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術期刊的自身創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學術期刊的經濟機制是非市場化的
“機制”具有四重含義:一指機器構造與工作原理;二指有機體構造、功能及相互關系;三指某些自然現象物理化學規律;四指一個工作系統組織或部分間相互作用過程與方式,如經濟機制、市場機制、競爭機制,等等。而狹義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機制”,是指一定社會經濟機體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及功能。經濟機制存在于社會再生產的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全過程。由于經濟機制是在經濟機體的運行過程中發揮功能的,因此,它又被稱作“經濟運行機制”。無疑,西方國家學術期刊經濟運行包括收入與支出兩個方面。學術期刊的收入包括發行收入、版面費收入、廣告收入、論文使用權收入、會議收入、政府投入、政府經濟政策優惠、民間基金會撥款等;學術期刊的經濟支出包括編輯人力成本、辦公費用、稿酬支付、固定資產使用與折舊以及印制費用等;同時包括世貿組織(WTO)有關規則約束導致的經濟性措施以及開放獲取期刊經費籌措等。這一系列環節因素的內在統一,構成了“學術期刊經濟機制”的總和。由此可將“學術期刊經濟機制”界定為:學術期刊在組稿、審稿、編輯、印刷、發行等出版諸環節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內在統一的經濟聯系機理。西方國家學術期刊經濟運行的諸環節、諸因素并沒有形成以學術期刊本身的“用來交換的”市場活動,具備的是學術期刊以外的經濟活動,并且這種經濟活動旨在傳播學術成果,而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或者唯一目的,因為“經濟機制”可以是市場化的也可以是非市場化的。西方國家學術期刊上述經濟行為及其建構的經濟機制既不是市場行為,也不能由此形成所謂市場機制。因此,即便是西方國家的學術期刊,也往往不具備商品屬性。而國內學者經常不經意地將“經濟機制”等同于“市場經濟機制”。同樣,業界不少人常常不假思索地將學術期刊定性為“商品”。事實上,“經濟機制”可以是非市場化的。因為學術期刊經濟運行的上述諸環節、諸要素并沒有形成以學術期刊為交換對象的市場行為,并沒有形成像馬克思界定的“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364這一本質屬性,沒有形成以學術期刊本身為客體的“用來交換”的市場,相反,有的只是學術期刊本身外圍的經濟活動,并且這種經濟活動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學術成果傳播活動。西方國家學術期刊的上述經濟行為及其建構的經濟機制,就主體而言,既不是市場行為,也不能形成市場機制。與中國一些業界人士的想象迥然不同的是,西方國家學術期刊經費來源主體也往往是非市場化的“單位”出資、政府撥款、基金資助,等等。楊琦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現代出版組織有三種形式:政府出版機構、商業出版公司、非營利出版機構。”[2]“三種形式”的其中兩種是非市場化的。因此,西方國家學術期刊經濟運行機制實質上是經濟上依賴于全社會無償資助而得以運行的機制,該機制要求學術期刊盡可能降低出版成本,盡可能借助學術期刊影響力吸附社會商業化廣告等途徑以達到盈利的機制。這與中國一再強調的出版(尤其是學術出版)事業“以社會效益為主”的政策宗旨不謀而合??梢?,學術期刊出版背后的規律是相同的,西方國家學術期刊的經濟運行機制對于中國學術期刊的發展無疑具有不少啟迪作用。
西方國家的學術期刊自身創收主要包括廣告收入、發行收入、版面費收入、論文使用權出售費收入與會議收入等5個方面,形成了西方國家學術期刊的重要收入來源。
(一)廣告收入
雖然西方國家學術期刊廣告收入遠不及“消費類”的廣告收入豐厚,并且并非所有學術期刊都有廣告業務。比如美國的大眾性消費類期刊《體育畫報》2002年的廣告收入達6.44億美元,美國“用敘述體報道時事的新聞”大眾讀物《時代》周刊的廣告收入為4.66億美元[3],而學術期刊廣告收入遠沒有如此豐厚,即使是鼎鼎大名、世界首屈一指的《自然》雜志年廣告收入也僅有1億美元,同樣著名的《科學》雜志年廣告收入僅為2000萬美元,更何況占主體地位的其他絕大多數學術期刊幾乎沒有廣告業務。但是作為知名度很高的西方國家學術期刊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的廣告仍值得研究。為容納更多廣告,西方國家學術期刊往往頁碼很多,如美國學術期刊廣告與正文之比大都為1:1,每頁廣告收入6萬美元80-98。