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增強現實技術對建筑類期刊的啟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媒體出版形式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呈現新的形態。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技術可以實時計算攝像頭影像位置與角度,并實時加載預先存儲的圖像、視頻、三維模型和音頻,通過這種技術可以實現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互動。在中國知網中檢索“增強現實技術”和“AR技術”,共檢索出815篇研究論文,這些論文的發表時間為1988年至今。經過篩選后得到30多篇與出版領域相關的研究論文,其中:2013年以前國內對AR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R技術的算法、跟蹤技術等技術層面,僅有為數不多的學位論文探討了AR技術在出版領域中的應用,如AR技術在兒童出版物中的應用與實現方式;2013年以后,AR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與研究主要集中在少兒圖書、教材、科普圖書、報紙、數字出版等方面,而期刊AR應用研究論文僅有6篇。由此可見,國內對期刊AR技術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較少。筆者在國外數據庫中沒有檢索到學術類期刊AR出版應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國內期刊AR技術出版研究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1)傳統期刊AR技術出版融合研究。劉浩以康泰納仕集團雜志的AR技術應用為例,認為傳統雜志雖然面臨著挑戰,但也有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期刊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快速增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出版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溫尚超以廣西期刊傳媒集團少兒期刊AR應用為例,探索提升兒童期刊讀物閱讀體驗的策略,認為在兒童期刊出版中引入AR技術,可提供多元化的信息閱讀內容,有助于增強讀者對知識的理解,而通過實時互動為讀者打造沉浸式的閱讀環境。(2)科技期刊AR技術應用可行性研究。徐玲英[5]從科技期刊AR技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提出科技期刊出版應加強與AR技術的融合,改善讀者閱讀體驗,實現科技信息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周丹等從科技期刊封面設計新技術應用的層面,提出科技期刊在封面設計中應利用AR技術的優勢,在科技期刊廣告經營和科學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郝淼聞認為AR技術提供了高校科技期刊的轉型發展路徑,為高校科技期刊開辟新的傳播空間,并提出了提升高校科技期刊信息傳播維度的方法和策略。(3)科技期刊AR出版應用經驗總結研究。陳研等以《創傷與急診電子雜志》為例,分析AR技術在醫學類期刊出版應用的優勢與不足,認為醫學科技期刊AR出版形式比較新穎,AR技術與期刊的整合實現了讀者與閱讀內容的交互,對助推醫學同質化教學有積極意義。綜上所述,目前國內期刊AR出版技術研究較少,大多停留在科技期刊AR技術應用的可行性層面,研究對象以少兒期刊、高校學報和醫學期刊為主,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AR技術在期刊出版的研究,對國內科技期刊的新技術出版具有參考價值。本文系統地梳理期刊AR出版現狀與趨勢,借鑒其它商業期刊的AR出版應用經驗,提出適合建筑類期刊AR出版技術應用的可行性策略,為國內研究者提供參考。
1新技術融合下的期刊AR出版
1.1新技術推動期刊跨媒體融合
媒體的發展一直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變化,媒體的呈現方式也從單一向復合型轉變,傳播方式也由單向傳播向雙向互動變化,新科技的應用為傳統媒體的出版形式與傳播方式帶來新機遇。圖像識別、4G網絡、智能終端等技術的發展,讓傳統紙質期刊變成復合型媒體成為可能,同時新技術也是提升期刊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傳統紙質期刊的新媒體技術應用主要包括二維碼技術、AR技術、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技術、移動社交媒體等,實現了紙質期刊與數字媒體的有機融合,尤其是AR技術的應用,不需要依托專用的穿戴設備,利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AR專用App,就能實現紙質媒體與圖像、視頻和三維模型的融合。
