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強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加速,我國在大力開展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我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基本得到滿足的時候,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就會不斷加強。因此群眾文化工作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
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
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在文化領域的體現。現階段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所面臨著各種問題,必然要求進一步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增強文化發展動力和活力,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能力,更好地從制度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
一、豐富精神文化產品供給
在現階段,由于生產力水平的局限,我國的精神文化產品供給仍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破解這一矛盾,必須努力提升精神文化供給能力,豐富精神文化產品供給。首先,要努力增加精神文化產品供給。這一方面要豐富精神文化產品的種類,提供多元化、個性化、分眾化的精神文化用品和服務,滿足不同收入層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地區居民、不同群體的文化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著力研究人民群眾的文化趣味,提供適銷對路的娛樂性強的文化產品。針對當前偏重娛樂文化的消費傾向,精神文化產品要放下架子輕裝上陣,在不媚俗、不庸俗、不低俗的前提下,娛樂大眾并提升大眾。其次,要提高精神文化產品質量。各個精神文化產品生產部門要不斷推出質量過硬、特色鮮明、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在大力發展趣味性、消遣性、休閑性、參與性強的大眾精神文化產品的同時,還要加大創意力度,創造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符合當代時尚審美要求的原創產品,形成創意文化新品牌。另外,文化領域監管部門還應該加大精神文化產品市場的監管力度,遏制低俗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傳播,凈化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環境。要降低精神文化產品的價格,擴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空間。這一方面要提高精神文化產品的供給,因為只有供給上去了,才能有效降低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消費的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機構也可以提供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補貼,變相降低精神文化產品價格,從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愿望。
二、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能力
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主體,同時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產品消費能力受多種因素制約。因而,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必須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能力,為人民群眾進行文化消費提供堅實的基礎。第一,建立城鄉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長機制。保持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持續增長,是現階段實現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產品消費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因為人民群眾收入增長,不僅可以直接帶動精神文化產品消費,還可以優化居民消費結構,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比重,進一步帶動精神文化產品消費。第二,積極發展精神文化產品領域的消費信貸和消費補貼。在保持廣大人民群眾收入增長的前提下,可以鼓勵金融機構幵發低息貸款、分期付款等多種形式的精神文化產品消費信貸和消費補貼等,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能力,激發廣大中低收入消費群體的潛在精神文化產品消費需求。第三,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能力除了主要取決于居民收入水平外,還受閑暇時間、受教育程度等多種因素影響。因而,針對這些影響因素,應努力加強人民群眾的文化教育,普遍提高我國人民群眾的整體文化層次和綜合素質,為其進行精神文化產品消費提供必要的能力;應完善我國的工作時間與假期制度等,增加人民群眾的閑暇時間,使其有足夠的精力進行文化消費;應降低人民群眾的基本物質生活成本,使其有更多的經濟能力進行精神文化產品的替代消費。第四,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物質生活水平,從而為人民群眾進行精神文化產品消費解除后顧之憂,提高其進行精神文化產品消費的積極性。
三、加強文化領域法律和制度建設
當前我國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之所以受到多種因素沖擊與挑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國文化領域體制機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的保障。因而,應傾力加強文化領域法律和制度建設,為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文化領域的法律體系,為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提供法律保障。現階段我國文化領域立法總體上還不健全,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文化領域的法律問題和法律實踐仍主要依靠規范性文件與政策性規定來保障。這就需要我們加緊完善文化產業立法,為文化產業良性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其次,構建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的體制機制。堅持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根本上要靠制度規范、體制機制來保證。應著力從制度、機制上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體制機制,其中特別是要建立健全暢通有序的人民群眾意愿表達機制、文化權益維護機制、文化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等,并努力使之納入法制化軌道,使廣大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于文化領域的法律之中,以法制建設成果保證人民群眾在文化消費、文化創造和文化表現等方面的主體地位。