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太極拳文化產業發展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哲學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引導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的拳術。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圓活通暢,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韌帶的損傷,是一項頤養性情,強身健體的武術拳種。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現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大背景下,文化產業也迅速發展。傳統的太極拳文化如何向新型文化產業轉型,適應時展,引領文化潮流,這是當下太極拳文化領域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新時代;太極拳;文化產業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迅速發展的新時代,太極拳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現今經濟文化對外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要依靠傳統文化土壤,更要走出國門面向國際。太極拳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加快其走向國際的步伐。在黨的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新時代的特殊背景下,文化產業發展要堅定文化自信,要發揮在文明交流、互鑒、共存中的功能作用,同時還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太極拳文化產業在經濟新時代下如何轉型發展,如何更好的傳播和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研究對象與研法
1.1研究對象
以太極拳文化產業作為研究對象。太極拳的文化產業如何在經濟新時代的環境下更好的發展,如何將太極拳及太極拳文化產業推向國際。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論文的研究需要,登陸中國知網與學校圖書館查找與太極拳文化產業有關的書籍,了解太極拳的文化產業基礎上,思考如何太極拳的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閱讀大量的關于太極拳文化產業的書籍。為論文做好文獻基礎。
1.2.2系統分析法
系統分析法是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視為一個系統,通過對系統內各要素的深入分析,找出有效的改進措施。
2太極拳的起源發展與作用
2.1太極拳的起源
關于太極拳的起源一直是眾說紛紜。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太極拳起源于陳家溝,創始人是陳王亭。此種說法出自顧留馨和唐豪對太極拳的考證。唐豪曾親自考察河南溫縣時翻閱了縣志和《陳氏家譜》等作出的結論。最主要根據是陳王庭遺詩中有:“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寇,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余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從這里面可以看出其創編出的太極拳的原因及目的。另一種觀點是張三豐創立了太極拳。張三豐所創立的拳法都是注重內力和陰陽的變化,動作沉穩,蓄勢含蓄,神意悠然。太極拳也正符合此特點。
2.2太極拳的發展現狀
關于太極拳的起源歷來有種種說法,有宋朝張三豐,清朝陳偉庭和王岳倫等不同的說法。中華武術歷史悠久,太極拳的出現并不是由一個人創立,而是在不斷的吸收、更新、摒棄中不斷總結發展而產生的。太極拳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五大流派:陳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和孫氏太極拳。太極拳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溫縣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與登封、滄州一起被評為“最受全球網民關注的中國武術之鄉”。太極拳雖然遺憾的多次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擦肩而過,但是對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工作仍在繼續。太極拳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受到極大的重視,同時太極拳作為一種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體育活動也受到人民群眾極大的喜愛與支持。
3太極拳的推廣與傳承
3.1大眾傳媒對太極拳的推廣
2016春晚《天地人和》節目融合了詠春拳、太極拳、螳螂拳、洪拳等中華傳統武術,給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中國傳統武術被搬上大熒幕說明了傳統武術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信息快速傳播的新時代,大眾媒體的作用日益凸顯。大眾媒體影響范圍大,傳播速度快,借助大眾媒體可以更好地將太極拳文化推廣到大眾之中。但是大眾傳媒對太極拳文化的傳播仍然欠缺。在國外市場,太極拳文化產品存在缺陷,具有太極拳專業知識的翻譯也極少,有關于太極拳的電視節目和視頻也缺乏可看性。同時,在太極拳的傳播過程中,只是將太極拳作為一種武術進行推廣,忽略了太極拳包含的文化內涵,致使大眾對太極拳的了解浮在表層。太極拳在推向國際的過程中也忽略了國際化大眾的特點,沒有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
3.2太極拳與快節奏方式的沖突
