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科普大篷車展覽對基層群眾文化的作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眾所周知,基層群眾的文化就是我國文化的總體基礎,而且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還具有豐富基層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以及提升基層人民群眾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中發展基層群眾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為了將這一點落到實處并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素質,科普大篷車展覽的方式方法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應運而生了,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科普大篷車其實就是一個流動的科技館,極大地促進了基層人民群眾的文化建設,文章對這一點進行了詳盡的探討。
關鍵詞:科普大篷車;展覽;基層群眾;作用與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不斷改革創新,對于國家的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已經是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了。而且根據相關的政策以及民生新聞來看,科普大篷車是為了將“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以及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目標貫徹到底而實行的一種落到實處的策略,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國家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了。本文將合理闡述科普大篷車展覽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將對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的重要性進行一定的提及。
1基層人民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
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順利召開之后,全國各地的文化建設也開始慢慢地發展起來了。隨著國內的社會經濟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基層的人民群眾對科技發展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而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相關的政府和部門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的社會經濟持續的協調發展。根據相關的民生新聞以及相對應的諸多調查來看,我國的社會經濟雖然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基層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并沒有達標,并且現如今的基層人民文化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十分迫切的。近年來,我們可以在網絡或者民生新聞中經常看見高鐵霸座、公交車乘客素質低下等等不文明的行為,所以說,無論是從相關調查的結果來看,還是從當今社會所表現出來的現狀來看,基層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都是需要一定的提高的,并且是十分迫切的[1]。相關的工作人員總結了這些年來對于基層人民群眾文化建設的經驗,發現如今的理論、概念的基本教育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了,但也能同時意識到的是,提高基層人民群眾文化的素質已經刻不容緩了,為了能夠真正的將這一點落到實處,科普大篷車展覽的運行模式開始應運而生。
2科普大篷車展覽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性以及應用方式
2.1改變基層群眾文化程度低的現狀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興盛和衰弱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基層群眾在物質方面上的滿足,如果只是在物質上能夠滿足需求而文化方面非常匱乏的話,那么這樣的國家也稱不上是一個興盛的國家。對于我們中國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祖國的文化方面比較匱乏也就沒有了所謂的文化繁榮景象,蝴蝶效應也就導致沒有了實現小康社會的可能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只是白日做夢罷了。在我們國家的社會中有一個非常顯而易見的現象,那就是城市與鄉村的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城市作為國家發展的重心,所以在城市中的生活日趨多樣化,而農村的人民群眾的生活就比較單一,能進行的活動也是非常少的,逐漸呈現出一種荒漠化的趨向,這種現象日益嚴重,現如今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鄉村人民群眾的基本素質的提高,也影響到了鄉村自身的發展和進步,鄉村經濟開始變得比較落后。所以相比較來說,城市比較容易提升人民群眾的基本素質,而鄉村就比較難了,因此加強國內的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重點、難點其實都是在鄉村[2]。我們首先就要豐富鄉村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引導廣大的農民群眾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襲,在這一點上科普大篷車就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隨著近年來科普大篷車在鄉村的普及,其能夠改變基層群眾文化低下的現狀的作用也就逐漸的體現了出來,因為鄉村的地理位置一般比較偏僻且交通不便,那里的孩子和成年農民其實都非常渴望外界的知識,所以科普大篷車在鄉下也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模式,而且參與活動的鄉鎮領導們的素質都比較高,對改變基層群眾文化的現狀這一點都是比較重視的。所以說科普大篷車能夠改變基層群眾文化低下的現狀。