最后,要努力形成保證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不斷加強與完善的長效機制。從現實情況看,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經常被一些機構和部門忽視,甚至根本沒有引起他們的重視。這其中的關鍵還在于缺乏保證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得以不斷加強和完善的長效機制。因此,要努力形成保證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不斷加強與完善的長效機制。這一方面要求要把體現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的具體實現方式制度化、機制化,并通過制度機制的激勵、約束功能,使影響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的各種問題始終處于能夠及時發現、不斷解決、跟蹤反饋和逐步完善的良性循環當中;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一種有效的社會環境,使其可以促進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具體實現方式得以更加豐富和完善。
四、建設和打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首先,要逐步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必須承擔起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職責。國家財政投入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的主要動力,因而建設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國家財政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優先安排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公共文化項目,不斷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其次,要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共同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積極探索以政府為主導,同時吸引社會資本、市場運作、文化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增加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最后,還需要構建規范化、制度化的公共文化經費投入的資金管理體制和監督評價機制。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保證國家財政投入和社會資本合理、有效使用,必須加強對公共文化經費投入的資金管理,加強對公共文化項目的審計監督和評價,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投資效益,避免公共文化經費投入的浪費。
五、轉變文化工作者的思想觀念
當前,相當一部分文化工作者甚至政府文化部門的官員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存在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這些錯誤的想法和觀念,必然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方向、工作原則等,進而侵犯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侵害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必須要堅決予以轉變和改正。必須為人民群眾所創造的群眾文化正名,糾正部分文化工作者和政府文化部門官員的認知偏差。目前,相當一部分文化工作者沒有弄清群眾文化與大眾文化、群眾文化活動的區別,甚至對群眾文化存在偏見,他們重視專業文化、藝術文化等,忽視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能力,輕視群眾文化,認為群眾文化缺乏文化含金量,這些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因而,必須加強對群眾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努力為群眾文化正名,糾正這些錯誤認識,改進他們的工作方法、化解他們的抵觸情緒,最終實現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樹立全民心目中人民群眾處于文化主體地位的觀點。現階段,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化,多種價值觀在我國并行。有一部分文化工作者受這些價值觀的影響,否認我國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因而,一方面必須努力喚醒他們的人民群眾文化主體意識,另一方面必須進一步確證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將其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另外,還有一些文化工作者,受經濟利益、商業利益等因素的影響,在進行文化創造時,不關注精神文化產品的內在價值,而只關心其文化作品的物質收益。這必然會影響文化產品和作品的生產和創作,使其缺乏實質內容。這種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也要不得,必須加以教育和引導,使其回歸到正確的價值觀上來。
六、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針對人民群眾自身存在種種狀況,必須努力加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覺,提升其文化自信。首先,必須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教育。人民群眾的文化意識與其文化素質和消費觀念密切相關。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社會對文化消費取向更加強烈,因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標準和文化品位的需求更高。因而,必須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教育,努力轉變其陳舊的消費觀念,提升其消費品位。同時,也要引導人民群眾形成積極健康的消費理念,培育其合理文化消費的習慣。其次,必須加強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認知和文化法制教育。人民群眾對自身文化權益的認知也是其文化自主意識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果其不能正確認識自身的基本文化權益,缺乏相關的文化法制教育,他們維護自身合法文化權益的能力會大打折扣,這會打擊他們的文化自主意識,妨礙其文化主體地位的實現。因而,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和教育,提升其文化權益意識。最后,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要加強人民群眾對自身文化創造能力的認知,培育其文化自信,充分調動其進行文化建設和文化創造的積極性。人民群眾自身具有多種文化素養和文化元素,也擁有強烈的文化建設和文化創造的熱情,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自身的文化創造能力,認為文化創造是專業文化工作者的事情。因而,培育和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關鍵在于幫助其認清自身的文化創造能力。
作者:鄭雪峰 單位:齊齊哈爾市龍沙區文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