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生網絡文化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影響現狀分析
1.1網絡語言新奇有趣,大學生使用頻率較高
網絡語言是隨著網絡發展而興起的一種語言形式,有別于傳統語言表達習慣和模式。通常是以文字、數字、字母、符號疊加而成,但其存在表達方式混亂、用語粗俗甚至用字錯誤等現象。然而其自身所具備的簡潔性和生動性,深受大學生們的喜愛,使之對傳統語言文字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文學素養和表達能力也趨于下降。調查顯示:86.2%的同學“經常或偶爾會使用網絡語言”,75.9%的同學覺得“網絡語言很有意思”。
1.2網絡色情信息泛濫,嚴重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
我們上網時,很多網頁中都會含有一些小窗口或鏈接,里面充斥著內容低俗的圖片和文字,吸引網民點擊瀏覽。大學生正處在特殊的生理階段,他們出于好奇或沖動去尋找現實生活或主流媒體中難以了解的奇艷圖片、色情信息來獲得感官上的刺激。網絡寬松的環境會使得大學生做出一些不法或不當的性行為,尤其是那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大學生,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調查顯示:有51.6%的同學承認“在網上瀏覽過色情信息”,42.4%的同學發現“身邊有同學瀏覽或下載過色情錄像”,25.3%的同學認為“很有意思”。
1.3網絡游戲緊張刺激,大學生影響課業和身體
近年來,網絡游戲正在飛速發展,類型不斷增多。加上計算機軟硬件設備的同步發展,網絡游戲所帶來的“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不斷增強。特別是對于一些網絡成癮的男性學生,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花費在虛擬的網絡游戲里,課外用于自學、體育鍛煉的時間幾乎沒有,有的甚至連正常課堂學習也保證不了。加上許多網絡游戲里有大量暴力的內容,大學生長久沉迷于此,會使他們形成一種相應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示范,從而失去應有的道德理性和法制理性,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用暴力解決。調查顯示:82.1%的男性學生“喜歡玩CS、紅警等暴力游戲”和“魔獸等大型聯機游戲”,有24.8%的同學認為“玩網絡游戲豐富了大學校園生活,很好”。
1.4網絡交際虛擬誘人,大學生深陷而不能自拔
一方面,單純的他們錯誤地以為:網絡是輕松愉快的,網絡中的“真心人”會安慰、陪伴和鼓勵他。但這樣的“情感”很脆弱,一旦“真心人”“消失”,他們就會陷入孤獨和沉默,嚴重的甚至會抑郁。另一方面,由于網絡交際中沒有社會角色的義務,沒有道德倫理的規范,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政府管制和教師監督,他們可以對自己的言行不承擔任何責任,因此容易出現攻擊、戲弄和欺騙他人的現象。長此以往,對大學生的人格發育是非常不利的。調查顯示,有72.3%的同學表示“網絡交往中,遵守誠實守信的社會公德很有必要”,但也有25.1%的同學表示“做起來很難”;有67.8%的同學表示“自己曾經有過網戀經歷”。
1.5網絡惡搞超越底線,大學生熱衷并頻頻轉發
網絡“惡搞”的生產者和受眾大多數是青少年。像一些“經典”被“惡搞”:“雷鋒是怎么死的?”,答案是“由于經常幫人累死的”、“駕駛技術不好出車禍死的”,還有“白骨精寫給孫悟空的情書”、“林黛玉是風塵女子,死于習慣性流產”等等。圖片“惡搞”就更多了,經常是動物的身體搭配上人物的頭像;或者是人民幣上出現了范偉的頭像。不論是政治家、明星、普通大眾還是藝術品、電影等都被當成了PS的對象,大學生們看到這些圖文覺得很有意思,通過微信、微博、QQ等工具進行共享,讓更多的人“欣賞”。這樣肆無忌憚的“惡搞”現象對青少年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不良影響也在逐漸顯現。調查顯示:有52.5%的同學認為“網絡惡搞突破了道德底線,無法接受”,有41.4%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有5.5%的同學認為“很有意思,經常會惡搞”。
2高校提升大學生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對策研究
2.1重視教育引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
高校應以教育引導為主,特別是對網癮較重的學生,分管學生工作的院系領導和輔導員老師要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常與之交流和溝通,采取以人為本,尊重為先的思想滲透方法。營造氛圍讓他們感受組織的溫暖和關懷,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引導他們接收正面的能量和信息。對于那些沉浸網絡、性格內向、獨來獨往,甚至顯得有些孤僻的學生,要注重進行心理疏導,同時鼓勵他們放開自我,多參與黨、團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積累自信,發現自我價值,從而排除內心的膽怯和懦弱,逐步走出網絡,融入大學群體生活。
2.2加大網絡法規宣傳力度,增強大學生防御“病毒”能力
高校應充分發揮校園網的功能,不斷把網絡法律規范、黨的路線和政策貫穿在校園網的信息中,引導大學生遵守法律法規,使校園網絡文化真正能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增強他們抵制各種失范信息和行為的能力。依托相應課程來有意識地提高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內在的修養素質,使他們能自覺抵制網絡上的不法行為,自覺舉報黑客、網絡欺詐、網絡色情、等網絡失范行為,培養和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和網絡習慣。
2.3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優勢,提升大學生文化修養和水平
高校圖書館不僅只是一座物理性質的文獻信息資源存儲空間,一個安靜的讀書場所,更應該成為大學生情感交流與精神享受的心靈棲息地,成為大學生提高文化素養的重要陣地。各高校可充分利用圖書館優勢,舉辦圖書展覽、開辟宣傳專欄、召開讀者座談會、開展書評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轉移大學生們投向網絡的“目光”、充分使用紙質圖書,而且還能了解如何搜索、查閱和使用網絡文獻和網絡期刊資源。
2.4依托公共課,引導新生明確學習目標
大學生活不同于中學時代,經過高考洗禮的大學新生們初入大學覺得很新奇、很自由,極易失去方向,在“網絡”等領域和事情上花費太多美好的時光。高校應充分利用新生入學教育、就業指導等公共課程,告訴學生(特別是新生),大學的生活狀態、學習的方式和目標、專業拓展方向。讓他們盡早地做好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合理分配學習、休閑和娛樂的時間,這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才會有方向感,不致于大學畢業時感嘆“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
作者:葉云 陳后輝 單位:景德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