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橫店從文化洼地到文化產業制高點,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橫店鎮位于浙江省東陽市,文化資源稟賦匱乏,在五千年文化積淀的中華大地可謂“文化洼地”。但經過短短幾十年的發展,橫店一舉成為中國影視文化的“產業制高點”。本文通過對橫店文化發展路徑的探析認為,在近年來以影視文化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發展中,文化資源稟賦并非區域文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積極的地方文化發展戰略與政策往往發揮更為顯著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橫店;區域文化;影視文化;文化發展
1區域文化變革與發展
區域文化是一種在思維意識層面對于當地文明所形成的顯著特征的概括性表達,它代表或象征著在地文化與外地文化的區別。在具體界限的劃分上,區域文化并不是根據固定的行政區域或地形界限進行明確標注,而是一類族群在若干年的歷史發展中,共同形成的與其他文明具有明顯差異的文化表征。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人類社會深度融合,區域文化的發展異變更加劇烈。隨著城鎮人口的加速流動,多樣的文化形態不斷融合,而當某一區域產業形態趨于穩定時,與人類社會發展如影隨形的文化特征也將趨于穩定,并重新演化出新的區域文化。具體來說,在我國當代社會中,新型區域文化形成的區域更多是在人口流動劇烈、人口種類眾多、經濟高度發達的大型城市中,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深圳“敢為天下先”的城市文化符號,雖不免帶有政治色彩的宣示,但也真切地展示出新時代下區域文化的特點:鮮明的時代性、新穎性和活力。新時代區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往往不同于傳統文化的變更狀態。文化發展影響因子的差異,具體表現為影響因子的種類及影響因子數量的不同,如政治制度變更、經濟形態變化、科學技術進步及人口流動、相關產業發展等。較大范圍內的區域文化,如民族文化或地緣文化,是多種形態下的影響因子共同作用,且一種或者多種因素往往起著主導作用。而較小范圍內的區域文化,如城市文化甚至是更小級別的鄉鎮文化來說,政治制度、經濟形態等因素往往會成為其基礎的公約數,此時會由某單一因子主導著文化的走向,如人口大規模流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社會觀念的改變。本文將以浙江東陽橫店鎮為例,探析在新時代以影視文化為代表的新型文化的崛起進程中,區域文化超乎尋常的發展路徑。
2橫店影視城與橫店文化產業
橫店位于浙江中部的偏遠農村,從歷史沿革來看,其文化底蘊較為薄弱,與中國四大古鎮(佛山鎮、漢口鎮、景德鎮、朱仙鎮)的文化聲名相差甚遠。該地最早以發展手工業為主,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著名企業家———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的帶領下,橫店鎮以影視文化為切入點,推動了橫店產業體系的轉型升級。目前橫店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影視產業試驗區”,域內作為影視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的橫店影視城建造了廣州街·香港街等13處人文景觀,成為集影視、旅游、度假、休閑、娛樂及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游區。橫店影視城不僅建筑多樣,更賦予了建筑地道的人文特色,展示出不同區域文化的迥異特點,讓秦漢文化、北宋文化、明清文化、民國文化等真實而靈活地展現出來,既能滿足人們的新鮮體驗,又完整地體現出中國各地建筑的不同風貌。橫店影視城的人文景觀在發揮實際效用的同時,也演化出自身的鮮明特點。橫店影視城所屬的橫店集團,在主營四大板塊之一的影視旅游板塊打造出以影視旅游、影視園區、影視教育、娛樂體育、電影院線等為一體的綜合影視文化產業體系,并形成了創、編、導、演、攝、制、銷一條龍的相對完整經營體系。對于在橫店拍攝的劇組來說,日益完善的全產業鏈,創造出“帶著劇本來,拿著片子走”的便利。文旅板塊的布局將大大加快該鎮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其文化產業集聚效應更為明顯、產業聯動效應更加顯著、文化產業鏈逐步拉長并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效能,增加文化產業發展競爭力,也為“橫店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產業基礎。
