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科技期刊論文創新點呈現的理想模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創新點表達存在的主要問題
科技期刊論文創新點主要分布于題名、摘要、引言、正文、結語5個部分,同時,在參考文獻、非引文注釋等部分也有所體現。在創新性揭示上,前5部分是顯性的,后2部分是隱性和間接的。根據文獻[20]的分析,討論、分析與討論等非全文最終結論的部分應作為正文內容,主要對文內所提問題及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說明;結語是“全文最終的、總體的結論”;參考文獻作為創新性的重要來源與根據,蘊含和預示著本研究的潛在創新點;非引文注釋中創新點的分布很少,創新性的解釋多為輔助性的,不作為本文研究范疇。根據創新點呈現的規律和要求,在創新性表達上,包括參考文獻在內的論文6個主要部位應該各有專責和側重,但在實際寫作中不少作者卻常常產生偏誤,影響了創新點的合理呈現。總體而言,科技期刊論文的主要部分在創新性揭示上的“缺職”、“偏職”或“失職”,使得創新點呈現機械重復較多,缺乏內在的邏輯性、主次性、層次性、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通過創新點呈現的結構要素去構建理想化的創新點呈現體系和模式,對于提高科技期刊論文創新性表達功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創新點呈現的理想模式
2.1常見的表達用語
創新內容的表達常常采用一些標志性詞匯或短語(以下簡稱“特征詞語”)。摘要、結語等部分使用的特征詞語往往有所不同,比如,摘要中常用“提出了、(研究)發現、揭示了”等表述創新性,而結語部分除了重復使用這些詞語外,還使用“貢獻”等特征詞語。研究發現,針對不同的創新類型,使用的特征詞語往往有所不同(表2)。這些特征詞語既有專門表述特定創新類型,如描述“新理論”的(本文)理論創新點、理論上等,也有籠統表示各種創新的通用詞語,如提出、認為、研究表明、創新之處等。同時,這些詞語對創新內容的揭示程度及使用頻次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項利用大數據的統計分析表明,導出創新點最為頻繁的詞語主要有提出、設計了、研究了、給出了、介紹了、分析了、解決、表明、證明、得到、驗證、結論、采用、方法、問題,其中“提出”在創新點句子表達中使用率高達18.64%,提出、設計了、研究了、給出了、介紹了、分析了、解決、表明、得到、驗證等詞語對創新性導引與揭示的功能最強;同時,不同學科專業領域科技論文創新點引導詞使用的種類及頻次也有所不同。此外,創新點表達詞語中還有一些異化現象,如用突破點表示創新點,用戰略借鑒表示實際應用價值等。
2.2常用的表達格式
論文創新點呈現的成功取決于創新點位置安排得當、用語規范精煉、內容表達完備周詳,可以說,創新點標注明確與準確的程度直接決定著創新性展示與呈現的程度。影響創新點顯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其內容表達格式。例如,根據創新性內容的表達是否具體和完備,摘要對創新點的揭示形式可分為:無創新點字樣,但也不同程度地介紹創新性的模糊式;有創新點字樣,創新點呈現采用概括式、敘述式和總結式等幾種方式。概括式籠統介紹創新性,不介紹具體內容(如文獻);敘述式簡要(如文獻)或直接(如文獻)羅列創新點,扼要介紹創新內容,不做任何評價;總結式在簡要介紹具體創新內容的基礎上,再指出創新的價值及質量(如文獻[12])。相對于摘要而言,引言中的創新點表述更為詳細,除了適當介紹創新性內容外,還要側重說明創新的緣起、目的、手段,因此,論文創新點的呈現方式以敘述式表達為主。而結語對創新點的表達則在對文章創新性內容全面總結和歸納的基礎上,側重于提升其價值和作用,彰顯研究的重要意義,并為新的創新提供思路,因此,該部分常用的表達方式為總結式。
2.3理想的呈現模式
從根本上說,論文創新點是按照提出問題、采用方法、解決問題、得到結論、驗證方法這5種語義關系的邏輯進行架構并完成既定研究任務。因此,科技論文的創新點應該是個完整的有機體,構成論文的靈魂和核心,建構結構化的創新點呈現體系成為科技論文創新性成功實現與表達的關鍵。通過前文分析可知,全文不同部位創新性表達的內容、程度、側重點等均有所不同,使得創新點呈現具有前后差異性;根據創新性表達的邏輯演進順序及不同部位創新性表達的詳略輕重,創新點呈現應該具有層次性;基于全文不同部位創新性表達的不同目標,要求創新點呈現必須具有完備性。(1)各部位創新點呈現的量應有所不同。觀察圖1各部位的截面寬度可以形象地看出創新點容量和內涵大小的不同,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創新點文字量的占比。圖1中,摘要、引言、結語這3部分從上到下逐步擴展,表明這些部分的創新點描述都呈發散狀態,需要逐點提出并適當加以說明。