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交互式網絡出版前期準備工作,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數字期刊平臺的建設及云數字出版
軟件的開發實現交互式網絡出版方式轉型,最關鍵的是具備強大的數字內容資源平臺和云出版服務體系。在圖書方面,國內外已有多家數據公司構建電子書平臺,國外如亞馬遜Kindle電子內容平臺,國內如漢王書城、盛大云中商城等。學術期刊的內容是比較獨立的,擁有特定的讀者對象,很適合自辟一個數字期刊平臺,提供版權管理、云存儲和數據分析等服務。這樣一個完整的、大規模的數字期刊網絡平臺,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管理、大型數據公司如中國知網開發是比較合適的。繼而是云數字出版軟件的開發,保證出版單位均可自主上傳數字期刊,上傳的期刊后期可進行在線出版評論和注釋。在歐洲《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學》交互式開放存取辦刊模式中,審稿意見是在線公布的,其他感興趣者也可在線評論文章,作者也可在線回復審稿人或其他人的問題并進行討論;所有在線評論均可存檔,且這些評論(建議、討論等)跟文章正文一樣作為正式刊發的內容,可被引用。從技術角度看,數字期刊平臺的建設及云數字出版軟件的開發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和人力。2014年4月2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及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向出版界明確提出: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標準化工作,提升數字化轉型升級技術裝備水平,加強數字出版人才隊伍建設,探索數字化轉型升級新模式。近年來,我們國家也確實一直致力于推動學術論文數字化平臺、版權在線交易平臺和出版資源庫的建立,同時鼓勵各平臺間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實現出版內容以及行業數據的跨平臺互通共享。國家財政部也通過成立一些基金項目如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國家出版基金等給予重點支持。政策和研發資金的支持,使科技學術期刊的交互式網絡出版充滿了希望。
2解決開放獲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科技學術期刊的辦刊理念是促進學術的百家爭鳴,快速傳播新的科研成果,傳遞高質量的科學信息。而免費開放獲取方式最符合這一理念,方便讀者閱讀引用。國外的開放獲取期刊正在不斷產生和發展,而我國目前也有600多種高水平的學術期刊實現了不同程度的開放出版。交互式網絡出版的目的實質上就是促進學術交流,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和信息,故其同樣提倡免費開放獲取方式,但開放獲取涉及到了多方面的經濟利益,無論是期刊單位還是出版平臺均不能通過發行獲利。與傳統的期刊出版模式相比,網絡出版無需印刷裝訂等環節,出版費用大大降低,但在數字期刊平臺出版、管理同樣要付費,那這筆費用誰來付?開放獲取等同于取消了版權轉讓費,期刊的經濟效益受到了影響,而任何一種期刊運作都是有成本的,開放獲取期刊也不例外。目前大部分學術期刊的經濟問題不容樂觀,尤其是自負盈虧的中小型期刊以及由主辦方和期刊社共同承擔運作經費的期刊。由主辦方全額提供各項運作經費的期刊,雖然表面上看似不用擔心經費問題,但大多主辦方也是以盈利為導向,對于虧損的期刊包袱不知道還肯背多久。因此,經濟效益必然成為學術期刊開放獲取的最大阻力因素。目前,作者支付模式是國外開放獲取期刊最主要的一種成本彌補手段,也就是向作者收取一定的論文處理費如版面費,讀者可以免費使用。然而,國內作者本來就要承擔一筆價格不菲的版面費,再額外收取出版費用,負擔未免過重。雖然只是學術論文的作者,但是他們作了研究、寫了論文,付出的汗水不比文學作者少,可是當他們無私地將研究成果公開發表時不僅沒有稿費,還要自己承擔高額的出版費用,這未免太不公平了。未來的交互式學術電子期刊最好免收作者的版面費及出版費,極大程度上減輕科研人員在投稿方面的經濟障礙,大力支持科研活動。我國學術期刊多數是由學(協)會、高校、科研機構等主辦,與國外主要由出版商經營學術期刊的模式不同。因此,我們在借鑒國外開放獲取期刊做法的同時,需要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期刊運轉經費保障模式,解決期刊實行開放獲取的后顧之憂。也許不久的將來,待我國的國力進一步強盛以后,學術期刊也能像義務教育一樣,得到國家的全額資助,我們的編輯也能像老師一樣,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無需為辦刊經費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