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腫瘤學中文核心期刊被引論文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入選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的10種腫瘤學期刊高被引論文的文獻計量學特征。方法采用文獻計量法分析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刊載的高被引論文被引情況、基金資助、欄目分布、作者地區分布、作者及機構合作等特征。結果2015-2019年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14017篇,被引論文9694篇(69.16%),高被引論文248篇。高被引論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中國30個地區,其中發表高被引論文數量排在前5位的地區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廣東省,基金資助以國家級為主,作者以≥7人合作為主;篇均被引頻次居前3位的高被引論文來源于“臨床流行病學”“指南與共識”和“專家論壇”欄目。結論高被引論文的地區、機構分布不均;我國中文核心期刊應積極開拓優秀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類稿源,進一步提升期刊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腫瘤學;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引文分析
科學論文的關注度可以通過引文分析來評估,而被引頻次是一種對已利用率和貢獻率的定量評估方法之一[1-2]。高被引論文是某一學科中質量高、影響力大的精品論文,可以看作是一個研究領域學術發展的風向標[3]。目前,對于腫瘤學中文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分析報道較少。本文通過對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所收錄的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2015-2019年發表的高被引論文進行分析,以期為廣大作者選題和期刊編輯進行專題策劃、審稿組稿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研究對象為2017《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所收錄的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中華腫瘤雜志》《中國癌癥雜志》《腫瘤》《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中國腫瘤》《中國腫瘤臨床》《中國肺癌雜志》《臨床腫瘤學雜志》《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中華腫瘤防治雜志》,統計資料來源于各刊網站信息、中國知網全文數據。
1.2高被引論文的界定。[1]根據普萊斯定律M=0.749×N?max確定高被引論文,其中,M為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的最小值,Nmax為被引次數最多論文的被引頻次。本研究納入的腫瘤學論文最高被引頻次為1672次,根據公式最終將被引頻次≥30次的論文確定為高被引論文。
1.3分析方法。利用Excel統計高被引論文的基金資助、欄目分布、作者地區分布、作者合作、機構合作等信息,將這些變量進行編碼并逐條記錄、匯總后采用頻數、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
2結果與分析
2.1論文被引情況。2015-2019年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共發表14017篇,被引論文9694篇(69.16%),高被引論文248篇。見表1。
2.2高被引論文基金資助情況。2015-2019年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國家級資助高被引論文最多,共59篇,總被引頻次10352次,篇均被引頻次175.46次;省級資助高被引論文52篇,總被引頻次2847次,篇均被引頻次57.75次。見表2。
2.3高被引論文欄目分布情況。2015-2019年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的欄目分布主要來源于臨床研究,共90篇,總被引頻次4653次;基礎研究高被引論文最少,只有2篇,總被引頻次92次;最多篇均被引頻次來源于臨床流行病學,為331.4次。見表3。
2.4高被引論文地區分布情況。2015-2019年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地區分布在中國、羅馬尼亞和韓國(2篇發表在《腫瘤》雜志英文版作者分別來源于羅馬尼亞和韓國,被引頻次分別為41和30);中國高被引論文分布在30個地區,其中發表高被引論文數量排在前5位的地區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廣東省,被引頻次分別為21016、3067、2463、2094和2091次。見表4。
2.5高被引論文作者合作情況。2015-2019年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7人合作居多,共67篇,被引頻次為9396次,篇均140.24次。見圖5。
2.6高被引論文機構合作情況。2015-2019年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主要由同一機構產出,共122篇,被引頻次為14582次,篇均119.52次。見圖6。
2.7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居前10位的文獻信息居前10位的高被引論文有5篇來自陳萬青作者,機構是國家癌癥中心,欄目集中在臨床流行病學和指南與共識。見表7。
3討論
被引頻次是文獻計量學中衡量論文學術影響力的一項客觀指標,被引次數越多說明論文在該學術領域的被認可度越高[2-3]。2015-2019年10種腫瘤學核心期刊共發表14017篇,被引論文9694篇(69.16%);高被引論文248篇,其中國家級資助高被引論文最多,共59篇,總被引頻次10352次,篇均被引頻次175.46次,說明國家級基金對腫瘤學研究領域的科研支持力度較大,能為腫瘤學科研研究提供強大保障,利于高水平的科研產出。核心期刊往往以獨特的優勢欄目作為架構,吸引高水平的文章予以充實;借助針對性約稿等方式培養壯大期刊的學術水平,提升期刊的影響力[4-5]。本文結果顯示,篇均被引頻次居前3位的論文來源于“臨床流行病學”“指南與共識”和“專家論壇”欄目,說明優勢欄目和針對性約稿對期刊學術水平和影響力至關重要。基礎研究欄目高被引論文只有兩篇,且于其他欄目相比,篇均被引頻次較少,說明期刊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優勢欄目、期刊影響因子上,缺少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類論文的發表。當前,我國優質論文頻頻投向國外名刊,低水平論文則留在了國內[6]。因此,我國中文核心期刊要想辦成世界一流期刊,不能把關注點放在論文的被引頻次和期刊的影響因子上,而是回歸本源,把精力放在優秀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類稿源的開拓上。高被引論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中國30個地區,其中發表高被引論文數量排在前5位的地區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廣東省,被引頻次分別為21016、3067、2463、2094和2091次。說明這些地區腫瘤學研究較為活躍,是高被引論文產出的重要來源地。對于論文作者和機構來說,產出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代表了該作者和機構在本學科領域的學術貢獻、學術影響和學術水平。當今的科學研究越來越注重學科交叉滲透在學術創新中的作用,許多科研項目需要多名科研人員共同合作完成[7-8],作者人數的增加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提升論文質量,從而增加其被引頻次[9]。本文結果顯示,高被引論文以≥7人合作為主,提示腫瘤學科研人員在努力提升個人水平之外還要注重跨學科團隊合作,實現學術創新。此外,高被引論文作者主要來自同一機構,共122篇(占49.19%),說明大部分機構只是獨立地進行腫瘤學研究,互動合作關系較弱。但從篇均被引頻次來看,≥7個機構合作產出的論文被引頻次最高,提示,各機構應發揮各自優勢,通力合作,合理優化學術資源配置,以產出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在被引頻次居前10位的高被引論文中,5篇來源于陳萬青等作者,7篇來源于國家癌癥中心,基金論文和非基金論文分別為5篇。其中,陳萬青等發表的“2012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被引頻次最高(1672次)。綜合來看,這10篇高被引論文反映了2015-2019年腫瘤學研究熱點,對腫瘤學進行科研選題具有借鑒意義。綜上所述,高被引論文的地區、機構分布不均,基金資助以國家級為主,作者以≥7合作為主。本研究提示我國中文核心期刊要想辦成世界一流期刊,不能把關注點放在論文的被引頻次和期刊的影響因子上,而應積極開拓優秀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類稿源,進一步提升期刊的目標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