德國學術期刊發行量收入大約占總利潤的30%,廣告占70%。西方其他主要國家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從英國的《自然》廣告來看,其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占總收入的50%以上;美國的《科學》年廣告收入約2000萬美元,占總收入的50%以上;美國的《科學》以及總部設于德國施普林格等地出版的學術期刊在許多國家都有廣告,廣告收入動輒以幾千萬、數億、數十億美元計。再如美國專業學術期刊《化學化工新聞》,其歷任主編在廣告上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其廣告創刊時僅為12頁,經過不斷做精、做細、做大的過程,通過廣告本身的美化達到了美化學術期刊的功效,以此爭取了更多的廣告業務,實現了更多的廣告收入,目前《化學化工新聞》已成為學術期刊界廣告收入最多的期刊之一。與廣告相應的是,學術期刊的廣告頁碼與正文相差無幾,據美國2000年統計,期刊廣告頁與正文頁的比例平均為50.3%:49.7%;英國醫學會的《英國醫學雜志》正文與廣告之比為7:3;日本許多學術期刊廣告已達100多頁,正文與廣告可謂平分秋色。美國一些學術期刊還做封面廣告,《學校家長媒體》副總編輯蘭德爾堅稱:“只要廣告主愿意,我們會經常刊登這樣的廣告。”[9]。西方國家學術期刊刊登廣告的數量和類型,以及廣告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也因期刊類型的不同而有區別。大致有以下類型:(1)綜合類學術期刊廣告;(2)醫學類學術期刊廣告;(3)快報(Letters)類學術期刊廣告;(4)相當一部分學術期刊沒有廣告業務。在西方并非所有學術期刊都能夠或者樂意刊登商業廣告。因為很大一部分學術期刊是由高校、學會、協會等非營利性機構主辦的社科類學術期刊及其他純學術性期刊,這些學術期刊的學術性強、讀者面窄、發行量小,這類學術期刊及其刊載成果的出版和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為目的。所以這些學術期刊大都依靠主辦單位撥款、政府撥款、各種基金資助,以及學會、協會的會員會費等維持其運作和生存。
(二)發行收入
西方國家出版物(包括學術期刊)的發行多樣、靈活、開放、規律、創新和規范,加拿大是通過郵局發行學術期刊最多的國家,發行渠道有如下主要途徑:通過郵局發行,占總發行量一半;出版者自辦發行,占總發行量的44%;期刊發行通過國內所有報刊網點零售發行,占發行量的5%;其余約1%通過其他途徑發行。即使是在學術期刊郵局發行量最大的加拿大,也僅占總發行量的50%。德國與美國的期刊發行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從總銷售公司到中間商最終再到訂戶;二是從總銷售公司到零售商最終到訂戶;三是從出版公司到中間商最終再到訂戶;第四是從郵局直接到訂戶。德美兩國期刊的總銷售公司是專門為出版公司(包括圖書、期刊、報紙)作銷售發行的,總公司是郵局發行的強力競爭者。前者采取的銷售發行方式具有多樣、靈活、開放、有規律、創新強、規范化、快捷等眾多優越性。發行收入有一般性發行收入和壟斷性收入兩種類型;美國是世界學術期刊最西方化的代表,對其發行方式進行個案剖析,也有一定借鑒意義。以美國學術期刊為例,其在組稿、編輯、出版、發行各環節普遍實行了“門戶開放”政策,往往能夠吸收全球學科領域最優秀的學術論文成果,這就決定了其在眾多學術領域的首發權;同樣,美國學術期刊從版式、欄目、文字、圖表等方面,風格別致優美,具有很高的親和力與社會認可度,為其發行打下了良好基礎。美國學術期刊在不同國別的發行渠道差異很大,即使是在同一個國家其渠道也多樣化,其發行方式的靈活性包括長期訂戶與大批量訂數訂戶采取特別優惠價格的政策措施,拉大學術期刊全年訂戶與零售訂戶之間價格的差距以吸引更多大訂戶和全年訂戶,美國學術期刊還依據市場規律調控發行活動,對發行方式進行創新,通過計算機系統實現期刊發行數據的科學管理。制定一系列行業嚴格的規范、標準,對發行量進行質量認證,其認證機構主要有“國際商業性出版物審計組織”“美國發行量審計局”和“美國標準評價和數據服務公司”等。西方國家學術期刊在一般性發行收入方面盡可能考慮經濟效益,往往通過增加發行量得以實現,當然,同時也間接關心社會效益,因為訂閱者越多,其學術、文化影響力越大。如《美國醫學會學報》年發行收入在400萬美元以上,廣告收入約為2000萬美元。為了擴大發行量,《美國醫學會學報》實行了發行方式、版本和定價的“三三制”,即分為讀者訂閱、單行本銷售和免費贈閱。免費贈閱旨在做潛在廣告,以實現對政府官員、世界知名學者、臨床醫生、醫學院校大學生眾多患者進行無縫隙滲透。為方便個人讀者、單位訂戶,《美國醫學會學報》在版本上也挖空心思,如出版國際版、普通版、超厚版,等等。為了降低印刷與郵寄成本,國際版采用紙薄、頁碼少、無廣告、印數少的版本?!睹绹t學會學報》還針對國內數以萬計的訂戶,發行了普通版,印刷精美,廣告量大。西方國家讀者看重學術質量,而美國國內讀者則是廣告信息與論文質量兼顧,西方國家大公司則更看重廣告內容、廣告形式與廣告效果。所以,以上三種版本發行定位準確,發行工作行之有效。廣告與學術期刊發行一脈相承,更大的發行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廣告,學術期刊有了更多廣告,才更有能力降低價格,低價格的學術期刊加以更高稿酬吸引最優秀的學術論文稿源,學術期刊質量及其對學術論文、廣告吸引力相輔相成,三者相得益彰,三足鼎立。
