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日企業文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日本企業文化
(1)堅持以人為中心
日本向來推崇儒教文化,信奉儒教文化,日本的多數企業都巧妙地將儒教文化融入企業的生產經營中,以儒教思想來感化企業員工,讓企業員工在儒教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一種“人和”“、至善”的思想意識,使得企業員工之間,員工和領導之間的相處都極為和善,猶如生活在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一般,這種思想意識形態有效地增進了企業各級人員之間的情感。我國的企業文化比較注重的是儒教中的“仁”,將“仁”的思想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中;而日本的企業文化更注重的是“忠心”和“誠懇”,將培養企業員工忠誠的素養作為企業文化的重點內容,形成企業員工上下一心為了企業的發展而盡職盡責,將自己的精力全部傾注在企業的各項生產活動中,發揮員工的最大潛能為企業的發展進步而貢獻力量。
(2)具有極強的群體意識
日本的企業文化理念中有著極強的群體意識,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不管是任何重大有關企業發展戰略性的決策,日本企業都會在決策確定前廣泛地征求員工的意見和建議,進而集百家之所長來改進和完善決策方案。另外,日本企業十分注重歸屬意識的培養,他們會通過建立各種制度及措施來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讓員工以企業為家,以企業為榮,為企業的發展而奮斗終生。比如,日本企業實施的“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制”等,這些制度措施都能很好地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使企業上下擰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共同經營企業的生產活動。
2、中國企業文化
(1)將傳統的儒家文化作為發展企業文化的基礎
傳統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治人”和“仁治”,講究的是走情感路線,講究倫理觀念。企業由于受傳統的儒家文化的影響,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會將人的管理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而在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培養方面與日本企業相比還相差甚遠。
(2)中西企業文化有所交融,但未形成主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企業雖然積極地吸納西方現代科學管理經驗及理念,但基于儒家文化思想在我國企業中根深蒂固,還很難盡快地將西方的企業文化元素融入到我國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在一段時期內,我國的企業文化還將以儒家文化思想為主導,做不到以現代科學發展觀的精神來培養和發展企業文化。
(3)抵抗情結導致不能有效地汲取外來文化的精華
由于受戰爭的影響,外國列強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傷害。雖然改革開放的政策已在我國頒布與實施多年,目前有許多外國跨國公司紛紛入駐我國,但由于對外來者有抵抗情結,不能有效地汲取外來企業成功的生產經營管理理念及企業文化,使得我國企業文化與國外嚴密的等級制度以及服從意識文化相距甚遠,不利于我國企業文化向更深層次發展。
二、中日企業文化比較引發的啟示
首先,我國的企業要針對企業文化的發展實際,對比與日本企業文化的異同,取其長、補己短,將日本企業成功的企業生產管理方法和模式引入到我國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大膽地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進行改進和完善,借鑒日本企業的“經營即教育”的企業生產經營理念,將企業員工的再教育放在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重點位置,以培養企業員工的素質為基礎,將員工素質和企業經營形成統一共同體,增強企業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其次,對于我國傳統的儒家文化要繼續的弘揚,在走情感路線管理的方法上,再融入日本企業文化的現代科學管理精神,培養企業員工的忠誠感和歸屬感,充分地利用企業員工的智慧力量來發展企業,高度重視員工,充分地尊重員工、關心員工,以圍繞員工利益為中心。無論是在企業員工的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企業領導對待員工都不應持有高高在上的管理態度,而是熱情中肯地幫助員工解決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難題,使員工充分地感受到企業領導對自己的關愛與重視,有效地提高企業員工的忠誠度,進而激發員工更為高昂的工作熱情,促進企業的發展。
作者:李垚 單位:海南海口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