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行業期刊編輯能力提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引言
當前,新型傳播技術迅猛發展,讀者閱讀方式發生巨變,行業自媒體風起云涌,傳統行業期刊的生存受到了強烈沖擊。行業期刊如何轉危為機,實現突圍,關鍵取決于編輯能力的重構與提升。以筆者所在的《招標采購管理》期刊為例,其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中國招標投標協會與中國計劃出版社共同主辦的行業期刊。創刊近8年來,通過深耕招標采購領域,服務招投標各方當事人,贏得了行業和讀者的高度認可,發行量持續增長。新時代,為更好適應行業和讀者的閱讀需求,提供更好的知識服務,期刊編輯部從強化和提升編輯能力入手,重點就專業判斷、選題策劃、組織協調、新媒體思維4個方面進行了不斷的實踐與探索。
二、深度學習,努力提升專業判斷能力
專業性是行業期刊的安身立命之本,要求編輯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判斷能力,不僅要了解本行業的專業知識,也要了解其歷史演變、發展現狀,更要熟知行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解決之道。唯有如此,才能對選題和相關文章的創新性和前瞻性作出正確、敏銳的判斷?!墩袠瞬少徆芾怼菲诳窃趨f會內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立之初,人員普遍年輕化,大都不具備招標采購管理的專業背景,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不足,組稿和策劃停留在來稿編校上。為此,期刊編輯部以“專業型編輯”為培養目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和提升編輯的專業判斷能力。
(一)提升“辨真偽”的能力
我國招標采購活動是在《招標投標法》框架下開展的市場交易行為,有嚴格的法律程序規定,實踐中有的地方可能會以突破法律為創新。編輯在審稿時必須要能夠辨別真偽,要特別注意不能用個別地方的錯誤經驗當作行業可行做法來推廣,否則可能對讀者產生誤導,影響期刊的公信力[1]。為此,期刊編輯部要求每一位編輯必須定期學習招投標業務理論,只要是行業協會組織的在京招標采購業務培訓,時間允許的話,全體編輯都要參加,并在培訓結束后分享各自學習心得。幾年來,編輯人員每年參加的專業培訓不下5次,通過不斷的強化學習,優化知識結構,編輯“辨真偽”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筆者作為編輯部主任,帶頭參加培訓學習,并考取了招標采購領域的國家級職業資格以及高級經濟師,也因此受益匪淺。
(二)提升“知大勢”的能力
行業協會主辦的行業期刊不同于其他類期刊,很大程度上還承載著宣傳政策、引領行業的特殊功能,在辦刊方向上必然追求前瞻性和權威性。因此,作為期刊編輯,必須對行業的發展大勢保持高度的關注和深刻的了解。期刊編輯部要求編輯人員不能單純待在辦公室編稿子,必須積極參加各類行業交流研討會、成果會等,不斷開闊視野,保持對行業發展的高度關注。對于參加高端行業論壇或專家座談會的編輯,會后不但要寫新聞稿,還要能寫會議綜述、評論,要對會議探討的主要問題、達成主要共識或存在的主要分歧能夠進行全面的總結、提煉和報道。通過壓擔子,編輯不斷深入學習,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將被動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認識,提升“知大勢”的能力。以每年初的行業盤點為例,期刊編輯部都會出一篇綜述,梳理上年度行業大事,并對當年的行業發展進行預判。幾年來,這個項目已成為讀者非常歡迎的內容,尤其企業老總非常感興趣。筆者認為,對該選題的準確把握,主要得益于編輯們在開闊的視野下對行業的密切觀察和深度思考。
三、精心設計,努力提升選題策劃能力
選題策劃水平決定了期刊的可讀性?!墩袠瞬少徆芾怼菲诳m然是行業協會主辦的期刊,在原創內容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在全國的招標采購市場中,依然不乏后起之秀,要想繼續保持強大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充分利用自身辦刊資源進行差異化發展,精心設計,提供有時代性和時效性,有深度和廣度的選題內容。
(一)緊抓選題的時代性和時效性
行業期刊不同于純學術期刊,讀者大都是本行業的從業者。人們閱讀雜志是希望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參考和借鑒,從而提升和改進工作。因此,期刊編輯必須要具備時代意識和時效意識,在內容策劃方面始終與行業實踐保持同步,最好能夠引領實踐。2020年初,肺炎疫情暴發后,期刊編輯部緊扣抗擊疫情大形勢,連續2期策劃“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專題,組織了一批關于疫情期間招標采購電子化、緊急采購、不可抗力下的合同履行等理論文章,以及疫情期間招標機構、地方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遠程異地評標、開辟開評標綠色通道、推進“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方面的實踐文章,共16篇文章,為行業開展復工復產提供了及時、全面的指導。
(二)緊抓選題的深度和廣度
