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小學生檢討書怎么寫,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中小學校,要求犯錯的學生寫檢討書已是普遍的事實。檢討書作為教育管理的一種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積極作用。學生作檢討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監督學生的日常行為,并方便教師給予針對性的管理。檢討書表面上只是犯錯學生承認錯誤的表達媒介,背后卻暗含著教育文化規約的功能。由檢討書所建構的話語空間,使得學生的自我批評有了特定要求,書寫一份“合格”的檢討書也必須以某種標準格式為參照。檢討書事關學校教育的正常秩序,因此,分析檢討書的歷史由來、文體格式以及規約功能將有助于解碼檢討書的“秘密”,并為診斷當代中小學的校園禁忌問題,以及改善教育管理提供獨特的視角。
一、檢討書的由來與文體
檢討作為一種反思性行為在歷史上一直存在,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之前,檢討書都沒有作為正式的文體出現。1942年5月,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稱為《講話》)中強調文藝工作者應當著力解決好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問題。《講話》后來成為文藝工作者自我檢討的理論參照和最高標準。[1]50年代初期,在文藝界出現了大規模的思想批判和思想改造運動,大批文藝家介入了“檢討”行列,檢討內容大都按照《講話》中所確定的語言規范和思想要求進行延展和擴充。典型的如舒蕪的《從頭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開宗明義就是對《講話》的學習以及對自我的檢討。[2]一些文藝家通過文字書寫來表達“檢討”之意,并將檢討公開發表于各大報紙,《人民日報》《文藝報》《文匯報》等均是公開發表檢討書的媒介。此后,檢討書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正式誕生,并傳播到社會各個領域。最初的檢討書雖不等同于明清科舉時代的八股文,但也有著嚴格的書寫程序和固定的書寫模式。沙葉新歸納了檢討書的基本模式:錯誤事實、性質分析、歷史根源、社會根源、思想根源、階級根源、努力方向和改正措施。[3]其他學者也歸納了檢討書的模式,但在檢討內容、語法和詞匯以及檢討邏輯方面大體相似。首先,檢討書對內容進行了明晰的規定。檢討書的書寫內容是檢討者所犯“錯誤”的集中展現,檢討內容是否“標準”從根本上決定了檢討書是否“合格”。第一,檢討者多用自我剖析、自我詰難、貶低懊悔的言說方式,以彰顯“負罪”意識。第二,將錯誤定性與歸位,并深入分析錯誤的性質。第三,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以及個人因素是原因分析的三大板塊。第四,參照一定的標準,提出改正措施。其次,檢討書的語法和詞匯須符合“參照”要求。檢討書的語法和詞匯是傳遞檢討信息最直接、最明了的元素。文藝家們一般參照《講話》《人民日報》《文藝報》以及《文匯報》的內容來寫檢討書,因此,大量政治性與革命性的詞匯被引用。例如,聶紺弩在1955年12月所作的《檢討》中多次提到國家領導人姓名和政黨名稱,“有一篇《與魚肝油》……污蔑了也就誣蔑了黨的最高領導者,造成讀者對、對黨的不良印象。”[4]文藝家們只需按照這些檢討樣板,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增減相關詞匯便可完成一篇“合格”的檢討書。再次,檢討書必須體現主導意識形態的邏輯。檢討書的邏輯是檢討的順序和法則,它不是檢討者在檢討過程中自行建構的。相對于檢討內容和語法詞匯而言,它本身就先驗性地存在了,亦有“檢討未動,邏輯先行”之說。檢討邏輯具體包括結構邏輯和內容書寫邏輯。結構邏輯一般通過檢討內容的框架來體現。內容書寫邏輯是對結構邏輯的執行與填充,是構成檢討邏輯最基本的元素。結構邏輯和內容書寫邏輯最終要反映到檢討者的思想邏輯上來。1952年4月17日,金岳霖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批判我的唯心論的資產階級教學思想》的文章,里面講到:“我不愿意只參觀革命,也不愿意只參觀人民的建設事業。我要參加這個光榮的偉大的事業,不但一二十歲的人要參加……我快六十了,我從前是對不住人民的人,是有罪過的人;從現在起,我要做一個新人,要做一個名符其實的人民教師。我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只要我不斷地努力,我一定會成功的。”[5]金岳霖在“檢討錯誤”后“決心”站在革命的立場上的言說方式恰巧證明了這種邏輯的存在。實際上,檢討書通過文體的邏輯結構與表達方式、限定詞匯的選用以及給語言自由表現增加層層阻力,來建構自我批評的“話語空間”。
學生檢討書結構
標題
在頭行正中寫明“檢討書”字樣即可;也有注明所犯錯誤范圍或性質,如《關于違反上課紀律的檢討書》。
稱謂
寫明檢討書呈報的組織、單位或個人。如“校領導”、“班主任”、“老師”等。
正文
正文由三部分組成:所犯錯誤事實;對所犯錯誤的認識;改正錯誤的決心與措施。
落款
寫上檢討人的姓名,最后寫上年月日。
特殊檢討(嚴重檢討)
遇到后果嚴重的特殊事件需要特別的檢討書,首先認錯態度要誠懇,其次,一定要勇于認錯,敢于認錯,將自己的錯誤一一陳列,分條例來說明對錯誤的認識,表明自己改錯的決心,并請求領導(上級)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