1.2讀者閱讀的多樣化需求加速期刊AR出版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讀者的閱讀方式和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俗易懂、形象直觀的信息傳播方式和隨時隨地的內容閱讀行為,已經成為新的閱讀習慣。讀者閱讀需求和閱讀方式的變化,使得圖像傳播與短視頻越來越受歡迎,這是讀者碎片化與淺閱讀的體現,也加速了傳統媒體市場份額的下滑。AR技術集圖像、視頻和三維模型于一體,這種新穎的數字化閱讀方式,不僅深受讀者歡迎,也讓部分期刊嘗試利用AR技術提升內容傳播效果,拓展期刊的出版方式。全球首本AR雜志———《攝影之友》通過幻境App掃描期刊封面,使讀者可以通過圖片、動畫、音樂和視頻獲得傳統紙質期刊無法提供的多維感官體驗,極大地拓展了傳統媒體的發展空間。
1.3數字化營銷為AR出版創造條件
互聯網與移動終端的普及,導致傳統媒體廣告市場份額不斷下降,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廣告市場則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率。數字化營銷傳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移動終端的普及。2017年,中國移動用戶已經超過13億,廣告主的預算已經從以傳統媒體為主向以互聯網和移動媒體廣告投放為主轉變,移動化、智能化和互動性強的廣告投放成為廣告主的首選。2017年,全國廣告經營額為6896.41億元,同比增長6.3%,但期刊廣告市場卻不斷下滑,部分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期刊廣告收入出現斷崖式下跌,甚至很多國外知名期刊停止紙質出版。與此同時,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廣告卻增長強勁,這說明普通期刊廣告已經不能適應廣告主的營銷需求,傳統紙質期刊的數字化融合已經成為期刊發展新方向。建筑類期刊屬于行業性媒體,其讀者大多是掌握專業技術且具有較高學歷和職稱的人群,愿意接受新的技術和媒介,這為期刊AR技術的應用創造了條件。
1.4國外商業期刊重視封面封底AR應用
國外AR技術在期刊出版中的應用呈增長趨勢,具有敏銳商業嗅覺的期刊已經開始嘗試使用AR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外期刊AR出版主要是內容閱讀與廣告推廣,AR技術不僅豐富了雜志的內容,而且拓展了雜志的閱讀方式,成為商業期刊出版的新熱點之一。圖2是2016年5月美國《紐約客》刊登的平面設計師和插畫家ChristophNiemann的作品,讀者使用AppUNCOVR掃描圖片后,就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觀看封面上的女士乘坐地鐵跨越城市,直觀地體驗城市中穿梭的行人和車輛。《紐約時報》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AR文章,讀者可以通過三維形態觀看運動員的運動細節,同時還有文字講解和運動軌跡、方向與路線,增強了讀者閱讀的感官體驗。法國時尚雜志ELLE的好萊塢女星特刊中,讀者通過掃描雜志女星封面便可以載入事先錄制的8個采訪視頻,實現了閱讀內容的延伸。2018年1月5日,美國《時代周刊》制作AR封面,讀者掃描雜志后可以觀看比爾•蓋茨發表講話的一段視頻,由此紙質期刊變成了融媒體。
2建筑類期刊新出版技術應用現狀
相對于其它行業期刊,建筑類期刊市場化程度普遍較高,無論在品牌建設還是市場經營方面,都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紙質期刊在新傳播方式與出版技術環境下,利用新出版技術實現媒體融合發展,是建筑類期刊出版的新方向。建筑類期刊通過引入新的出版技術,可有效提升其文章內容,增強讀者閱讀體驗。對比國內83種建筑類期刊,發現新技術應用明顯滯后于媒介發展。
2.1市場化程度較高,新技術應用較少
建筑類期刊涵蓋范圍較廣,從期刊出版的學科定位來看,主要分為建筑設計、建筑設備、建筑材料、施工技術、建筑教育、建筑藝術等。除了幾種純學術研究的建筑類期刊外,建筑設計、建筑設備、建筑材料等建筑期刊均能夠獲得較高的廣告收入,其發行量和閱讀量也較高。例如:《建筑學報》能夠長期獲得建筑材料、設備、設計院等廣告主投放;《暖通空調》2018年第2期獲得格力、海信等建筑設備廣告商的廣告投放;《建筑結構》2018年第4期獲得探索者軟件、通正鋁結構等廣告主投放。從建筑類期刊廣告技術的應用來看,基本上以傳統的出版形式為主,對新的出版技術應用較少。筆者于2017年5月統計了83種建筑類科技期刊的廣告技術應用情況,發現建筑類期刊應用的新技術主要是二維碼,封面和封底的二維碼使用率均為21.69%,新技術應用明顯滯后于其它市場化程度高的期刊,如《消費電子》引入AR技術后,率先成為全球第一本電子類AR消費雜志,其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
2.2重視跨媒體融合,但開發程度低
