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編著和專著的區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專著概述:根據學術論文的長短,又可以分為單篇學術論文、系列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三種。一般而言,超過4—5萬字的,可以稱為學術專著。當然,照我們現在的理解,學術專著的字數可能還要更多些。 編撰學術專著比發表單篇論文更具學術價值。因此,在評定職稱時能夠獲得更多的加分和認可。詳情請參閱核心期刊中心。學術論文,學術通常是指專深而系統的學問,而論文則是指研究、討論問題的文章。因此,所謂學術論文就是在科學領域內表達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從這一意義上理解,學術論文一般也可以稱為科學論文。在理解學術論文的時候,我們還必須把握下面兩層含義:其一,學術論文的范圍限制在科學研究領域,非此領域的文章,不能算學術論文,如新聞報道、報告文李、散文和雜文等就不能算學術論文。其二,我們說學術論文限制在學術領域,但并非說,科學領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學術論文,而只有表達科學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學術論文。照這樣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應被排除于學術論文之外了。從上述兩點來看,我們可以說,科學論文的靈魂必須是科學研究的成果。科學領域通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前者包括理、工專業,有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學科;后者則包括文、史、哲、經等。我們美術教育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
編著概述:一種著作方式,基本上屬于編寫,但有獨自見解的陳述,或補充有部分個人研究、發現的成果。凡無獨特見解陳述的書稿,不應判定為編著。(出自經濟日報出版社柳建明主編的《輿論學達辭典》727頁)著、編著、編都是著作權法確認的創作行為,但獨創性程度和創作結果不同。著的獨創性最高,產生的是絕對的原始作品;編的獨創性最低,產生的是演繹作品;編著則處于二者之間(編譯類似于編著,但獨創性略低于編著)。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于任何已有作品產生的,作者的創作行為就可以視為著。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適量的引文,但必須指明出處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構成對已有作品的實質性使用,或者包含對已有作品的匯集或改寫成份,作者的創作行為應該視為編著。
教材概述:是由三個基本要素,即信息、符號、媒介構成,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補充練習、輔導資料、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計算機光盤、復印材料、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節目、幻燈片、照片、卡片、教學實物等等。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另外,計算機網絡上使用的學習材料也是教學材料。總之,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凡是有利于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從目前來看,教科書除了學生用書以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配有教師用書,很多還配有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掛圖、卡片、音像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