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學生網絡文化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網絡行為中的法律道德意識淡薄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高職學生對于網絡法律規范不甚了解。有不少高職學生表示遭遇過網絡侵權行為,比如,個人隱私被隨意披露,遭受過網絡詐騙等,但同時又有相當比例的學生承認通過微博等方式披露過他人的隱私。
(二)高職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差
由于網絡信息五花八門,相比本科生來說,高職學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更欠缺一些。面對大量的網絡信息,高職學生難以適從,對網絡交流平臺中的各種觀點不能理性的分析評論,逐漸形成麻木盲從、人云亦云的心態和方式,從而成為信息的奴隸。
二、網絡文化對高職學生的主要影響
(一)網絡文化對高職學生的積極影響
1.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
網絡文化具有前沿性,能夠將最新知識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網上的許多虛擬圖書館、各種在線參考材料、電子書籍等資料都唾手可得,對高職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有調查顯示,有30%的高職學生上網是為了看新聞,查學習資料,極大地開拓了學生視野。
2.緩解壓力,平衡心理
網絡創造了一個虛擬的新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里,高職學生可以與自己相識或者不相識的有著共同興趣的人交流暢談,可以“毫無顧忌”地吐露自己的真心話。特別是有的比較內向甚至孤僻但內心又渴望能與人交往的學生,在網上這樣一個開放、自由的空間里,也會變得幽默、開朗。
(二)網絡文化對高職學生的消極影響
1.學習成績下降
網絡擠占了高職學生的大量的讀書和思考的時間,調查顯示,一有空就上網的高職學生占35%,每天上網時間在2-5個小時的占45%,上網時間在5-8個小時的占10%,利用上課時間上網的占27%,有95%的學生利用手機上網。高職學生上課玩手機的現象屢禁不止,已經嚴重影響了教師的上課質量和學生的聽課質量,厭學、逃學的現象時有發生。另外,網絡的開放性和便捷性也導致部分高職學生自己不思考課后作業,習慣從網上尋找答案。
2.道德信仰偏差
高職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的道德信仰也處于不穩定狀態,特別是在校園網絡文化環境下,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各種價值觀的碰撞和學生之間的網絡模仿,導致部分高職學生的信仰的扭曲。另外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通過網絡傳播,導致學生過分追求物質財富而不顧道德底線。
3.網絡性心理障礙
由于高職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差,有的學生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網上持續聊天、打游戲,以致損害身體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現各種行為異常。有少數學生甚至是連續幾天通宵達旦地上網,而出現身體衰竭和死亡。
三、應對措施
(一)從社會的角度,加強網絡管理
1.網絡技術安全防范
由于網絡信息的五花八門讓學生難以辨別。公安機關可以會同相關網絡信息部門聯合開展依法打擊網絡有害信息的專項整治活動,過濾有害信息。同時國家應該鼓勵和扶持適合未成年人的健康有益的網絡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2.完善網絡安全相關法律制度
我國于1987年開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網絡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規,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還是存在立法滯后等問題,而大部分高職學生對我國網絡法規不了解。所以有關部門應該進一步梳理網絡法律法規,有針對性地系統地進行網絡立法,并進行全民學習。對于網絡犯罪的應采取嚴厲措施,并進行有效的反面宣傳教育。
(二)從學校的角度,加強學生的網絡教育
1.進行專業建設,占領校園文化陣地
專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從而建立校園文化陣地。對專業前沿結合社會熱點話題,學校可以指導性地在校園BBS上開展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減少學生無節制的上網聊天游戲行為。同時通過這些網絡平臺,教師也能及時發現學生關注的話題,不僅可與學生打成一片,還可以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
2.加強網絡法制教育,提升網絡素養
由于高職學生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缺乏了解。高職院校應加強網絡道德行為的宣傳教育,請網警或者是網絡律師來校進行專題講座,開展網絡文明知識主題班會等,增加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道德觀念。
(三)從家庭的角度,合理引導學生上網
為防止學生上網成癮,家長應對孩子上網時間做出一定的限制,并以身作則,起到表率作用,同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網看新聞、關心熱點話題。另外,要求家長監督學生做到安全上網。比如,在計算機里安裝過濾程序或者“防火墻”,以屏蔽不良網站;還要求家長掌握相應的電腦知識,熟悉孩子經常去的網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作者:陳淑嬪 單位:武進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