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術期刊版權侵權的幾類情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我國學術期刊數量占到了期刊總量的半壁江山以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的兩批學術期刊有6000余家。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廣大學術期刊的媒介融合備受關注。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傳統媒體一樣,如果版權問題得不到很好地解決,那么學術期刊的媒介融合就會受到很大的掣肘。然而,現今來看,融媒環境中我國學術期刊版權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各種侵權形式五花八門,應對這些,現有版權保護體系捉襟見肘,亟須找到針對性的突圍之路。
融媒環境下,學術期刊版權侵權的情形主要有五類:
①網絡媒體未經許可直接侵犯使用學術期刊的論文。這類的侵權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20世紀90年代末在網絡期刊數據庫興起之初,侵權主體主要是一些大型網絡期刊數據庫商,后經過作者和學術期刊的抗爭,這種狀況逐漸減少。進入本世紀,微博、微信等微媒體逐步興起之時,普通的網絡用戶和公眾號開始逐步成為新興的侵權主體。
②網絡媒體侵犯作者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這類侵權時常是網絡使用學術論文時僅僅經過學術期刊社的許可而未獲得作者的授權,典型案例為2010年湖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魏劍美起訴龍源期刊網案。
③網絡媒體在一些學術期刊論文的侵權方面承擔了連帶責任,如當下興起的一些在線知識分享平臺,如道客巴巴、愛學術、360個人圖書館、豆丁網等,有大量由用戶上傳的明顯侵權的學術論文。
④學術期刊未經作者授權而展開論文的網絡使用,如眾多學術期刊的微信、微博公號里有大量并沒有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授權的論文。
⑤作者未經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授權的學術期刊許可,擅自將論文進行網絡使用,如作者將已發表在學術期刊的論文讓一些微信公號轉發,而這些論文的網絡傳播權已以獨占許可方式授讓給了相應的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