2.2比較適合鄉村自身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如果重新的建立一個傳統的科技館的話是需要比較龐大的資金的,而且科技館一般都會建立在一個比較發達的城市中,方便周邊的人群進行這種非正式的學習,而經過相關的調查結果來看,這種非正式學習能夠有效的提升基層群眾的文化素質。但是在鄉村地區建立一個規模比較大的科技館顯然是不現實的,于是科普大篷車的運作模式進入了相關工作人員的計劃中。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眾多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的統計,國內至少有八億左右的農民群眾,而且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住在比較偏遠的鄉村,這些比較偏遠的農村里的交通水平都不是很好,對于一個生養在鄉村家庭的孩子來說,能夠親身到科技館中進行參觀和學習簡直就是一種奢望。在這個時候使用科普大篷車就是一種非常適合的模式。
2.3是科技館常設展覽的有效補充
眾所周知,科普大篷車又被稱作是一個“流動的科技館”,雖然科普大篷車自身的容量和規模有限,但是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科普大篷車的規模將需要展覽的科普展品盡量小型化,盡可能的讓展品變得全面,并且利用科普大篷車的流動性,將這些小型化的科普展品送到不便到城市內的科技館進行參觀的偏遠地區、山區的孩子們家門口,在科普大篷車展覽的過程中可以讓農村孩子們進行親手操作,因為相應的展品已經小型化,需要設置一定的專業人員在一旁進行操作的示范以及其展品本身具有的規模,這樣便能讓農村學生來學習科技知識,在科普大篷車中就能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激發他們走出山村并且走進科學,啟發他們更好地在學校學習,并且能在未來更好的學習科學。科普大篷車在鄉村展覽這一活動的實施,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對科技館展覽的有效補充,這種模式給廣大農村青少年帶來了福音和更多的科學知識,使其足不出村就能實現了進行參觀科普展覽的愿望,而且科普大篷車展覽這種模式也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3]。
3要建立科普大篷車下鄉的長期有效機制
在基層群眾文化的提升過程中,科學不單單只是一個概念上的知識體系,還是一種不斷進行研究和探索的具體活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其逐漸形成了專門的研究方式方法以及行為準則。為了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大力發展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普大篷車展覽肩負著面向基層廣大農村以及城鎮的青少年進行科普宣傳服務艱巨任務。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科普大篷車展覽的作用,應該將科普大篷車下鄉展覽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長期且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但在某些偏遠地區我們發現了一定的忽視現象,不僅科普大篷車展覽這種模式沒有進行長期的應用,還在應用的過程中敷衍了事,只是將其當作了不重要的工作內容,致使科普大篷車展覽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所以為了避免這種走過場且敷衍了事的現象,首先就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科普大篷車展覽中合理地調配資源,也要對工作人員設置一定的獎罰制度以保證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為了實現以上這一目標,不光需要與之相關的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還需要各個部門進行通力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科普大篷車展覽保持一種比較良好的運作狀態,保障科普大篷車的下鄉活動能夠長期有效地開展下去。此外科普大篷車下鄉要注重實際的運營過程,每一次相關的工作人員都要認真總結科普大篷車下鄉活動的經驗,根據農村學生的興趣特點來及時調整展品的種類和數量,例如因為年紀比較小的學生缺少比較深刻的理解能力,這里就需要工作人員為其提供一些通俗易懂、比較常見的經典科普展品,為了能夠讓科普大篷車展覽的效果更加有效,可以設置一到兩名展品介紹員,保證來參觀的農村學生能夠理解展品的具體涵義。此外還要推動科普大篷車展覽下鄉活動的不斷深入,使得科普大篷車能夠真正的成為一個流動的“科技館”。
4結論
科普大篷車展覽作為科普宣傳教育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種運作模式,可以說是科技館科普向外教育服務功能的一種延伸了,而且現階段來說,我國鄉村的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依舊處于一種不全面的狀態,為此就需要科普大篷車展覽相關的工作人員做出一定的努力,為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無.科普大篷車開進銅梁潼南受益師生近5萬人[J].科技創新與品牌,2015(5).
[2]李志強,王越,孟維,等.Ⅳ型科普大篷車車載展品標準化[J].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2018(1):37-39.
[3]吳順鵬.山東省流動科普”全覆蓋、系列化、可持續”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視界,2018(22):16-17.
作者:丁釗 單位:臨沂市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