相對而言,摘要的創新點表述更為簡潔,引言的創新點表述可適當拓展和豐富,而結語的創新點揭示則用語較少,僅是點出即可,不作解釋和說明。與這三部分相反的是,正文部分對創新點的介紹重在逐點說明,條分縷析,重點說明創新的原理、技術路線、實驗實施和實踐檢驗等,因此,該部分須呈現創新的全部基本內容。需要強調的是,結語的外形呈先倒置收斂再擴展開放的形狀,表明該部分在內容上須對正文部分的創新性證明進行歸納整理,精煉出創新的核心內容,總結出若干條結論,然后,指出研究的缺陷,進一步生發與拓展結論。(2)各部分創新點呈現的側重點應有差異。按照有關標準、規則的規定,科技論文題名、摘要等若干組成部位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表現在創新性表達及創新點呈現上也應有所不同(表3),這是由全文創新性演進的邏輯規律決定。論文各部位創新點呈現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直接決定了對創新點呈現的要求與結果不同,充分體現出創新點呈現的差異性和層次性。從總體上看,題名、摘要、關鍵詞對創新點的揭示與展現程度相對低于其他部位;引言重在體現出創新點的繼承性;正文專司展示創新的生成性和過程性;結語突出展示創新的全面性、獨創性、效用性、稀缺性和預設性。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可以自定論文主體部分的編寫格式”,使得論文有時沒有“結語”而有“討論”(或以“結論與討論”、“結論與展望”等進行呈現),“在結論或討論中均可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尚待解決的問題等”[20],以側重闡明創新的相對性和前瞻性,確保了創新點表達的完備性。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多部位重復羅列創新點而導致“冗余創新點”的產生及其對閱讀、鑒審、評價、開發等的干擾,除結語及正文局部外,論文的其他部位不宜直接列舉出創新點。(3)各部分創新點呈現應形成嚴密完整的結構體系。“論文創新點的本質是相對性”,論文創新性的闡釋無不遵循著“已有創新性→本文創新性→未來創新性”的“繼承→發展→延續”的邏輯線索和規律,這與圖1中創新點呈現的起點、閉合、展放的涵義一致?;趧撔曼c內容表達的思維軌跡和發展規律,科技論文創新點呈現必然需要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的邏輯結構系統,按照圖1所示的模型組成部分的“起、承、展、合、啟”去表達創新性。起,以題名聚焦研究的初點;承,以引語承繼已有的研究成果;展,以正文開展新的研究;合,以結語對研究成果的創新性進行總結和價值輸出;啟,以研究的不足及設想為今后研究洞開新的窗口(圖1尾翼結語的開放端口即表明今后創新點的對接點和切入口)。如此,創新性表達才能夠做到前后關照、一脈相承、合為一體,各部位創新表達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充分彰顯出創新的知識遞增性和價值增殖性,確保創新點呈現的整體性和完備性,推動學術研究向廣、深、高、精、尖、新方向不斷發展。
3結語
創新點的合理呈現是學術論文寫作、科技期刊發展和科研評價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創造性地揭示了創新點合理呈現的價值和作用,指出了創新點合理呈現的結構要素、側重點、處理方式、理想模式、邏輯規律、結構體系、技術特征和基本要求。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1)主要依據現有樣本及有關成果進行定性研究,未采用大樣本對創新性表達對創新點呈現的影響、創新點常用特征詞語、創新點呈現的側重點及其作用等進行統計分析;(2)提出的創新點呈現的理想模型是在科技論文結構完整、要素齊全前提下的一般構想,沒有針對不同類型的論文進行示例比較。事實上,由于科技期刊論文結構的多樣性,不同類型學術論文創新點的呈現往往有較大的區別和差異,例如,在創新點呈現的位置方面,沒有結語的論文的創新點通常設置在摘要、引言、正文部分,而實驗類論文的創新點往往直接在實驗中點明。鑒于此,后續將從以下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究:(1)積極運用本研究成果,為深入研究積累素材和經驗;(2)密切關注本研究成果的被借鑒情況,對衍生出的新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本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3)對于創新點呈現的有關影響因素、結構要素間的關系、模型層級關系等進行量化研究,以便進一步修正和完善本研究成果;(4)探討不同類型科技論文創新點合理呈現的方法和模式,促進本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