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媒體環境下期刊創新思維初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近年來,媒體融合發展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2019年1月,就媒體融合發展特別提到:“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媒體融合發展”“全媒體”是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關鍵詞。互聯網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站和移動客戶端的高容量,新聞形式的豐富度,人們獲取方式的便捷性,都是傳統報刊媒體難以比擬的。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從2004年至2018年,美國共有近2000家地方性報紙停業或被合并。而在2019年元旦前后,我國也集中出現了《北京晨報》《京郊日報》《黑龍江晨報》等報刊的停刊轉型①。移動互聯網時代,報刊經營者的創新思維決定了報刊的可持續發展。創新思維是推陳出新、求新求變的思維方式。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潮中,誰能占據創新的制高點,誰就能搶得發展先機、贏得發展優勢②。傳統報刊品牌在融媒體發展探索的道路上,是否具備創新思維也意味著是否能抓住了新時代的機遇。《知識就是力量》自2014年1月改版以來,創新思維圍繞跨界融合刊媒互動和用戶思維打造產品等方面,著力于探索面向青少年的全媒體科普平臺融合發展之道。
1跨界融合,以刊媒互動打造精品科普期刊品牌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創刊于1956年,作為一本見證新中國科技成長歷程的科普老牌期刊,通過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的探索,在新時代煥發出了蓬勃的生命力。雜志入選2017年度、2018年度“全國少年兒童喜愛的百種優秀報刊”,入選2018年度“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入選2018年度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設計劃,并從全國5000多家期刊中脫穎而出,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為第三屆“全國百強科技期刊”并榮獲“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內容是支撐起這些榮譽的基礎。對于讀者來講,《知識就是力量》是一份科普紙刊,但又不僅僅是一份傳統科普紙刊,具體表現在內容規劃和內容建設的跨界融合兩個方面。在內容規劃上,《知識就是力量》雜志除了及時傳播最具價值的科學進展和科學思想之外,還著重實現科學、文化與藝術的跨界融合。21世紀,跨界已是創新者應具備的思維。Steam教育、跨界融合、交叉學科、通識學習,這些層出不窮概念也在影響著《知識就是力量》的一代讀者。響應時代的聲音,《知識就是力量》在跨界融合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比如在欄目設計上,2018年“生活解碼”欄目與中國民俗學會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巧妙結合取得良好的反響。而《知識就是力量》的經典欄目“藝術與科學”則是自2014年起,通過音樂、建筑、歌唱、繪畫、舞蹈、雕塑等各種藝術形式,分析藝術與科學密不可分的關系。除了在紙刊方面,《知識就是力量》雜志還將眼光瞄準了新興的有聲市場。近年來有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用戶利用碎片化時間聽書的趨勢不斷上升,科普類音頻目前需求量較大,而其中以移動端的需求最為明顯。《知識就是力量》雜志以多年的科普內容資源積累,聯合電臺著名主持人、科學顧問團隊以及科學小主播,打造“知力微電臺”將科學知識與科學原理融進故事中,采用音頻形式,通俗易懂,趣味性強,形式新穎,與時俱進,便于公眾理解接受,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將紙刊內容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更是科普期刊跨界融合發展的體現。在內容建設上,《知識就是力量》以雜志為基礎,結合新媒體平臺推出的“科學隨手拍”刊媒互動項目,實現了媒體融合的深度發展。近年來,小視頻以雨后春筍之勢蓬勃發展,新浪微博、微信、騰訊新聞等各客戶端專門開設視頻頻道,獲得社會大眾和青少年的青睞。正能量科普內容的傳播對于引導青少年樹立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尤為重要。青少年是接觸新生事物較快的群體,對于像小視頻這類的新生媒體接受能力強。《知識就是力量》抓住這個熱點,推出“科學隨手拍”刊媒互動活動,征集青少年的科學創想、科學實驗及探究性學習視頻,在節假日之前推出征稿主題,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科學粉絲參與投稿,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傳播,為用戶提供呈現才藝的平臺,不僅為國內的學生提供發表機會,也吸引了海外留學生參與投稿,通過貼近讀者,進而擴大《知識就是力量》品牌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
2跨界融合,以用戶思維打造多形態產品
用戶思維,是指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閱讀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圖文閱讀,已經衍伸出了聽書、看小視頻等多種模式的閱讀方式。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唯有具備用戶思維,知道用戶想要什么,喜歡什么,才能打造出滿足需求的產品。《知識就是力量》雜志肩負面向青少年普及科學文化和科學精神的使命,規劃產品也充分站在用戶的角度,突破傳統模式,跨界融合,打造多形態產品。中國科技近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與許多科學家的忘我奮斗和奉獻精神分不開。黃大年、南仁東、鐘揚等科學家為科學事業鞠躬盡瘁的事跡感召著許多人。科學家精神正是激發青少年努力學習的力量。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指出,“中國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科學精神應有新的使命。在大科學時代,在我國科技創新開始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的時候,我們需要有務實求真、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中國科學家精神需要弘揚宣傳,更需要一代代人來傳承發揚,以推動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以《知識就是力量》全媒體平臺力推的《大美•中國女科學家》為例,該項目集結了一批在現代做出重大科技貢獻的中國女科學家,記錄她們的事跡,講述她們的求學、成長經歷、為科研做的努力、為培養新人付出的心血,為中國科技事業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希望通過她們的事跡,激發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興趣,點亮科學夢想,走進科學殿堂,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該項目的策劃,充分結合了提到的:“要潤物細無聲,運用各類文化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高質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為了更好地調動目標受眾的閱讀興趣,滿足讀者不同梯度的閱讀需求,提升閱讀體驗,擴大傳播效果。項目創新性地以“圖書+音頻+視頻”的方式呈現中國女科學家的風采,讀者可掃描書中二維碼進入收聽與觀看。圖書是整個項目的基礎,在對每位女科學家進行采訪和整理資料時,就將音頻和視頻的制作采集計劃進行了融合。在音頻的錄制上,邀請了北京電臺知名主持人小雨姐姐作為科學主播,牽手科學小主播,共同完成互動音頻節目的錄制。在視頻的錄制上,則由人民網“智者有言”欄目對女科學家進行采訪,最終形成了“圖書+音頻+視頻”的全媒體出版模式,以讀者以全方位的閱讀體驗。2019年3月,該項目正式上線,聯動人民網、新華網、騰訊、今日頭條等媒體平臺進行聯動傳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五年來,《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致力于搭建科普全媒體平臺,用實際行動響應要求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雜志社努力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融合發展”,踏上了科普信息化的新征程,成為中國科協科普信息化的踐行者之一,構建了“知識就是力量”品牌體系,在探索之路上,不斷努力思考新辦法、尋找新出路、創造新經驗、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