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網絡媒體下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信息呈爆炸式增長態勢,視聽娛樂活動也變得多種多樣。在這樣的網絡娛樂環境下,紅色音樂文化作為我國社會的主旋律內容,傳播和繼承需要與時俱進。本文對互聯網視聽娛樂文化的特點和內容進行探究,分析互聯網視聽娛樂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對紅色音樂文化的網絡化傳承提出相關建議。
一、前言
我國革命戰爭時期,誕生了十分豐富的具有革命精神的音樂作品,在不斷的發展和演變下,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音樂文化。紅色音樂一般分為紅色歌曲和紅色舞曲,這兩種藝術形式比較簡單通俗,能夠被大多數群眾接受和認可,在革命宣傳和動員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國紅色音樂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時期,一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部門創作并且發行了大量的紅色歌曲,其中有關于革命斗爭、反對軍閥的內容,也有整訓軍隊、鼓舞士氣的內容。最主要的還是向全國民眾宣傳共產黨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內涵,最大限度地發動群眾。第二個時期為抗日戰爭時期,不管是黨內還是黨外,都創作了大量反對日本侵略者、鼓舞全國民眾共同抗日的音樂作品。這類音樂作品的傳唱,極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氣,成為了中國對外戰爭的巨大精神力量。第三個時期是新中國成立之后,創作的紅色音樂多是抨擊舊社會、贊美新社會的內容,其中有許多紅色音樂作品配合電影作品共同發行,為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的全面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1]。在網絡媒體環境下,我國的紅色音樂文化需要借助新的平臺和新的形式,進行新時期的推廣和傳承。
二、互聯網視聽娛樂文化的特點
(一)互聯網視聽娛樂文化形式多樣。在互聯網環境下,視聽文化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態勢。網絡平臺不同,視聽娛樂文化形式不同。目前來看,除了一些專業人士制作的音樂電視會在互聯網上傳播推廣之外,一些業余人士如音樂愛好者,也會通過一些計算機軟件制作音樂電視等信息內容。除此之外,互聯網自媒體的發展,使人們對音樂藝術的欣賞和傳播方式產生了新的理解。除了單一的音樂電視之外,許多網絡平臺還開發了在線直播內容,一些主播會在與網民直播互動時,演唱和推廣相關的音樂作品。另外,還有其他的文字音樂及圖片音樂等形式,根據不同的平臺的傳播特點進行制作和傳播,實現了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如此新鮮多樣的網絡傳播形式,已經基本上改變了音樂文化的商業模式,眾多音樂制作和發行企業在推出新的音樂作品時,首選互聯網作為發行媒介。隨著音像制品版權法規的不斷完善,對原創音樂作品的保護也使互聯網音樂傳播具有很大的商業市場價值,可以引起更多用戶的關注。
(二)互聯網視聽娛樂文化內容豐富與傳統的電視媒體相比,互聯網視聽音樂內容十分豐富,這主要得益于網絡的傳播特點。在網絡媒體中,除了有專業音樂制作機構發行的音樂作品之外,還有眾多的普通用戶也參與了音樂作品的發行與傳播活動。尤其是在自媒體逐漸普及的環境下,每個互聯網用戶既是信息的獲取者,同時也是新的信息傳播者和制造者。除了官方的音樂制作機構之外,普通個人用戶及企業也可以進行音樂作品的創作,符合要求的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行和傳播。因此,相比于單一的電視媒體來說,網絡媒體中的音樂作品內容十分豐富,而且網絡信息便于檢索和收藏,能夠保留較長的時間,這又進一步增強了音樂文化的影響效果[2]。
(三)互聯網信息傳播效果突出。目前我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已經十分普及,覆蓋了全國的大部分區域。尤其是無線移動網絡的普及和覆蓋,使得普通用戶可以隨時登錄網站,瀏覽互聯網內容。隨著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長,互聯網媒體成為了當下最主要的媒體形式。一些互聯網企業在開發和推廣自身的產品過程中,開發了十分人性化和個性化的功能,如用戶可以對音樂進行加工和分享,可以進行評論互動等,使音樂作品得以進行二次傳播,增強了音樂作品的影響力。互聯網平臺經過短暫的競爭之后,已經基本上趨于平穩,網絡用戶也比較集中。因此,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影響效果十分突出,一些熱門的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用戶甚至比電視用戶還要多。
三、網絡媒體環境下紅色音樂文化傳承的必要性
紅色音樂分為廣義上和狹義上的說法,廣義上是指弘揚社會正能量,贊頌美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節操的音樂作品;狹義上是指反映革命戰爭內容,歌頌革命精神的音樂作品。不管是廣義上的內容還是狹義上的內容,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需要當下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繼承和發揚。
(一)傳承傳統文化。紅色音樂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多年的創作與傳播過程中,為我國的革命事業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在和平年代,將革命精神作為社會建設的思想基礎,對于當下的青少年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文化作品是青少年群體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和學習形式,利用互聯網對紅色音樂文化進行傳播,能夠有效促使青少年群體銘記歷史,發揚傳統精神,感受革命戰爭年代的崇高信仰和精神力量,從而更加有效地投入當下的學習和工作中。
