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科技期刊封面設計現狀,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中國知網以篇名既含“期刊”又含“封面”為條件進行檢索,可以發現有多位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王秋萍等[4]對中國知網收錄的121種綜合性科技學術期刊2016年的封面設計進行了調查與分析,認為封面設計應根據期刊屬性、地域、歷史等特點,兼顧美學特征和信息傳遞功能,突出個性,采取適當的設計方式。霍宏[5]對國內外一些優秀的科技期刊封面進行了調研,對《核技術》期刊封面進行了重新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肇暉[6]認為,封面策劃結合主題組稿,讓期刊內容更加聚焦、可讀性更強,同時盤活了相關學術資源,帶動了期刊影響力的提升。崔之進[7]認為,中國科技期刊應積極借鑒世界頂級科技期刊封面設計的經驗,建立前沿科學藝術工作室,拓寬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度。秦美婷等[8]認為,科技期刊應注重文字模態和圖像模態的相互配合,使封面科學信息的視覺傳播效果最大化和最優化。通過梳理和分析發現,目前科技期刊的封面大致可以分為7種類型:①沒有圖片,而且除了年份、卷期號等,其他信息一成不變型,部分期刊可能會在封面顯要位置以文字的形式顯示當期的重點文章題名;②有圖片,呈現與刊物學術相關或者具有抽象意義的圖片,但是每期不變;③有簡單的設計,以線條或者顏色變化對封面進行分割設計;④展示校門、圖書館等建筑物或者風景圖片,與期刊的欄目內容關系不大;⑤直接選取期刊當期文章的原始圖片作為封面;⑥設計封面故事突出期刊所載的重點文章;⑦首先設置封面設計的主體風格,然后根據每期稿件的學術主題進行藝術設計,期刊封面動態變化。業界專家和學者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為開展封面設計的實際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要求,創新性地提出了新時代科技期刊封面設計原則。以《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為例,其不僅對封一進行精心設計,還重視封四的藝術表達,二者相結合,在呈現藝術作品的同時賦予科學的內涵,融入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彰顯科學、藝術、文化的融合;最后提出了新時代下科技期刊封面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2新時代科技期刊封面設計原則
陳浩元[9]認為,科技期刊的封頁設計既要考慮藝術性,更要講究科學性,要突出自身的風格和特點。朱大明[10]認為,科技期刊封面設計應符合編排格式規范,體現期刊的內容特色,增強形象識別性,講究視覺美觀性。董策等[11]認為,科技期刊封面設計需要注意學術嚴謹性、編排的規范性、設計的簡潔性、表達的多樣性、藝術的創造性。崔之進[12]對世界頂級科技期刊封面進行藝術學研究,認為中國科技期刊封面設計需要建立封面圖片與科學主題的緊密聯系、提高封面圖片的變化性等。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期刊的特點,認為科技期刊的封面設計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2.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黨的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強調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13]。因此,在科技期刊封面設計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將有利于學術期刊牢牢把握正確的辦刊方向與出版宗旨,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堅定文化自信、保證學術期刊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2融科學、藝術、文化于一體,追求真善美
在人類文明領域,科學追求的是“真”,文化追求的是“善”,藝術追求的是“美”,文化與藝術相互交織,并共同與科學相互融合,產生真善美。所以,在進行科技期刊封面設計時,可以嘗試改變傳統的單調、呆板的形式,利用形式多樣的設計手段,開創新的設計理念,形成耳目一新的設計創意,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思維方式,注重科學與藝術、文化的融合,更有效地傳播真善美。
2.3因地制宜,體現主辦單位的辦學定位或者發展規劃
如果科技期刊的主辦單位是高校,期刊的發展依靠學校的學科特色和學術優勢,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也與學校的科研水平以及學校的競爭力有一定關系。因此期刊封面設計要因地制宜,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定位。如果科技期刊的主辦單位是其他機構,那么期刊的封面設計就要體現主辦單位的發展規劃。
2.4與時俱進,貼近時代主題
互聯網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如火如荼,大數據廣泛應用,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科技期刊作為學術研究的前沿陣地,封面設計要與時俱進,緊跟科學技術的發展步伐,反映時代的最強音,同時符合當代人的認知心理,體現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價值。