3現代橫店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對于較小區域來說,文化的形態往往會受到一種較為細微的生產方式的影響。正如橫店區域文化的走向,因其歷史文化積淀較為薄弱,區域文化形態尚不明顯,更容易受到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橫店影視城所屬的橫店集團,全面布局電子電氣、醫藥健康、影視文旅和現代服務,橫店鎮的生產生活已與橫店集團密不可分。橫店集團具有的企業文化勢必會對橫店鎮的區域文化產生較大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橫店區域文化的發展方向。
3.1橫店集團企業文化。橫店集團在1975年創辦于橫店,堅持“仁愛、中庸、團隊、執行”的企業文化,隨著集團的不斷發展,橫店獲得了“中國好萊塢”“中國影視夢工廠”的美譽。其秉承“共創共富”的價值理念,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為橫店的發展、村容村貌的改變及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形成了“橫店人精神”。該集團也豐富了中國農村的經濟形態,徐文榮在農村經濟中提出了“社團經濟”的概念,即是指橫店集團既不屬于政府,也不屬于個人,而是全體員工共同所有,而為了促進社團資產的保值增值,由集團進行專業化管理,從而讓橫店地區的民眾均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將橫店打造成為“工業強盛、文化領先、城市優美、百姓幸福”的現代化小都市。在橫店幾十年的發展中,以橫店集團為領頭羊,以集團企業文化為核心,橫店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企業文化精神”的“社團集體”,重新建構了橫店鎮的區域文化生態。
3.2“橫漂”文化。“橫漂”特指從全國各地集中至橫店影視城參與影視產業的外來人員。2010年以來,在橫店演員工會注冊的“橫漂”群體接近4萬人,常年“漂”在橫店的則有4000余人,成為影視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雖然該群體的人口占比較小,但由于其具有特殊性、高流動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其也在創造著獨特的文化類型。由于“橫漂”群體身份多樣,“橫漂”文化在整體上具有不穩定性和復雜性,導致該群體在構建一種相對穩定的文化形態時更加困難。“橫漂”群體在不斷的流動中,堅持并不斷妥協,生發出一種“腳踏實地與仰望星空”的矛盾心理,其心理歸屬的群聚性和個體歸屬的疑惑性顯示出一種“折中”的狀態。他們處在橫店社會的底層,生活軌跡簡單、關系單純,在當地人的眼中,他們仍是外來人與“邊緣人”,與當地人隔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群體。
3.3橫店鎮地域文化。橫店鎮在地域文化的劃分上屬江浙文化,在長時間的生息繁衍中,橫店人潛移默化地受到江浙文化圈的影響。江浙文化有著極其鮮明的表現形式,在群體性格方面表現為外柔內剛、為人謙和、注重禮節;從整體上來看,江浙文化具有海納百川、兼容并蓄;聰慧機敏、靈動睿智;經世致用、務實求真;敢為人先、超越自我等顯著特點,這些特點在橫店人及其生活創業中得以顯現。當代橫店文化則在江浙文化的基礎上,融入了具有現代風格和氣派的橫店集團企業文化;另外,“橫漂”作為一種外來文化群體,也豐富著橫店地區的特色文化。因此,原本區域文化并不出眾的橫店,逐漸擁有了極為鮮明的地方文化特點,最終推動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長足發展。
4橫店區域文化發展模式探討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更離不開決策者的敏銳洞察與前瞻思維。從整體上來說,橫店影視城在發展過程中,積極跟蹤行業動態,根據客觀實際形勢及時轉變發展思路,通過不斷開辟新的發展模式,逐步完善產業鏈,最終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影視文化的“產業制高點”。這種獨特而有效的發展路徑,為其他地區打造區域文化名片提供了寶貴經驗。
