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建設管理下網絡文化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醫科院校網絡文化的現狀特點
醫科院校網絡文化的現狀是:網絡文化的多元性與校園文化教育理念的主導性;網絡成員溝通的交互性與校園文化教育方法的機械性、靜態性、單向性;網絡技術發展的創新性、時效性與現有校園文化教育模式的滯后性等諸多沖突對目前醫科院校校園文化教育工作過程的可控性提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的表現有:缺乏網絡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來負責統籌指揮學校的網絡文化建設工程;缺乏專門的管理辦公室及專職人員負責實施具體工作;校園網硬件建設方面投入很大,實現了網絡進辦公室,進實驗室,進課堂,但是網絡思想教育所占的分量小且無特色;缺乏心理咨詢版面;少數學生在寫論文時,不再專心查看文獻,而是搜索網絡上的共享資源,直接抄襲他人的學術成果,這不僅會導致學生創新能力逐漸喪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高校學術的發展;網絡文化與校園文化脫節,學生網上網下存在“雙重道德標準”.但同時網絡的開放性,可以獲取來自各方面的信息,豐富校園文化教育的資源和視野;網絡的匿名性,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學生思想的真實性,有助于提高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針對性;網絡的迅即性,可以及時發現、處理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只要善于把握這一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就能夠拓寬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渠道,為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創建一個為廣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新載體.
2醫科院校網絡文化建設管理體系
針對醫科院校網絡文化的現狀,筆者提出了醫科院校網絡文化建設管理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觀對網絡文化的指導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更新網絡文化建設工作觀念.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學生“成人”,其次才是“成才”.
2.工作內容:拓寬網絡文化的信息傳輸渠道,打造主流宣傳網站,形成良好的網絡宣傳陣地環境.
3.工作形式:從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從一元式走向多元式.
4.工作方法:將傳統面授、融合教育信息技術教學、網絡教學三種方法交叉使用,堅持網上思想文化教育與學校整體育人工作相結合.
5.具體措施:
①建立集大學生教育、學習、生活、娛樂及思想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網絡文化教育網站、思想教育網站、理論網站、新聞網等.其中新聞網是高校新聞宣傳和思想教育的主力,在師生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加強新聞網的建設是抓好校園網絡文化陣地建設的重點,充分發揮網站的思想教育功能,并對校園網絡論壇及涉校輿情進行正確引導.
②開展各種網絡技能比賽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詢.開展網絡知識競賽、個人網頁的交流和評比、網絡文學征集等有益的活動.在鼓勵大學生參與的同時提高其自身的網絡素養.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長,應逐步建設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欄目,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網絡論壇建設,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不斷提升自我修養.我們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兩課”、心理學和網絡科學技術等課程中;還可以舉辦專家講座,開展以網上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活動.加強正面宣傳,主導網絡輿論,以健康、積極向上的內容占領網絡陣地,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互動性網絡平臺是必不可少的,比如“BBS”、“校長信箱”等多種形式.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交流學習、交流技術、交流情感,也可以發表自己對學校教學、管理、科研的看法,學校管理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和任課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了解學生的思想,找出工作的不足,同時利用這些平臺積極引導學生的不良情緒和思想.
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對網絡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提高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通過課堂思想教育、校園文化活動、法律知識宣傳等途徑積極培養大學生的網上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他們在虛擬空間的法制觀念和責任意識,增強他們的道德自律和自我約束能力.大學生只有提高了道德選擇和觀念批判層次的信息分辨能力,具備了道德習慣和理想信念層次的道德自律意識,明確了網絡生活中合法與違法的行為界限,才能自覺地抵制有害信息,正確地認識網絡、利用網絡、維護網絡,在網絡文化的影響下實現自身的成長.增加“網風”與“網德”教育,通過團課、專題講座、校園板報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網絡倫理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倫理.還可以通過開設涵蓋網絡行為的校園規章、網絡文化素質培養與網絡人格塑造等內容的《網絡倫理與道德》課程,培養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
④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的網絡文化教育工作隊伍,提高網絡文化教育開發者、傳播者和管理者的水平.沒有一支懂網絡技術的專職隊伍對信息龐大、內容虛擬、傳播自由的高校網絡文化進行有效的監控與引導,是很難有效遏制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最大限度發揮網絡文化的教育優勢的.因此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專職的網絡文化管理干部隊伍建設.主要由學校負責宣傳、文化工作的管理部門,如黨委宣傳部等機構設置網絡文化管理工作崗位,配備相應的專職人員;二是指定兼職網管干部.可由每個部門/學院指派專人負責網管工作,以此為基礎建立學校統一領導的兼職網管干部隊伍;三是建立網絡評論員隊伍.選聘部分有網絡評論工作經驗、素質較高的師生擔任網絡評論員,參與學校網絡輿論的監督和引導工作;四是校園BBS版主隊伍建設.抓好這幾支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學校需要有專門的經費投入,推動相關的教育培訓工作,帶動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
⑤建立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控制機制.建立專門的網絡問政平臺,指定有關職能部門及時收集網絡輿情信息.在信息時代,面對突發事件的輿論處理,“疏”比“堵”更有效.學校應該在第一時間對事件進行全面評估,確定輿論引導方案,及時利用校園網絡和公共信息平臺事情的真相,利用網絡傳播快的特點搶占輿論主動權,對于隨后出現的誤解和謠言要及時解釋并澄清,還應該主動與社會媒體聯系,通過正確的信息傳遞,避免造成社會的誤解,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
⑥“道德建設、法律約束、技術控制”三管齊下,強化對于高校網絡文化的監督、管理和引導,打好“系統戰”,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各司其職、職工全員參與,協調一致,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⑦將管理與引導、法律制約與道德約束、教育與打擊、檢查與監督、網站建設與履行社會責任相結合.以上工作體系在建設過程中還需不斷進行效果反饋和調研,從而逐漸完善該體系結構,并建立長效運行機制.網絡與高校攜手,將教學服務、科學研究、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學生管理等各個系統連接起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醫科院校網絡文化.只有合理、積極地做好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同層面的文化建設,高校網絡文化才能夠服務于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廣大師生。
作者:葛李 陳家良 單位:瀘州醫學院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