(二)發揚和繼承革命精神。革命戰爭年代,尤其是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對內斗爭及偉大的抗日戰爭年代,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作力的集中體現。在這一階段創作的革命歌曲,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當下我國處在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仍然需要革命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紅色音樂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符合這種宣傳和教育的需求,最能夠讓社會群體所接受。雖然革命戰爭時代離現在較遠,但是革命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及音樂作品十分豐富,是普通民眾長期以來喜聞樂見的視聽內容[3]。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通過紅色音樂對革命精神進行進一步的發揚和傳承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凈化網絡環境。在網絡媒體環境下,視聽內容十分豐富,形式也比較多樣,但是由于音樂創作人數增多,機構復雜,音樂制作的水平普遍較低,甚至有些音樂作品內容低俗,三觀不正。這樣的視聽內容會嚴重影響網絡環境,可能對青少年群體產生錯誤的引導。因此,在網絡環境中加強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播,能夠向社會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也能夠讓青少年群體對歷史和革命有正確的認識。同時,紅色音樂文化能夠提升青少年群體的音樂審美能力,凈化網絡視聽環境,引導其他的音樂制作機構走上正確的音樂文化創作道路。
四、網絡媒體環境下紅色音樂文化傳承的策略
(一)豐富紅色音樂文化形式。互聯網環境下的紅色音樂文化傳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媒體的形式。目前互聯網中有多種平臺可以進行視聽信息的展示,實現信息的分享和傳播。例如,目前互聯網中比較常見的網絡直播形式,就是視聽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4]。相關機構和用戶可以在網絡直播間中,進行紅色歌曲的表演與紅色音樂文化及其歷史的普及,使用戶通過紅色歌曲感受和了解紅色音樂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公眾平臺傳播的形式,利用音樂與圖片或音樂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打造適合紅色音樂文化傳播的網絡公眾平臺,通過不斷吸引用戶達到推廣紅色音樂的目的。
(二)加強對紅色音樂文化的創作和改編。在新時期的社會環境下,視聽文化十分豐富,在網絡媒體中單純地將紅色歌曲或其他音樂進行傳播難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網絡媒體中,要加強對紅色音樂作品的改編和二次創作,給紅色音樂賦予新的生命,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官方對紅色歌曲《我和我的祖國》進行了重新編曲和演唱,并且制作了新的音樂電視進行傳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宣傳效果[5]。在官方的《我和我的祖國》音樂電視的影響下,一些普通的互聯網用戶也開始利用一些簡單的計算機軟件,剪輯一些電影或電視片段,制作了多種版本的紅色歌曲音樂電視作品,加大了紅色歌曲的宣傳力度。
(三)實現全方位的宣傳和推廣。互聯網媒體平臺眾多,在進行紅色音樂文化的推廣傳承時,要選擇全方位的網絡推廣模式,才能實現最佳的宣傳效果。應該通過官方機構的自媒體賬號,進行網絡推廣活動,在音樂電視的制作過程中,要增加多種制作版本,分別適應不同平臺的推廣要求。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和人群受眾情況,制作不同的紅色音樂形式。例如,青少年群體比較適合節奏較快、內容新穎的視聽文化,而中老年群體比較喜歡節奏緩慢、有文化內涵的音樂作品。只有做到精細化的制作和推廣,才能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五、結語
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除了經濟形勢的轉變之外,民眾的思想意識也在發生變化。紅色音樂文化作為紅色經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老一輩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過程中依然適用。因此,在如今發達的網絡視聽傳媒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進行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為我國社會的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劉翠翠.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青年記者,2019(02):65-66.
[2]曹月娟.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播傳承研究——基于產業集群理論視角[J].未來傳播,2020(3):61-66.
[3]王燕.新時代傳承紅色文化的必要性及其路徑選擇[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3(06):97-99.
[4]張克生.新媒體環境下網絡音樂文化傳播的特征分析[J].當代旅游,2018(5):72.
[5]趙越一.紅色民族音樂及其在互聯新時代的傳播形式[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6):143-148.
作者:張博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