相較新媒體,期刊的內容優勢不在于“快”,而是要追求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要抓住當前行業最關心的大事,從時間推進、事件發展、空間轉移、角色更替等多個層面和視角進行組稿策劃,用事實、數據、情懷打動讀者,感染讀者。2019年是招投標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年,期刊以《招標投標法》頒布20周年為切入點,從20年來招標實踐成果回顧、招法修訂建議兩方面策劃組稿。一是開辟“紀念招法頒布20周年”專欄,以每期1~2篇的頻次先后刊發《我國電子采購實踐及展望》等14篇文章,通過10多個領域的成果回顧和未來展望,鼓舞從業者開創招標采購改革新局面。二是配合政府部門做好招法修訂宣傳,組織多位行業知名專家撰寫10多篇理論文章,在“專家視角”欄目刊發了《以高質量修法引領招標投標高質量發展》等多篇稿件。充分反映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市場主體對修法的迫切需求,從強化招標投標競爭政策基礎地位的高度開展修訂工作的強烈訴求,為招法修訂提供政策建議。通過20多篇文章,大量豐富的樣本、數據和研究,全景式展現了我國招標采購不同領域的理論和實踐發展,既抒發了從業者對行業的深厚感情,又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立體的行業觀察視野。
四、積極主動,努力提升組織協調能力
行業期刊發展離不開行業人脈的支持,編輯要有意識擴充和積累行業資源。期刊編輯部在實踐中發現,積極參與組織行業會議,重視作者、編委的溝通是很好的方法。
(一)積極參與組織行業會議
行業會議一般反映了階段性行業發展的熱點和方向,會議主題內容具有系統性、集中性的特點,能夠引領未來一段時間的論文研究方向[2]。因此,參加和組織行業會議是行業期刊積累作者資源、形成選題思路、宣傳期刊工作的重要手段[3]。2015年以來,每逢協會組織的企業年會、招標專委會、PPP專委會、電子招投標專委會、公共資源交易分會等重要會議,編輯部都主動申請作為會議的媒體支持單位;協助宣傳策劃、媒體邀請、會議報道、人物采訪等,通過深度參與會議,了解行業中正在研究的重要問題,不斷開發出新的選題。更重要的是,這些會議是招標采購行業不同領域的高級別會議,與會者大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編輯部通過參會、提供服務,提升了期刊的行業影響力,快速積累了一大批相關領域的高質量作者資源。
(二)加強與作者及編委的溝通聯系
高質量的文章需要高水平的作者。一段時期內,對某一類問題的研究,行業的大咖屈指可數。如何約到大咖的稿子,一個是看期刊本身的影響力,另一個是看其是不是有興趣寫這個選題,最后還要看編輯的溝通能力。比如,就研究國外政府采購領域,我們的新手編輯在向某一高校教授約稿時就曾碰壁,原因在于我們的編輯平時疏于聯系,在需要寫稿的時候才找到該專家,結果別的同類期刊編輯因為與該專家日?;颖容^頻繁,所以只要我們的約稿有“撞車”,該專家總是先滿足對方期刊。因此,后來期刊編輯部提出,編輯要經常與作者交流,交流選題思路,主動提供服務,爭取和作者交朋友。與此同時,期刊編輯部開始注重編委會建設,建立健全了編委會及編委工作規程,明確編委的職責、工作機制,將編委如何履職、如何與編輯部互動明細化,對履職好的編委在編委會議上予以表揚,不斷提高編委對期刊的認同度。以我們歷年來開展的年度行業征文為例,中石油作為編委單位,積極動員集團下屬機構參加活動,每年僅投稿就近百篇,有力支持了雜志的作者隊伍建設。
五、創新思維,提升新媒體運作能力
當前,媒體融合是個不可逆轉的現實。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看到,現實中很多傳統行業期刊由于體制機制等各方面原因,難以針對市場和技術的變革作出及時調整,面臨發展的巨大危機。但也有一些媒體,善于與時俱進,因勢而動,熟練融合新聞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重整傳統媒體編輯思維,準確對接新媒體帶來的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迎來媒體融合的紅利,走向發展的新時代?!墩袠瞬少徆芾怼菲诳刑幱谄鸩綄W習階段,筆者建議,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開展新媒體建設。
(一)運營期刊微信公眾號
目前,開設微信公眾號已成為傳統行業期刊的共識。《招標采購管理》期刊手機端宣傳主要依托主辦單位的微信公眾號,雖然點擊量高,但遠遠不能滿足期刊自身發展的需要,建設并運營期刊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已迫在眉睫。在觀察招標采購行業現有的幾家期刊后,筆者發現,各家的建設程度相差無幾,即使已開設媒體公眾號,也大多處于初建階段。有的是天天行業信息類,與業內的企業公眾號內容雷同;有的是截取文章內容的一部分,對讀者來說顯得沒有誠意;有的僅僅是把期刊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公眾號上,很多讀者在讀到一半時已經失去耐心,導致文章閱讀量大都不超過1000。分析總結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招標采購管理》期刊微信公眾號應圍繞讀者服務、信息傳播、廣告經營、新媒體傳播四大功能展開,豐富推送內容,建設以每周一次的頻率的媒體服務號。尤其在文章的選擇上,一定要精心策劃,無論在標題撰寫、選題視角還是文章篇幅,都注重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吸引粉絲點擊與文章轉發。
(二)重視雜志內容的二次線上開發
大部分行業期刊收入來自發行收入、廣告費、版面費、理事單位費、會議費等,但是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這些傳統收入都開始大幅縮減,需要再開辟新的盈利模式。2020年以來,由于肺炎疫情期間,大部分人居家辦公,線上培訓突然在各個行業如雨后春筍般大量爆發,成為知識服務領域的一片藍海。以《招標采購管理》期刊為例,編委中已有多人開設自媒體,進行線上培訓授課,與傳統線下培訓形成競爭。筆者認為,《招標采購管理》期刊擁有大量專家資源,建議可學習借鑒“得到大學”“丁香醫生”APP開發在線課程,將雜志的現有內容進行二次開發,制作成小的系列音頻或視頻課程進行線上銷售,擴大期刊的盈利范圍。在技術方面,可委托社會第三方機構予以支持,彌補現有編輯人員互聯網經驗不足的缺陷。同時,與微信公眾號在宣傳、內容、客戶黏性上形成互動和互補。
六、結語
新時代下,傳播技術的發展已極大影響了行業期刊的生存發展,筆者拋磚引玉,分享了《招標采購管理》期刊應對變革的實踐探索和思考,以期與同行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