同參與文化產業合作及創新。這樣做的最終目標,是使音樂文化產業的開展工作定位更加準確,效果突出。首先,可以讓各音樂文化產業單位之間進行優勢互補,協調各方的文化產業發展;其次,建立完善的文化產業制度保障,實現音樂文化知識產權的保護;最后,通過完善的獎勵制度,來促進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使音樂文化產業人員得到相應的激勵,同時也要保證音樂文化產業管理的效果。
(四)完善音樂文化產業創新人才機制
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是對于文化產業這種充滿挑戰性的項目來說,對于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相關音樂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不是單項的,而是多方面的。應該根據音樂文化產業需求進行各種人才的儲備,涵蓋理論、創作、實踐等各類專業性人才,還有其他方面的如技術、設計、管理、營銷等專門性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機制構建,才能持續推動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所以,要深度挖掘音樂文化產業的優質人才,為音樂文化發展提供發展保障。同時,還要對為音樂文化產業作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制定合理的獎勵制度,為他們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真正做到物盡所用,人盡其才,進一步促使音樂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
三、結論
總而言之,音樂文化產業的持續、良性發展,離不開健全的產業鏈條構建。在音樂文化產業的進程中,要積極的加強音樂文化市場的管理,在多元文化的導向作用下,以完善的文化產業制度和高端的產業化人才構建,創造出具有競爭力的音樂文化市場環境。能夠確保音樂文化產品進入文化市場,使音樂文化產業的經濟利益得到保障,實現音樂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最終讓音樂文化產業得以持久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豐.論音樂類綜藝節目對音樂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J].傳媒論壇,2021,4(07):93-94.
[2]李超.新時代背景下音樂產業運營與管理的問題與發展建議[J].金融與經濟,2020,(11):98.
[3]傳統音樂文化在文化產業中踐行“在創造中變化在創新中發展”之問題研究——以太谷秧歌為例[D].晉中: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0.
作者:劉麗娜 單位:張家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