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融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長時間以來,戲曲文化和群眾文化密切的聯系在一起,戲曲理念在廣大群眾的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但現階段,傳統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但發展的速度明顯降低,甚至出現無人問津的地步。因此,必須加強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使二者可以更好融合。
關鍵詞:
戲曲文化;群眾文化;融合
在較大的范圍內,傳播優秀的戲曲作品,可以為廣大群眾的生活帶來美的享受,還可以使群眾的日常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對精神文明與文化的建設具有促進作用,群眾文化還能夠為戲曲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但現階段的戲曲文化并未朝著預期的發展方向發展,戲曲文化和群眾文化沒有深入融合。所以必須對此種情況加以重視,確保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有效融合。
一、戲曲文化和群眾文化相融合的作用
1、基礎群眾性
中國的戲曲文化最早出現在民間,基礎群眾性特點始終貫穿著戲曲文化的整個發展過程。在新型文化的大背景下,群眾文化中的戲曲文化常常受到群眾的誤解,但也有一些群眾認可其基礎群眾文化特征的存在。
2、獨特的地方性
在中國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具有十分顯著的地方性特點。每一個地方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地方性特點的文藝活動的市場較廣闊。基于此,中國的戲曲文化的契合性十分強。中國的每一個省份地區均具有地方性特點的戲曲,相關戲曲在產生與發展中,和地方文化特點緊密相連。因此,此種戲曲文化的地方性特征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前景較好,極易與群眾文化活動有效融合。
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推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通過此項工作的有效應用,促使戲曲文化和群眾文化的有效融合。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通常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群眾文化活動有效結合在一起,而中國每一個地方的戲曲文化均處在不同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名單中。通過此項優勢的有效利用,把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活動充分融合,能夠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促進作用。
二、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有效融合的方法
1、普及戲曲活動
人們可以通過戲臺上表現的戲曲活動,獲得傳統藝術的審美體驗,能夠體驗人生的百態,感受人生的智慧,掌握立身處世的方法。根據此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優秀的戲曲文化大力傳播,能夠使群眾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人們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戲曲活動的大力普及,使戲曲藝術逐步融入至基層群眾生活中,除了能夠使大眾戲迷的文化生活更豐富多彩以外,還可以培養大批的優秀戲曲人才,并且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具有促進作用。例如,可以在社區中開展戲迷票友會與戲曲知識講座等,還可以定期組織戲曲藝術節,通過此種方式,可以使戲曲藝術得到有效的交流,促使群眾文化品位的逐步提高,對城市建設中的文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戲曲藝術也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是優秀民族文化傳承的主要表現形式。相對于城市而言,對其充分的傳承與保護,能夠促使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更豐富多彩,對城市文化底蘊的加深也具有促進作用。
2、擴大戲曲的傳播途徑
在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充滿激情與活力的人都會受到更多的關注。青少年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每一種表演藝術如未得到年輕觀眾,特別是大學生的參與,其生命力是很有限的,其發展前景也讓人堪憂。高等藝術院校做為培養戲曲藝術高級人才的重要場所,必須將自身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對于青少年藝術教育以及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應該加強對戲曲藝術的推廣與普及。例如,越劇做為浙江省的主要劇種,越劇藝術在浙江具有較長的歷史,同時,也存在較多的群眾性戲曲文藝隊伍與戲迷票友。浙江省及周邊省市的高等藝術院校也不少,如果把越劇藝術融入至高校文化課程的研究,開設關于越劇特色的課程,對越劇藝術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有關文化部門需要重視和高校間的合作,選擇部分試點學校進行“京劇進課堂”活動,還可以加強戲曲院校和地方文化館的合作。例如,可聘請一批戲曲學院的優秀老師,做為越劇課程的任課老師,和基層文化館聯合進行越劇課程的研發工作。
3、地方戲曲文化傳承的有效發揮
較多西方藝術形式在改革開放后不斷涌入中國,對民族藝術帶來較大的影響。對于一些人對外來藝術形式的喜愛與熱衷,不應持反對態度,但也不能對本民族文化的生存與發展有所忽視。如若只是癡迷外來文化,忽視或者輕視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那樣就會是我國文化的悲哀,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中國一些極具民族特色的地區中,在發展過程中一個典型教訓就是特色文化的消失。“和國際接軌”的目的在于秩序以及制度的相關范疇,并不是體現在文化的統一。從古至今,如果藝術與群眾脫離,勢必會出現無源之水的現象,戲曲藝術也一樣。所以,必須為本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雖然現階段的科學技術水平較高,電視、電影等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人們能夠在家里就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文藝演出,但在地方民歌的前提下形成的地方戲曲,在群眾中的藝術影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由于幾千年來產生的民俗習慣決定的,廣大群眾不可能與地方戲曲脫離。我國民俗十分重視鄉情,在鄉音的前提下產生的戲曲旋律,很容易上口且印象深刻。所以,長期流傳在民間的地方戲曲,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廣大群眾的關系十分密切。現階段,地方戲曲的專業性相對較少,但民間的半職業劇團的發展十分迅速,其和專業劇團一同在城市與鄉村間活躍,滿足了廣大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具體需求。地方戲曲可以在長時間以來經久不衰,這和廣大地方群眾的大力支持是存在密切聯系的,綜上所述,地方戲曲在群眾文化的傳承中具有重要的影響,是確保戲曲文化和群眾文化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徑。
三、結語
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確保傳統戲曲文化的持續發展,還能夠確保群眾文化的有效實施,達到雙贏的效果。因此,現階段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人員必須加強具體、高效的融合工作,也是文化大前提下應該有效完成的工作。
作者:施東旗 單位:臺州市文化館
參考文獻:
[1]劉小英.淺談戲曲文化與群眾文化的融合[J].大眾文藝,2014,(20):21.
[2]曹凌燕.對戲曲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J].中州學刊,2010,(01):229.
[3]焦福民.論文化發展與戲曲傳播格局之變[J].齊魯學刊,2008,(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