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群眾文化合唱藝術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群眾文化中的合唱藝術是將審美、音樂與文化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合唱參與的群眾在排練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五線譜等方面的音樂理論,獲得音樂文化知識,尤其是在進行演出的過程中,積累演出和實踐經驗,也能提升對合唱藝術的鑒賞力,進而提升個體的文化素養。通過對專業合唱的指導,不僅讓生活不再單調,也能通過對合唱的理解和學習,提升對文化理解藝術修養水平。尤其是在參與到社區文化后,就能科學提升文化素養,整個社區的文化氛圍能進一步濃厚,進而豐富社區文化。
二、適宜群眾文化中合唱藝術發展模式
(一)適當增加適宜群眾合唱新作
伴隨合唱藝術的持續發展,群眾合唱作為群眾文化藝術,在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進程中處于重要地位,但是,適合群眾合唱的優秀作品存在停滯不前的現象,不利于推進群眾文化合唱藝術的發展進程。針對合唱作品創作者來講,群眾合唱藝術被打上不高雅的標簽,但這與群眾文化素養的提高、藝術發展空間存在多元可能性息息相關,因此,將合唱藝術和群眾文化之間的關系擺正,發揮合唱藝術的作用和優勢,才能實現群眾合唱藝術的健康發展。同時,在群眾合唱作品中,存在一些商業因素的作品,并且重復得較多,合唱曲目庫相對來講也較為單一,缺少時代特點與文化特色。為此,群眾合唱作品的創作者應從實際出發,創作出接地氣的、百姓喜聞樂見的群眾合唱經典作品,服務于群眾文化中的合唱藝術。
(二)全面豐富群眾文化中合唱藝術表演形式
合唱是主要將群眾的歌聲作為主體,通過表演形式為載體的重要綜合藝術。合唱藝術和表演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同之處,但是又有各自的特點:肢體語言是表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合唱藝術中重要的表演形式,因此,只有將合唱藝術與表演藝術實現有效結合,才能從整體上全面提升群眾合唱藝術的表演形式。同時,合唱將舞臺、歌唱、表演、文學等藝術形式有機結合在一起,聲音在合唱藝術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并承擔表演者身體視覺語匯。一般來講,合唱在舞臺上有表演形式的一些肢體性動作,就能激發廣大聽眾的共鳴。群眾合唱作為重要的文化活動,因為活動場所的廣闊性以及環境試論群眾文化中的合唱藝術◎楊偉偉自身的嘈雜感,就能促進參唱人員訓練肢體語言作為重要的演出形式,再加上歌曲風格相搭配的配飾和服裝,能實現在視覺、聽覺上吸引群眾的視線。
(三)提升群眾的音樂素養
一是學會使用五線譜。五線譜屬于國際性記譜法,通過學習五線譜能非常明確幾個聲部實現同時進行,并能聽辨聲部中出現的和聲。在群眾合唱學習中學習五線譜較為重要,可以采用房子識譜法等相對簡單、趣味性強的識譜法,增加學習興趣。但是要達到學會并熟練運用,還需要進行不斷學習和練習,提升識譜水平。二是不斷加強樂理知識的學習。考慮到群眾合唱中的音樂基礎相對薄弱,在開展排練的過程中,需要從作品本身進行認真讀譜,作品的節奏、音準應準確把握,這是對合唱參與者的基本要求。所以,音準的問題需要借助鋼琴伴奏開展歌曲樂譜的視唱,將個人唱的音高與鋼琴演奏音高進行對比,在遇到個別音準時,尤其是變化音,對不容易唱準的部分需要進行分部分練習,進行反復視唱,強調準確,在將歌譜唱準之后,再適當加入歌詞。三是加強合唱聲樂訓練。合唱團水平的關鍵是聲樂訓練,群眾合唱中的成員并未接受專業性的聲樂練習,為了達到較好的合唱效果,需要不斷加強聲樂練習,讓音色變得圓潤、飽滿,更加富有視聽的審美感。
(四)培養合唱指揮人員
指揮在整個合唱中屬于決定性因素,需要指揮有巨大的掌控力。由于群眾合唱的指揮多數沒有經過專業性的練習,為此,在指揮群眾合唱中,需要聘請專業指揮人員對群眾合唱指揮者進行專業培訓,讓其在把握作品創作背景、作品內涵以及演唱風格的情況下,能通過指揮去詮釋作品內涵,并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尤其是從音準、和聲、節奏等方面探尋適宜群眾合唱的訓練方法,開展準確的指揮練習,最終能詮釋作品的內容以及指標,提升指揮水平。
三、結語
總之,要提升群眾文化中的合唱藝術水平,不僅要適當增加適宜群眾合唱的新作,全面豐富群眾文化中合唱藝術表演形式,還要培養合唱指揮人員,提升群眾的音樂素養,構建適宜群眾文化合唱藝術發展的新模式,推動群眾文化藝術又好又快的發展。
作者:楊偉偉 單位:江蘇省鎮江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