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水平已經進入一個新的層次,我國的文化建設的發展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政府對于文化的建設給予了極高程度的重視,并且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來鼓勵和扶持文化建設的發展。而對于群眾文化建設來說,它又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精華所在,如果在群眾文化建設這一方面出現了斷層,將會在極大程度上阻礙我國文化建設的長期進步。群眾文化的主體雖然是我國的老百姓,但是無論對于我國社會的哪個層面來說,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然而在近年來,在有些地方卻出現了群眾文化沒落的態勢,為了挖掘文化建設在新時期下的意義,需要從群眾文化的每個方面來加以探討。
一、概述群眾文化
在一定基礎上說,群眾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雖然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群眾文化的發展趨勢,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種說法就有失偏頗。群眾文化的來源主要是由于群眾的團結分不開的,并且,群眾文化的出現也是人類生活的社會性之所在。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群眾文化的發展也隨之有了一定的基石。同時,群眾文化的發展又是和社會的開放程度所分不開的。隨著我國的開放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到我國參觀交流,而這些又給群眾文化的發展增添了新的發展因子,促成了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的發展不僅可以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又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促進民眾的團結力和凝聚力。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例如我國由56個民族組成,群眾文化的進步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各個民族之間的交流,加強文化的融合。更為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程度不斷提高,采取必要的手段來引導群眾文化的發展方向,并且通過這些手段更進一步完善群眾文化的發展體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也是我國文化建設的核心所在。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新形勢下,我國的群眾文化對于促進我國的各方面建設來說,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并且其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以下筆者將從幾個主要方面來探討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我國進行更快更好的經濟建設
重視文化建設是我國自古以來的統治者就有的傳統,對于當今的時代來說,為了完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我國政府更是在此方面進行了諸多的努力,并且也收到了預期的成效。在我國的各項建設中,例如社會主義文化,經濟建設,政治建設來說,缺少任何一個建設都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同時文化建設的發展對于其它兩方面的發展來說,又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于經濟建設來說,加強群眾文化建設能夠使我國文化中的精英文化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進而使得我國的經濟能夠擁有長足的進步。
(二)完善人民生活的精神層次
社會主義的發展應該不能夠僅僅止步于經濟的發展,同時,它也應該體現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因此,物質文明只是社會主義所要實現的其中一個目標,并不是最終的目標。隨著經濟發展的進程不斷推進,我國人民對于精神文明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著。然而群眾文化建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民對于精神的需求,因而能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因此,對于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發展來說,相關部門應該立足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著重提高精神文化的建設標準,同時也不要忘了物質文明的建設,使得精神文明能夠和物質文明一同發展。
(三)群眾的精神食糧
雖然不同地區的群眾采取的文化活動存在著差異性,但是他們通過開展文化活動不但可以放松身心、宣泄情緒同時還可以提高精神涵養,促進審美。其次,群眾文化中滲透者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以在其活動開展過程中可以提高群眾的道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最后,群眾文化在社會教育、科普教育以及智能教育等方面起到積極推廣的作用,所以大力開展文化活動不僅可以提高文明行為閨房,還可以為群眾普及文化知識。當今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群眾的綜合知識水平得到提高就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的軟實力。
三、加強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的措施
近些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不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時也帶動了政治文化領域的發展。群眾文化中也在不斷的融入現代化意識,但是同我國的傳統文化之間還是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但是在開展文化活動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如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沒有足夠的投入導致缺乏固定穩健的群眾文化隊伍;地區之間以及不同的文化群體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導致很多的文化不同良好的進行融合傳承。為了使群眾文化的建設更一步深入人心,同時與經濟建設的步伐相一致。需要相關部門從根本上落實群眾文化建設,以提高群眾文化的基礎做起,爭取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民的需求。
(一)加強基層隊伍
雖然群眾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廣大的老百姓,但是從實質上來講,群眾文化的建設仍然需要基層力量來執行和管理。這里所說的基層力量主要指的是鄉鎮干部或者是街道的管理人員。對于群眾文化建設來說,這些管理人員是其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加強群眾文化的來源依然是需要從群眾中挖掘骨干人員以用來參與有關群眾文化的決策。然而僅僅只是挖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這些人員進行詳細的考核和培訓。以保證這些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以求建立一支無論是從知識上還是管理上,都達到一流的水平。
(二)注重傳統文化
隨著我國的開放程度不斷的加深,外來的文化也在不知不覺的滲入到我國的主體文化當中,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侵蝕著我國的傳統文化。因此,相關的部門需要制定相關的措施來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并且堅持本國的傳統文化。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之后保存下來的,這種傳統文化無論是對于人民還是對于民族來說,都是極為珍貴的。因此需要相關的管理人員在依據黨的路線和政策的前提下,堅持我國特有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三)多樣式開展文化活動
我國擁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文化特點,但是在新時代下群眾之間更加的通過文化來進行凝聚進行創新,所以我們需要大力開展群眾文化建設,保證我國的社會文明呈現良性發展的循環,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的群眾加入到文化建設中來。為了保證群眾在開展文化活動中具有更多的熱情與積極性,可以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活動:首先,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需要秉持的基本原則就是愛黨愛國、互幫互助等良好的社會文明規范,同時將不同時期的文明風氣融入到活動中,保證文化活動的起點是積極向上的。其次,地區之間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對于老年人而言目前普遍喜歡的活動有:廣場舞、太極、戲曲等。所以在文化開展過程中需要選取合適的場地進行活動。第三,文化活動在開展過程中需要注重氛圍的營造,所以不同的城市需要依照自身情況建設不同的文化場所供群眾開展活動。同時文化場所還可以提高群眾創新開展活動的積極性。最后,文化活動中創新很重要,所以需要吸引不同的群體加入進來,開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青少年之間的各類活動、社區居民舉行文化活動、企業內部活動等開展的活動雖然形式和內容上存在著不同,但是可以提高人民之間的凝聚力與關愛,通過不同群體之間的文化涵養提高來促進整個社會的文化水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如何發展和加強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對于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來說,具有極高的意義。同時,加強群眾文化建設還能夠起到長期促進我國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從而進一步鞏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現代化文明。
作者:王曉蕾 單位:鳳城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