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術期刊論文的形式質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中評價稿件質量主要根據兩個方面,一個是稿件的內容質量,一個是稿件的形式質量。學術期刊編輯最基本的審稿工作就是對稿件內容質量把關,這是不容質疑的,但稿件內容質量雖然重要,如果其形式質量有嚴重問題,那就會給讀者的閱讀理解帶來阻礙,文中的知識信息就難以得到順利傳播,由此看來,稿件的形式質量也是編輯在審稿中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1.結構松散混亂
許多稿件經常會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一是主題不明確,思維邏輯性差。常常是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分析時,卻中途岔出別的話題。這樣的文章,在下筆之前沒有進行整體規劃,想到哪寫到哪,對客觀事物固有的邏輯不尊重,忽視事物的內在聯系和客觀規律,如果思路沒有條理,表現在文字上就是天馬行空,言之無序。二是主要內容與次要內容層次不清晰。表現為各個層次之間內容雜糅交錯,各部分內容重復或矛盾。三是缺少過渡,忽視照應,不會在內容轉換時合理使用過渡性語句。結構的松散混亂表明作者論述思路不清晰,沒有圍繞主題來結構全文。
2.行文格式不統一
行文格式不統一是期刊論文中最常見的問題。一是沒有明確的各級標題或各級標題混亂,采用的標題等級不是常規的數字形式,還有不會用小標題和隨意使用小標題的現象。有的文章全文不使用小標題,段落中也沒有中心句,有的作者卻又濫用小標題,小標題下的內容長短隨心所欲。另外,小標題與正文內容不吻合、小標題層次不清楚的現象也比比皆是。二是注釋的標志不一致,很多稿件中采用的注釋格式標志各不相同,這樣的稿件表明作者沒有按照投稿刊物的基本要求及風格處理文章,也沒有考慮真正讓讀者方便閱讀。
3表述形式不規范
稿件的表述形式是指稿件中對語言文字及量和單位的應用。語言問題主要表現在句子結構不完整,句子缺主語;詞語搭配不當;語言口語化,用詞隨意,學術性較差。學術論文的讀者大多也是專業人員,適當的專業術語不僅有利于把事情說清楚,還能夠使讀者更加容易與作者產生認識的一致性,從而產生共鳴。量和單位使用混亂是稿件中的常見情況,一些稿件只按個人習慣,不顧國家有關規定,選用一些不符合稿件主題和目標讀者的量和單位的名稱、中文符號或字母符號。
二、提高期刊論文形式質量的措施
1.確定合理的框架結構
梁啟超說過,“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猶夫行陣之首次,階梯之有依也”,意思就是寫文章應該先考慮框架結構,文章的框架結構確定了,即內容層次安排明確了,稿件的主題就更加突出,讀者也能更好地循序漸進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實質。合理的結構框架,應是文章的幾個部分之間具有一定的邏輯規律,有其特定的系統結構,有明確的概述和分述的關系和明顯的層次安排。同時,文章的幾大部分之間內容互相不矛盾,如果本身存在交叉內容,應詳略有別的進行闡述,而不是簡單重復,使各部分之間互相呼應。學術論文的闡述方式應采用演繹式或歸納式,歸納法,指的是從許多個別事例中獲得一個較具概括性的規則。這種方法主要是從收集到的既有資料,加以抽絲剝繭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演繹法,則與歸納法相反,是從既有的普遍性結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一種方法。由較大范圍,逐步縮小到所需的特定范圍。歸納法是從特殊到一般,優點是能體現眾多事物的根本規律,且能體現事物的共性。缺點是容易犯不完全歸納的毛病。演繹法是從一般到特殊,優點是由定義根本規律等出發一步步遞推,邏輯嚴密結論可靠,且能體現事物的特性。缺點是縮小了范圍,使根本規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展現。
2.注意統一的行文格式
任何稿件都應有統一的行文格式,文章行文格式統一了,閱讀者讀到哪里都能看到指向明確的“路標”,就能明了各段文字之間的邏輯關系。統一的格式一是體現在同級別的標題采用相同的標志,各級標題的標志各有不同。應對作者提出要求,要以不同的數字形式作標志,各級標題的次序要一致。合理使用小標題讓文章結構清晰、明了,文章的可讀性就會大大增強。學術性期刊的稿件更要合理準確使用小標題,小標題之間層次要清楚。同一層次的小標題應統一使用結構相近的短語,各級小標題應單獨成行,且小標題不宜過短或過長。標題的層次標號在社會科學類的期刊中第一層一般是以一、二、三、……來標注;第二層以(一)、(二)、(三)、……來標注;第三層以1、2、3、……來標注;第四層以(1)、(2)、(3)、……來標注,常見的篇幅比較短的多使用一、二、三、……1、2、3、……兩種。二是各種注釋應采用一致的標志,同一稿件注釋中應用一致的格式標志。三是稿件中公式、表格、圖片的標注形式應一致且符合規范,外文字母的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數字和符號的形式等。
3.使用規范的表述形式
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應該力求做到語句通順達意,句子結構完整,詞語搭配正確,標點符號使用恰當。一是語言文字應力求規范,從語言角度來說,語句的結構應符合語法要求,避免成分殘缺或雜糅現象,作者應明確詞語含義,避免詞不達意或歧義現象。語言的表達方式應符合期刊的風格,符合其特定的語體要求,過于口語化的詞匯要盡量避免,論文語言是學術語言,強調準確和邏輯性,與散文語言有較大區別,更加有別于口語。論文語言應較多使用專業術語、邏輯性強的長句或復句。中英文交替使用的現象如果不是十分必要也要能免則免。注意詞義的褒貶意義,等等。從文字角度來說,注意避免錯字、別字;異體字、繁體字要按國家有關規定使用。對于異形詞應盡量多用推薦詞形;數字的用法應按國家規定。二是量和單位的規范。稿件中涉及到量和單位的使用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表》的有關規定,規定中明確指出“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他計量單位,為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根據規定市制和英制的計量單位應避免使用。同時,根據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稿件的主題內容、目標讀者來確定量和單位的名稱、中文符號或字母符號的使用[2]。作者在撰寫學術論文時應在論文內容即在論文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和獨創性方面多下些功夫的同時,在論文的形式質量上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投稿論文如果形式上規范而易讀,符合期刊的出版要求,編輯人員就會對這校的文章“青眼有加”,這樣稿件的選用率就能夠大大提高;反之,有些稿件在思想、內容上有所創新,有其特定的價值,但在結構、語言表達及格式方面問題太多,編輯往往會“忍痛割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