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數據對傳統期刊發展的挑戰與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期刊行業發展造成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紙質報刊在不斷發展中已經逐步地淡出人們視野[1]。電子版圖書、數字化圖書館走進人們視線,人們直接利用終端移動設備,便可實時的感知世界,了解不同行業的變化趨勢。那么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傳統期刊應如何持續發展?出版、發行與編輯等部門工作將會面臨何種挑戰?假定忽視了這些發展方面的問題,期刊行業將面臨退出市場的險境。為此本文將以此為出發點,開展數字化與大數據對傳統期刊發展的挑戰研究,并根據行業面臨的挑戰提出應對策略,以解決行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關鍵詞:數字化;大數據;傳統期刊
一、引言
在受到數字化與大數據技術對社會的強烈沖擊后,期刊行業的協同發展受到了威脅。為此開展了數字化與大數據對傳統期刊發展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的研究。在計算機網絡盛行的時代,傳統期刊潛在的出版與發行分離、期刊地位缺少明確等級劃分依據、期刊版權保護受到威脅、運營與管控缺少平衡點等問題逐步顯露,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地制約了期刊行業在市場的協同發展。為此整合這些問題,提出了以市場熱點新聞為導向制定期刊發行與出版日期、引入專業評定機構規范期刊種類、建立數字化期刊產權保護體系、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期刊資源存儲庫等解決策略,提高期刊發行的標準化程度與規范化約束能力,實現產業在市場的協同發展。
二、數字化與大數據對傳統期刊發展的挑戰
(一)傳統期刊出版與發行分離。在計算機網絡盛行的時代,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資訊庫、超星數字化圖書館等知名的期刊出版社在互聯網上迅速崛起。盡管為人們查閱資料、檢索資源提供了相對便利的條件,但期刊在實際發行中仍存在出版日期與發行日期分離的現象有待解決。例如,在傳統期刊發行時,由于數據與信息的傳遞缺乏時效性,導致期刊出版存在延誤的現象,人們對于此種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并且在期刊發行中,常出現由于期刊編輯的主體地位被削弱導致的出版機構行政職能弱化[2]。例如,欄目出版特色化程度低、學術類期刊專業被檢索等,這些“見文不見刊”的出發趨勢已經成為互聯網下期刊行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二)期刊地位缺少明確等級劃分依據。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為市場內發行的各類期刊提出了量化評價指標,從發行的實質性角度進行分析,傳統期刊發展受到制約的主要原因是對海量數據的劃分缺少常態化處理方法[3]。例如,淡化期刊檢索欄目,一味地突顯期刊中文章的主體地位;在對期刊等級進行劃分時,僅由審稿部門獨自發出決策信息,造成質量較高的學術期刊在評定中被分為低端期刊類型,由人為原因造成的期刊地位劃分不明確的現象在市場內屢見不鮮。在對當下期刊行業進行等級劃分時,仍沿用傳統的“核心期刊評價指標”“獲獎量”“被引用量”等指標,此種評估方式極易導致撰寫者在書寫文章中出現急功近利心理,而忽略了期刊在市場出版的真正意義。此外,由于刊物的主辦單位不同,為此刊物的來源不同,不同人評定期刊質量的依據或標準也不相同,仍采用此種評價方式的所得的評價結果更是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期刊行業的發展要求。
(三)傳統期刊版權保護受到威脅。在當下這個數字化時代,無論是國內期刊或是國外數據運營單位,他們所承載的信息在互聯網行業均具備一定的連通能力[4]。但數據資源的共享與數據期刊文章版權保護兩者是一個處于相對矛盾且對立的現象,為此如何在這兩者之中尋找一個協同發展點成為期刊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整合國內期刊發展現狀,大批量的數據信息集合與刊物出版機構正面臨著沒有完全實現信息化管理的問題,對于刊物發行中潛在的問題與市場風險數據無法實現對其的完全獲取。并且發行文章版權的所有者之間的信息交流由于涉及機密,導致版權保護機制運行不流暢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另一方面,伴隨著期刊的數字化出版,全球之間的文化信息交流若沒有一個完善的版權保護政策作為支撐,極易造成期刊發行信息的流失,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出現知識產權流入國外。
(四)期刊運營與管控缺少平衡點。現下期刊不再是簡單的調研成果平臺,而是作為承載著社會信息服務、學術知識研討和多信息共享的動態交流空間[5]。傳統的紙媒體時代在對期刊運營實施管理工作時,通常按照事業編制單位的工作模式,安排不同工作部門主管人員,并且期刊發行方一般均是在主辦單位的庇護下發行的,完全不具備獨立法人的資格,整體經營與管理能力較差,獲取資金與利潤的渠道相對單一。尤其在當下大數據技術的沖擊下,依靠紙質發行期刊的方式將逐漸被市場發展所淘汰。并且部分學術類期刊的運營可能會受制于大型數據庫運營商的管理,導致期刊的綜合運營一直難以邁向新的臺階,這些因素均是數字化與大數據對傳統期刊發展的挑戰。