4.1搶抓歷史機遇,開辟發展新思路。從1975年的手工業,到上世紀90年代提出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思維發生了巨大轉變,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徐文榮與謝晉導演在影視合作的一拍即合,看似巧合,實則是徐文榮對外部環境的精準把控。在建設廣州街·香港街時,橫店集團資金并不充裕,建設時間緊、工程復雜,但通過130余個施工隊的共同努力,僅僅耗時三個月就完成了整個場景的建造,體現出決策者的魄力。相較之下,其他類似企業則由于缺乏行業前瞻性與決策魄力,在產業的發展起點上逐漸落后。事實上,最初拍攝的《虎門硝煙》,作為獻禮香港回歸的史詩巨作,題材選擇精當,加之謝晉導演的行業聲譽,均降低了橫店的投資風險,為橫店影視城的一舉成名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在影視行業邁入千禧年之時,無數模仿者競相采取“搭建場景拍攝基地”模式,橫店集團大膽推出“場地免租”政策,令其他競爭者不敢跟進,成功擴大了橫店影視城的市場優勢,打造出橫店影視城在全產業布局的復合型盈利模式??傊?,不可多得的發展時機,果斷轉變發展思路,都加速了橫店影視城的發展。
4.2整合區域資源,創造文化新業態。橫店在發展初期遇到了企業無序集聚等一系列問題。在橫店影視城不斷發展時,涉及影視產業的上中下游各個階段的生產要素自發集聚到橫店,最終導致了橫店各類資源之間的無序競爭,成為早期橫店發展的瓶頸之一。同時,在影視企業方面,雖然有華誼兄弟等知名大企業逐漸入駐,但是占比更大的小微型影視企業普遍存在產權使用、融資等方面的問題,滋生出灰色產業鏈條,不利于橫店影視產業的整體發展。大量“橫漂”的流入,增加了橫店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群演”背景的復雜性對當地的社會管理造成重大困擾。針對上述問題,橫店影視城積極整合資源,通過設立影視行業資金保險以及橫店演員公社等方式,使各種社會資源、硬件資源、人力資源等問題得到優化整合,形成資源集聚性優勢,促進企業之間交流合作、互通有無。此外,在各級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橫店影視城逐漸完善產業發展鏈條,形成資源集約型、資源共享型、資源互補型優勢,不斷創造出影視發展的新業態。
4.3文化創造與再生產,打造文化制高點??胺Q“文化洼地”的橫店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不斷進行文化創造與文化再生產。正如橫店集團創辦人徐文榮所說:“清水炸油條”是不可能的,沒有文化,可以創造文化,文化是能夠被再生產的。從1996年廣州街·香港街的創造性建立,共計建造出13處匯集南北區域文化的特色地域建筑,這些大型室外場景更傳遞著不同區域文化的鮮明特色,讓橫店既能融合多種區域文化,又能將這些文化進行跨領域轉化,使其成為具有經濟效益的文化資源。在這種模式的支持下,橫店的文化資源迅速積累,橫店不斷從“文化洼地”邁向“文化產業制高點”,最終打造出“橫店品牌”。橫店文化的發展路徑表明,區域文化既可以被創造,也可以實現再生產。在橫店集團和“橫漂”群體的共同作用下,原本文化資源匱乏的橫店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橫店文化。在我國文化與旅游產業方興未艾的當下,許多地區都在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名片,當此之時,橫店獨特而有效的發展路徑為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方三君.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橫店現象”解讀[J].知識經濟,2012,(14):109-110.
[2]潘瑾,吳夢君.橫店影視城案例分析[J].現代商業,2013,(35):106.
[3]宋俊潔.橫店影視城的產業模式[N].中國房地產報,2013,04-08(C02).
[4]王夫雪,田凌溪.我國影視旅游發展現狀研究———以橫店影視城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8,(34):238-239.
[5]吳地花.“橫漂”新文藝群體社會心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7(03):30.
作者:張明明 張明月 亓淑賢 單位:河南大學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