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也使大眾開始追求快節奏的信息產品和娛樂產品。現代人的健身活動主要追求健身的效率性,喜歡簡易快速的健身方式。而這種快節奏的健身方式和健身理念恰恰與太極拳松沉柔軟、平和緩慢的特點相沖突。大多數的青少年不會把太極拳加到自己的健身計劃中,一般都會放棄太極拳選擇健身速度較快的運動中。這也是太極拳只在中老年人群中受歡迎的原因。除此之外,許多人抱著急于求成的思想學習太極拳,把太極拳僅僅作為一項類似于體操或者舞蹈的活動,忽略了對太極拳文化內涵的學習,這容易造成太極拳文化發展的畸形。
3.3太極拳的傳承阻力
青少年健身喜愛的街舞、跑酷、球類等運動容易傳播,但極少數年輕人愿意接受太極拳。盡管國家十分重視太極拳,并將太極拳列入學校體育教學,但是太極拳對青少年人群的影響微乎其微。青少年對太極拳的接受程度極低。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不愿意主動了解太極拳文化,另一方面也在于太極拳沒有被真正的引入校園。這就造成了太極拳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在青少年階層的空白與缺失。此外,社會上各種太極拳機構和太極拳文化宣傳良莠不齊,更多人看中的是太極拳的商業文化利益,并沒有將太極拳作為一個國家文化品牌進行推廣和宣傳。太極拳的養生價值和文化內涵都未受到重視你,這都使太極拳的傳承面臨極大的阻礙,并且會造成太極拳文化發展的畸形。
4經濟新時代下太極拳文化產業化發展前景
太極拳文化是太極拳拳術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文化內涵的總稱。太極拳文化歷史悠久,是中國武學文化與思想文化的結合,承載著中華優秀文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經濟新時代下,太極拳的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雖然很薄弱,但同時太極拳作為一種優秀的文化遺產也有巨大的優勢。太極拳文化擁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太極拳文化發展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在中國擁有可待發掘的文化資源甚多,如人才資源、地理人文資源、產業文化資源等。同時,太極拳文化又有著龐大的消費群體和文化發展潛力。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太極拳可以調整人的緊張壓抑情緒,放松身心,太極舉動作連貫、弱韌、緩和、輕靈,練拳時全身各部位肌肉都能得到放松,是一種內外兼修又有安全性的運動。太極拳的這種特點符合現代人的養生理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此外,太極拳在海外的影響也日益擴大,不少外國人開始接觸和深入研究太極拳文化。太極拳文化產業也符合當今國際提倡的人文、環保、運動三大主題。這些都是太極拳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所在。但是太極拳文化產業化發展面臨著文化產品單一,優秀的專業人才奇缺等問題。在當今經濟新時代的發展中,要想發展太極拳的文化產業必須注重太極拳文化產業發展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首先,應當擴大太極拳文化的社會影響,建立和完善與太極拳相關的文化產業鏈,提升太極拳文化產品的質量,增加太極拳文化產品的種類。加強對太極拳文化產業的市場監管。其次,將太極拳作為國際文化品牌推向世界,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太極拳文化。豐富太極拳文化形態的多樣性,改變單一的拳術學習教授模式,注重文化內涵的傳播。提升太極拳文化產業從業者的素質,培養優秀的太極拳文化產業管理人才。此外,創辦正規的太極拳文武學校,將太極拳引入中小學乃至大學校園,擴大太極拳的社會影響,使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對太極拳有所重視。
5發展文化產業對文化傳承的作用
發展文化產業對文化傳承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發展文化產業不僅拉動經濟增長,而且還能擴大文化的影響,促進文化的提升和轉變,使文化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傳播都需要一定的文化載體,太極拳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也符合現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既能保護傳統的太極拳文化,擴大太極拳的影響范圍,又能使太極拳文化蘊涵的優良文化傳統能夠被大眾更好地接受,改變太極拳目前傳承人群過于單一的現狀。同時,太極拳作為東方文化品牌走向國際也豐富了世界武術文化,擴大了中國武術的影響。對于太極拳文化本身而言,傳承不僅僅只是拳術的傳承,更重要的是養生方式和文化理念的傳承,太極拳文化的產業化發展也使得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得到發展和傳承。
6結語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演變,不斷發展壯大。太極拳文化想要在現代社會立足與發展,必須要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要求。太極拳文化的產業化發展要尊古而承新,保留傳統太極拳文化的內涵,不能過分追求商業利益,注重文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太極拳文化在走向國際的過程中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樹立文化自信,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封閉,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太極拳文化產業必須立足于傳統文化土壤,同時要不斷地博采眾長,促進文化形態的多元化,才能在傳統文化中脫穎而出,在世界文化中屹立不倒。
參考文獻
[1]于志鈞.中國太極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葉朗.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
[4]大衛•赫斯蒙德夫.文化產業[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5]齊犁.太極拳文化溯源與內功實練[M].北京: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葉文娟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