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農村背景下的群眾文化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轉變觀念,強化群眾主角地位
群眾文化活動最核心的就是節目。舉辦群眾文化活動,就是要給廣大群眾一個展示自我、享受文化的平臺,群眾無疑是活動的主角。讓老百姓自己參與創作、表演,圓夢舞臺,群眾文化活動才能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百姓大舞臺讓百姓演、百姓看、百姓評,讓百姓當明星,圓百姓舞臺夢。這樣的方式可謂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讓群眾充分發揮了文藝創作的積極性,受益最多的還是老百姓。會化,是每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需要思考和探求的課題。首先,品牌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品牌的靈魂。在新形勢下精心打造群眾文化活動精品,大力培養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品牌,使群眾文化活動做大做強,十分重要。其次文化是品牌的支撐點,是打造品牌的基礎。品牌有無競爭力,能否成為名牌,在于品牌是否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文化活動的品牌打造可結合本土文化特色,創新整合出新的活動形式和文化項目,這更有利于擴大社會影響,增強市場效果。群眾文化活動是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有效載體。群眾文化活動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文化所不能替代的,也是不能被忽視的。
二、整合資源,強化活動的多元化
整合文化資源、充實服務內容、豐富群眾生活、提高文化品質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根本要求。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還需要豐富活動的內涵,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鮮明河南地域文化特色、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公益性文化活動。
1.重視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充分發揮我省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這一優勢,開展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如具有濃郁南陽色彩的臥龍崗春季廟會、“七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元宵節大型燈會,駐馬店豐富多彩的確山打鐵花、盤古文化節、嫘祖文化節,淮陽太吳陵廟會,寶豐馬街書會等民俗節慶文化活動,讓群眾在體味民俗文化的同時,感受中原文化的深厚與精彩。
2.豐富廣場文化。
廣場文化是群眾文化的重要載體眾文化活動被人們形象地喻為“沒有大門的劇場,永不落幕的舞臺”。廣場文化,主要指在廣場舉行的以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目的的文化藝術活動。各省轄市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應堅持以廣場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整合文化資源,創新廣場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和藝術形式,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在廣場、文化大院、游園等場所,開展經常性的群眾文化活動,使廣場文化內容多姿多彩,形式新穎獨特。如息縣的“濮淮風情”廣場文藝演出、淮濱縣的文化廣場、固始縣的陳元光廣場、駐馬店的“激情廣場大家唱”等,都是百姓喜愛的特色廣場文化。
3.開展主題文化活動。
主題文化是群眾文化的主要亮點。主題文化活動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舉辦群眾文化活動中,我們應緊緊圍繞主題文化開展一系列的慶祝活動,例如“千場文藝演出進文化大院,千場秧歌樂文化大院”活動的開展。再例如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3周年,迎接十八大召開,激發全市農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展示當代新農村、新農民的精神面貌,檢閱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成果,自8月23日起,雙遼市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慶祝建國63周年暨“輝煌華申、幸福生活”首屆農民文化藝術節。
作者:田大慶 單位:吉林省雙遼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