三、應對措施
(一)以市場熱點新聞為導向制定期刊發行與出版。日期為了解決上述提出的傳統期刊出版與發行分離問題,提出一種以市場新聞為導向、以大數據為平臺的刊物發行方式。首先,要求期刊在發行時,以讀者受眾為中心,緊隨市場熱點新聞的發展趨勢,把握住時代的熱點。同時在選刊時,盡量選擇具有刊載價值的文章,提高發行文章在市場的影響力,以此規范出版社或發行機構對此類刊物的關注度。其次,要求期刊的發行時間與出版時間間隔不超過36小時,保持獲取新聞等熱門數據的時效性,避免期刊表述的內容在發行過程中出現“初期”的現象。最后,在保證期刊發行時間與出版時間一致的基礎上,保證其發表時間的真實性。以此提升受眾對期刊的關注度與接收度,進而起到增強期刊出版傳播能力的作用,進一步擴大期刊在市場的號召力與影響力。
(二)引入專業評定機構規范期刊種類。針對上述提出的期刊地位缺少明確等級劃分依據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引入專業評定機構的方式,對其進行解決。首先,以人文科目發行期刊為例,在對此類期刊進行地位等級劃分時,應遵循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心核心期刊評定總覽》文件中提出的要求,對期刊CSSCI進行源頭規劃,并根據期刊的學術質量、基金論文占比量、社會影響因子等量化指標,對其進行綜合評價,掌握期刊文章的初步含金量。其次,在完成上述初步評估的基礎上,借助三方評定機構,對期刊的主辦方、發行方、審稿方等不同部門的綜合職能進行評估。當其多部門的要求滿足數字化市場期刊發行要求時,最后,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期刊中發行文章進行質量與市場可行性評估。為了提高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將獲取的多渠道數據作為評估期刊在市場發行的本文依據,合理規劃量化考核指標,以此保證期刊種類劃分的規范性與適用性。
(三)建立數字化期刊產權保護體系。在當下這個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版權的保護難度與重要性相比之前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強烈。因此,為了解決期刊的版權問題,一方面應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雜志社信息傳遞安全網絡作為支撐。由于目前國際之間的版權合作實現仍需要一個合理的契機,因此國家應盡快出臺國際化的產權保護與治理機制,積極尋求國內外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由政府作為牽頭單位,成立全國各個地區的一體數據版權交易平臺。并引入智能化的識別技術對期刊版權與使用權等發生的交易信息進行綜合管理,嚴厲杜絕交易中習慣性違規行為的發生,實現數據信息傳遞的規范性與透明性。
(四)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期刊資源存儲庫。為了提高期刊行業在市場的整體運行能力,解決當下市場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期刊資源存儲庫的方式。其一,要求期刊發行單位在改革運營管理的初期投入大量的資金,對廠內期刊發行設備、管理工具進行更新處理,為現代化技術在其中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二,以技術作為依托,變革傳統期刊的出版模式,拓展出版社獲取信息數據的渠道,并應用計算機設備動態化記錄市場發生的相關數據。例如,以某個待發行期刊為例,使用互聯網技術對期刊進行發行,分析發行的結果及預計市場發行取得的收益等。在滿足期刊產業發行要求的基礎上,便可在出版社大范圍應用此運營模式。
四、結束語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云計算平臺、大數據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在市場應運而生,移動互聯網的高速創新觸發了市場數據以翻倍的速度增長,多元化的信息數據量快速提升。為經濟市場內多種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指導方向的同時,也提供了其運營挑戰,期刊行業亦是如此。為此本文以此為出發點,深入剖析了數字化與大數據對傳統期刊發展造成的挑戰,并根據發展中展示出來的問題,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措施。通過分析可知,當前期刊行業的全面發展受到了種種因素的制約,但這些問題也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需要出版機構在對期刊發行時,以受眾為出版的核心,緊隨市場等行業的時代變化趨勢,并遵循文章作者的本位能力,提高期刊發行的標準化程度與規范化約束能力,在降低發展中市場風險對其干擾的同時,提供行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