2.5嚴謹規劃,遵守基本規范
對于符合編排基本規范這一原則,雖然已經由多位學者提出,但由于這是必須要遵守的基本原則,所以本文再次予以強調。期刊的封面設計要遵守《期刊編排格式》《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期刊出版管理規定》等相關標準和規定,要將期刊的刊名、出版年、卷次和期號、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定價和條碼等刊物重要信息按照規定的位置規范設計。無論對封面進行如何設計和規劃,首先必須嚴格遵守這些基本規范。
3封面設計實例分析
北京聯合大學是一所應北京發展之需而創辦、乘北京發展之勢而建設的地方院校,在科學謀劃“十三五”規劃時,明確提出了“建設城市型、應用型大學”的目標[14]。《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簡稱《學報》)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北京聯合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常設欄目包括應用型大學研究、地理科學與3S技術、智能控制與智能計算、特殊教育、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等。為了改變一成不變的封面設計模式,擴大期刊影響力,《學報》編輯部于2017年進行了新版封面設計。針對北京聯合大學“建設城市型、應用型大學”的定位,《學報》封一設計以“包容+創新”為基本設計理念,整體為動態的書頁造型,寓意《學報》持續跟進學術前沿視野,引領讀者進入不斷更新的認知世界。《學報》封四加設城市公共藝術設計板塊,凸顯城市型、應用型大學立足應用、服務城市的價值功能取向,同時融入傳統文化,增強感染力。另外,《學報》封面的設計注重每期與年度的關系,每年度都整合完成一套年度合訂版的封套設計。封套的設計采用了樸素簡潔的設計格調,在運用特殊印刷工藝的同時凸顯了前后封脊的信息設計,整體不僅呈現了一種雅致的設計追求,同時也展現了年度《學報》成果,如圖1所示。《學報》開展新版封面設計已將近3年,新版封面既莊重雅致,又立意深邃,在傳播學術前沿的同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凸顯文化自信;在呈現藝術作品的同時賦予科學的內涵,成為傳播科學的文化形式,彰顯科學、藝術、文化的融合,追求真善美,有利于知識的聚焦、學術的傳播、文化的傳承,有助于提升期刊影響力。
3.1封一設計實例
《學報》封一的主色調為藍色,刊名位于左上方,主體圖形囊括于圓形、三角形、方形之中,它們是視覺世界的構成元素、一切圖形的基礎,正如高校學報提供的知識平臺是學術創新的原點,學報內容是人類探索世界的成果結晶。封面設計整體上典雅且不失活力,既體現科技期刊推動科技創新的作用以及高校學報的育人特色,又呈現出開放性、國際化的學術期刊面貌。
3.1.1以國家發展為主題設計圖片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了突出這一主題,《學報》2019年第3期的封一設計如圖2所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圖標(LOGO)為主形象,結合北京城市地標建筑等元素,寓意陽光普照京城,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這一主題也與該期“特殊教育”欄目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殘聯組織在殘疾人事業中的歷史作用》、“應用型大學研究”欄目的《服務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著力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的文章主題比較契合,反映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
3.1.2以立足學校辦學定位、服務城市發展為主題設計圖片
《學報》2019年第2期的封一設計如圖3所示,以立足學校辦學定位、服務城市發展為主題,采用點、線、不規則圖形等,融入科技元素和城市要素,構圖生動,又契合了藝術與科學相融合的原則。科技城市是社會發展的成果,為加速城市發展、解決城市發展的科技瓶頸,北京聯合大學致力培養城市型、應用型的科技人才,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期“智能控制與智能計算”欄目的文章《基于無線網的復雜控制系統設計及實現》將無線傳感網與Labview軟件相結合,設計了基于無線網的采集和控制系統。“地理科學與3S技術”欄目的《基于內容分析的北京郊區傳統村落旅游感知研究》以游客對靈水村的網絡評價為研究對象,采用文本挖掘軟件提取出游客對靈水村感知形象的高頻詞匯,并分類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提升靈水村旅游形象的相關策略。封面設計所蘊含的利用科技手段、服務城市發展的思想,均與這些文章的主題相吻合。
3.1.3以開放性、國際化為主題設計圖片
國家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到:“綜合研判世界發展大勢,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15]《學報》2018年第3期的封一設計如圖4所示,采用點、線和地球圖形等藝術表達,簡單明晰,突出開放性、國際化的主題。首都北京具有引領全國發展的代表作用,經濟、科技愈發國際化、全球化。科技期刊的學術研究同樣要具有國際視野,順勢而為,助力產出優秀的科研成果。這一主題設計與該期的幾篇文章深度吻合,也從側面反映《學報》的文章與時俱進,緊貼時展大勢。該期“應用型大學研究”欄目的《日本城市型、應用型大學的辦學模式研究———以首都大學東京為例》,通過對首都大學東京辦學定位、政產學研相結合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探究其城市型、應用型辦學模式的成功經驗。“地理科學與3S技術”欄目的《基于空間句法的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跡可達性研究》,對泉州市21處海上絲綢之路遺產點的可達性進行綜合、定量評價,并提出交通優化建議,以期能夠促進泉州海上絲綢之路遺產點可達性整體水平的提高。“特殊教育”欄目的《英國手語的發展演變探析———以語言政策為視角》,對英國手語早期的歷史發展、在初期發端時對教育的影響、現當代英國手語相關的語言政策和規劃進行闡述和分析,論述對中國手語語言本身的研究及相關語言政策制定的啟示。
