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國內外學者對SSCI影響因子的認識,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引言
在社會科學研究逐步深入的幾天,隨著研究分析和評價工作的深入,理性化和科學化的對待SSCI文獻逐漸被人們倡導。他們認為,一個國家一方面應該留意SSCI文獻的數量,另一方面更要重視SSCI文獻的質量。但是,由于目前沒有很好的測度文獻質量的工具,那么可以用文獻影響力來評價文獻質量。因此國內外以文獻的影響力研究為核心對社會科學研究展開了系列評價工作。影響因子(IF,ImpactFactor)作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測度期刊的有用性、顯示度和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同時也可以作為測度期刊所在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作為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是以引文為基礎的,其評價的主觀性相對較小,能夠更精確、客觀的測定期刊的質量。
國外的很多學者認為影響因子能夠具有評價文獻質量的功能。Seglen(1997)說,以引文為基礎的影響因子在評價文獻時,相對于其他方法較為客觀。Geary(2004)說在學術研究質量與政府撥款、基金資助、職稱評定和晉升相掛鉤的今天,學術期刊質量的評估可以通過其發表期刊的地位展現。EggheandRousseau(2000)和Svensson,(2010)指出SSCI的影響因子作為測定期刊質量的指標,也能夠作為評價文獻質量狀況的最有用的方法。DanielaRosenstreich(2012)在分析GoogleScholar和SSCI相關領域的期刊影響因子及其排名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同一篇文獻在不同數據庫的影響程度是一致的。RonaldN.Kostoff等(2007)對比分析了中國和印度的SSCI文獻發表期刊的加權影響因子,評價了兩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力表現狀況。
三、國內學者對SSCI影響因子研究綜述
我國學者利用基于影響因子對我國在國際上發表的社會科學文獻的影響力進行了研究。胡俊榮等(2004)基于影響因子,分析了華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狀況。黨亞茹等(2005)【基于2000-2004年SCI、SSCI和A&HCI的影響因子研究,對天津市基礎和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力狀況進行了分析。程瑩等(2007)在統計分析國內9所名牌大學的SCI、SSCI論文的累計影響因子的基礎上,對國內名牌大學的平均質量進行了研究。于曉華(2008)基于影響因子角度,分析了1998-2007年SSCI經濟學領域期刊的英文論文數量和質量情況。劉莉等(2009)以期刊影響因子作為分析論文影響力的指標,評價研究了我國國際化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影響力情況。劉紅建等(2012)基于1975-2010年中日韓三國的社會科學文獻發表在SSCI的影響因子,分析了中日韓三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競爭力狀況。
四、對SSCI影響因子研究的評價
現有的基于影響因子評價SSCI文獻影響力或者質量的研究,對于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力分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但是,目前的很多研究還存在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例如:我國社會科學研究處于什么樣的世界水平;目前我們的社會科學研究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在什么地方;我國社會科學研究水平的影響因素都有哪些;導致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力水平與世界存在差距的原因在哪里;為了提升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縮小與世界的差距,我們該采用什么方法,什么途徑……導致這些問題沒能解決的一個原因主要是,基于影響因子評價我國社會科學影響力狀況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沒有系統分析我國SSCI文獻發表期刊影響因子狀況的典型特征,沒有深入分析我國SSCI文獻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分布特征背后的影響因素和本質原因。另一個問題是,現有的研究多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但是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即它只能簡單描述我國SSCI文獻影響因子的總體狀況,無法系統揭示我國SSCI文獻影響因子的分布特征。我們可以將數據分析方法和數據挖掘方法應用于我國SSCI文獻發表期刊影響因子研究,以挖掘我國SSCI文獻發表期刊影響因子分布的典型特征,揭示隱藏在現有影響因子分布狀況下的不為人知的分布規律,探索我國SSCI文獻影響因子分布的發展趨勢,發現影響因子分布的影響因素和本質原因,進而從根本上回答和解決上述問題。
五、結語
本文對國內外學者研究一國SSCI期刊影響因子狀況進行了總結,重點分析了利用SSCI文獻發表的期刊影響因子對一國文獻質量進行評價的情況。通過文獻綜述表明,社會科學研究的產出結果——社會科學文獻進行定量分析,已經成為了社會科學研究狀況的分析和評價的趨勢。大量學者利用SSCI文獻對一國的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展開了分析和評價。文獻計量學的方法被廣泛的應用于SSCI文獻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研究。但是文獻計量分析的方法不能揭示SSCI文獻的多屬性的復雜關系,以至于社會科學研究的評價工作不完善。需要借助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方法,深入分析SSCI文獻的質量分布特征,揭示質量分布的影響因素,發展趨勢和分布規律,挖掘我國大量SSCI文獻數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