(三)版面費收入
在西方國家,自然科學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早已成為慣例。“版面費”也叫“出版費”“發表費”“投稿費”或“注冊費”,等等。學術期刊成本一般通過向作者收取“版面費”等方式來獲得消化,這種“版面費”比較復雜,包括各個環節以及作者費用的各個項目收費,具體包括:一般性版面費、超額版面費、圖表及圖版費、校對清樣修改費及其他相關費用等。通過對美國《植物細胞》《農作物科學》等23種知名學術期刊作者版面費情況的調查表明:西方國家有接近一半的學術期刊尤其是自然科學學術期刊,都對作者收取各種“版面費”,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版面費”相對少一些。西方國家學術期刊的費用收取透明度很高,上述各種“版面費”都通過學術期刊的《作者指南》予以事先明確規定與聲明,而那些可靈活掌握的費用及免收費的文字類型等在《作者指南》中也予以明確告知。如《植物生理雜志》《植物細胞》等雜志的《作者指南》規定:特殊情況下作者可與編輯部協商申請免掉彩圖和版面的費用等。其目的是便于作者把握相關學術期刊收費情況,有針對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及支付能力進行綜合考慮,有選擇地尋找合適的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對于西方國家的學術期刊而言,版面費收入主要包括:(1)一般版面費,也叫“發表費”或“出版費”;(2)超版面費,也叫“補充版面費”;(3)圖版費,其費用與圖版是否彩色有關,彩色圖版費高于黑白圖版費;(4)校對清樣修改費;(5)來自作者的其他費用。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國家收取版面費的學術期刊不到50%,人文社科學術期刊基本不收版面費,極個別商業類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如美國的《商務評論》《美國商學會學報》《金融雜志》等。在西方國家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界,收取版面費的比重較大。完全免費發表的學術期刊一般影響力都很大,經濟實力雄厚,擁有包括眾多政府組織、基金會等資助資金來源渠道。
(四)學術期刊的論文使用權出售費收入
“論文使用權”是指在學術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版權的使用權利,論文使用權可以讓渡與出售。學術論文使用權的讓渡與出售形成學術期刊的論文使用權出售費收入。學術論文版權受法律保護,往往僅供付費者使用。在西方國家,學術期刊出售已的使用權已成為其收入的穩定來源。德國知識產權法規定非常嚴格,學術期刊論文的版權任何人不得轉用,公司或個人要使用必須從出版者那里購買。例如施普林格“版權部”就是專門負責銷售期刊學術論文的機構。為方便與學術論文作者聯系,施普林格專門成立了學術交流部門,在作者與編者及使用者之間搭建橋梁。此外,西方國家學術期刊還有部分來自出售抽印本、過刊、期刊縮印本和電子版的經濟收入。
(五)會議收入
基于品牌建設的西方國家學術期刊依靠其影響力,舉辦眾多專業培訓班、學術研討班,由此舉辦的會議也產生了相應的收入:與會者交納的會務費、資料費、住宿費、廠商贊助費、論文匯編與會議指南登載的廣告費、會場外圍參展廠商贊助費、會議推出的新技術、新產品推介贊助費等。這些費用除會議所需外剩余的就是學術期刊會議收入,并構成學術期刊的重要經費來源。基于品牌建設的會議及一系列活動在廣度上擴大了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如《自然》為了提高學術影響力,在歐美日等地多次舉辦國際會議,為各學科、各專業的學者、專家提供與同行進行深度交流的空間、時間,同時也贏得了可觀的會議經濟收入。學術期刊借助學術承辦資源、專家人脈優勢、組織協調優勢舉辦越來越多的相關學術會議,在吸引同行專家注意力的同時在經濟收入方面也斬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