3.2封四設計實例
《學報》封四的主色調仍然為藍色,與封一相呼應。在設計手法上采取多層次呈現,以局部放大并虛化的背景襯托實際作品,使得人物和文物更加生動、逼真、立體化,有感染力。在立意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融入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這些設計有助于《學報》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這既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體現,也是新時代科技期刊發展的必要條件。
3.2.1紀念偉大歷史進程,與封一主題相呼應
《學報》2019年第3期的封四設計如圖5所示,展示雕塑作品《抗戰一家人》。作品靈感來自元帥在山東抗日根據地與家人的合影,加以藝術發揮,以溫情自信的笑容表現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使之成為老一輩革命家堅定信念的象征和許許多多抗戰家庭的縮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學報》封四刊登此作品以致敬革命先輩,紀念偉大歷史進程,同時又與封一的主題相呼應,著重體現奮勇抗戰的革命文化。
3.2.2立足北京,傳承文明
《學報》2019年第1期的封四設計如圖6所示,展示雕塑作品《印韻北京》。作品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為藝術概念來源,將大學傳道授業的特征和圖書館傳承知識與文化的功能屬性轉化為視覺藝術語言,結合漢字表意文字的特點,用不同字體的部首作為基本要素,將北京聯合大學建設城市型、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目標融匯其中。《學報》封四刊登此作品以期通過綜合性的藝術形式來傳揚優秀的校園文化和優良的教風學風,通過文字的嬗變史映射中華文明的五千年傳承。
3.2.3紀念偉大導師,堅定理想信念
《學報》2018年第2期的封四設計如圖7所示,展示雕塑作品《偉大的導師》。作品不同于一般紀念性的站像、坐像,而是表現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散步中思考與討論的場景,運用中國現意的創作寫法,在精確、微妙地刻畫2位導師形態特征的同時,展現出他們深邃的精神世界以及在共同事業上互相支持、砥礪前行的創新與開拓精神,給共產主義事業的后繼者以精神上的激勵和思想上的啟發。2018年是卡爾•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報》封四刊登此作品,在紀念馬克思和恩格斯2位偉大的導師為人類留下的寶貴政治遺產與精神財富的同時,激勵人們進一步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
4結束語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13]。在國家大力倡導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背景下,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新時代,注重科技期刊的封面設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堅持文化自信,表達中國學術,傳播真善美,勢必對鑄造期刊品牌、擴大期刊傳播力和影響力、提升辦刊質量有重要作用。同時,新時代下科技期刊封面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結合實際,不能盲從,要根據期刊載文的欄目特點,結合讀者、作者的專業領域范圍,確立基本設計理念和主體風格,且要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不宜頻繁更改。雖然每期圖片不同,但是要具有相同的藝術風格,包含相同的視覺元素,體現相同的學術價值取向。2)不能閉門造車,期刊編輯部一般很少有專業的藝術設計人員,如果只依靠自身力量進行封面設計,效果可能不會很好。所以,需要充分發揮高校或者社會力量,與藝術設計相關院系或研究所開展合作,深入挖掘優秀的人才資源,與其加強交流與溝通,使其充分理解期刊的學術傳播主題,并從專業角度保證設計效果;同時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從人員安排上保證設計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從而提升期刊封面的設計水平。3)要改變傳統觀念,有些編輯部仍然單純注重學術內容而忽略封面的設計,沒有認識到封面設計是樹立期刊品牌形象、提升期刊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科技期刊雖然具有科學性、嚴謹性,但也可以與藝術進行碰撞,與文化進行交融,產生科學之美。在新時代需要具有跨界的創新思維,不斷與時俱進,為期刊封面的設計插上藝術的翅膀,融入文化的養分,展現科學的魅力,讓封面設計與期刊發展同呼吸,讓不斷創新的期刊封面成為展示學術內容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