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措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群眾文化建設面對全新的形勢其方式有了一定的變化。本文就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和其面對的困境展開分析,就如何加強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
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困境;應對措施
一、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
我國群眾文化工作的本質是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精神文明已經成為億萬人民群眾有能力自己去經營和管理的事業,因此在豐富群眾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肯定群眾的重要性,從而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和諧穩定的生活、娛樂氛圍。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發展群眾文化建設的首要問題就是轉型發展。一方面,隨著經濟成分、分配方式以及社會利益的變化,社會思想逐漸變得多元化,這對群眾文化建設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高科技產品的出現,使得人們對群眾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因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更希望有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來滿足他們的日常休閑娛樂需求,但這與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總的來說,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群眾文化建設應結合我國綜合實力,著力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把握發展方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
二、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面臨的困境
(一)實際服務不能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社會信息化的普及給群眾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給人民群眾展現自我、實現人生價值創造了更大的空間。文化的發展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鼓勵人民群眾自發的文化創新活動。但就實際情況來看,群眾文化建設與服務不能滿足轉型期人們對于群眾文化的需求,群眾文化活動過于滯后,這也是限制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與社會轉型時期的發展不協調
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群眾文化的表現形式也隨之有了一定的變化。而傳統的群眾文化建設模式不能適應新的環境,最終導致群眾文化建設與社會轉型時期的發展不協調。同時,因與社會主義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設存在較大差異,群眾文化不能與經濟同步發展,這也是許多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
(三)缺乏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
在社會轉型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空間受到限制。因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群眾文化建設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再加上前面所說群眾文化建設與社會發展脫節,致使群眾文化活動無法滿足人們逐漸提高的精神需求。另外,豐富多彩的私人文化生活也限制了群眾文化的開展。因此,群眾文化活動如果不能進行自我改善和創新,不能組織多樣化的活動,就不能充分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三、基于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應對措施
(一)注重目標,整合群眾文化空間
對鄉村和城鎮的群眾文化服務體系進行系統的整合,這些都屬于群眾文化的活動空間。首先,對新增的文化空間進行必要的調試,改善群眾文化服務體系,并不斷進行優化和調試。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實現高效性、網絡化、信息化的群眾文化活動空間。其次,要注重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目標重建,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與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方式相適應的群眾文化活動,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堅持以“大眾”為主體,實現群眾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二)創新群眾文化內容和形式,促進統籌發展
要加強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對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基礎進行創新,將群眾文化內容與形式的創新納入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中來,與時俱進,促進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創新群眾文化形式,開展綜合性、多樣化的文化活動,揚長避短,并結合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建立獨特的群眾文化路線。除此之外,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統籌發展群眾文化,加強基礎建設,合理分配資源,平衡公共服務,實現城鄉群眾文化的共同發展。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群眾文化建設實質上就是要服務人民,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因此,我們要注重目標,整合群眾文化空間,創新群眾文化內容和形式,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翟媛媛 單位: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文化館
參考文獻:
[1]胡守勇.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J].民族藝術研究,2011,(6):81-86.
[2]李秋霞.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分析[J].黃河之聲,2014,(17):125.
[3]胡守勇.社會轉型期的群眾文化建設:“下里巴人”的重建[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1,04(6):21-26.
[4]劉松濤.社會轉型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質、困境與方略[J].未來英才,2013,(24):96.
[5]劉春蘭,高盼.社會轉型期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新思考[J].華章,2012,(1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