在以互聯網和移動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的跨媒體融合成為發展新機遇。從所統計的中國知網收錄的83種建筑類期刊來看,大多數期刊重視跨媒體融合,但主要是依托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其中運營較好的有《建筑學報》的微信公眾號,其2018年1月16日題為《建筑學報|董功|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2018年第1期》的推文閱讀量為21094次,對于學術類期刊原創文章來說,《建筑學報》的跨媒體融合發展效果較好。圖3為“建筑學報”微信公眾號自定義菜單欄,功能涵蓋了期刊導讀、精彩文章和作品推薦、微店、投稿等。據統計,大多數建筑類期刊開通了微博或微信公眾號,但其社交媒體運營水平低,僅作為紙質期刊的文章轉載或者期刊目錄使用,未能發揮預期的跨媒體融合效果。建筑類期刊還沒有將當前日趨流行的AR技術用于期刊內容編輯與廣告營銷中。
2.3具備AR出版優勢,仍以傳統出版為主
建筑類期刊包括建筑設計、建筑設備、建筑材料、建筑藝術、建筑結構、建筑教育等類別。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建筑類期刊需要大量圖片展示文章內容,因此建筑類期刊普遍印刷精美,不少建筑類期刊采用彩色圖文印刷,但現有建筑類期刊的出版技術仍以傳統紙質出版為主。建筑類期刊的文章在論述案例時,常需要利用插圖的方式進行說明,以便生動、直觀地闡述文章內容,由于平面插圖不具備動態和三維特性,不能很好地將建筑設計案例和建筑結構進行全方位展示,也不能多角度進行觀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章內容的表述。從建筑類期刊的行業特點與出版需求來看,加強與新技術的融合,引入新的出版技術,對提升建筑類期刊內容傳播形式、促進建筑類期刊新技術出版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筑類期刊嘗試與新出版技術融合發展。
2.4市場營銷基礎好,創新廣告形式少
期刊的廣告營銷基礎主要來自于期刊的行業定位、期刊發行量、閱讀人群結構與數量、上下游產業鏈等。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建筑設備廠商,或是建筑學術研究方面,涉及的科研院所、高校、設備廠商、建筑材料等相關行業與單位眾多,相對于其它行業期刊來說,建筑類期刊的目標廣告市場可開發潛力大,市場化水平較高,具有良好的市場營銷基礎,能夠獲得建筑設計院、暖通空調設備、建筑材料、設計軟件等諸多行業的廣告投放,廣告費成為建筑類期刊的重要收入來源。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全面普及的情況下,還沒有建筑期刊利用新技術拓展期刊廣告的形式,提升期刊廣告業績。建筑類期刊的廣告形式主要以傳統的平面廣告為主,廣告形式主要是封面、封底等圖片硬廣告,以及專題策劃的軟性廣告,大多數期刊廣告在封面和封底,部分經營較好的期刊單期能夠獲得超過10版的廣告投放[10]。
3建筑類期刊AR技術應用思考
跨媒體融合發展是傳統媒體發展的新趨勢,這種融合不僅是出版形式的融合,也會為出版模式與廣告營銷帶來新變化。對建筑類期刊來說,積極引入AR技術,將對其出版模式與經營帶來變化,AR技術能讓紙質期刊具備平面、立體、影視、音頻等多重展示方式,成為全新的融媒體期刊。
3.1從紙媒轉型高度定位AR技術
AR技術在期刊出版中的應用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所關注,部分市場嗅覺敏銳的雜志已經開始嘗試通過AR技術提升雜志的閱讀體驗。在國外,《時代周刊》和《紐約客》借助于AR技術,極大拓展了紙質雜志的閱讀空間,而國內的《消費電子》《今日重慶》《攝影之友》等雜志已經開始將AR技術引入到紙質期刊的出版中,可以展示推廣的產品,也可以講述新聞背后的故事。AR技術相對于傳統的紙質期刊出版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能夠適應傳統媒體向復合型媒體轉型發展的趨勢,也能夠滿足建筑類期刊目標受眾的閱讀需求。新穎的閱讀與互動方式不僅能夠提升期刊讀者的閱讀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建筑類期刊的出版模式。AR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不僅能夠將期刊靜態圖像轉變為動態畫面,將有限的紙質版面擴展到廣闊的數字空間,還能夠加載圖片、視頻、音頻和三維文件,無論從傳播內容上還是互動體驗上,都能滿足讀者閱讀習慣改變對紙媒轉型的要求,期刊利用該技術將能成為一個復合型的媒體。因此,建筑類期刊應重新定位AR技術的作用,從跨媒體融合發展的高度引入新技術,積極嘗試通過AR技術來提升期刊內容編輯和廣告經營水平,而不僅是將AR技術作為建筑類期刊紙質出版的補充。
3.2增強期刊內容編輯與閱讀水平
在數字傳播時代,讀者對感興趣內容的閱讀并沒有減少,只是從傳統的紙質閱讀轉向了數字化的移動閱讀,而且主要借助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獲取資訊。建筑類期刊AR技術的應用,將利用復合型、互動化的手段來呈現期刊內容,用全新的閱讀體驗來滿足讀者需求。建筑類期刊具有AR技術應用的基礎和出版需求,無論是在建筑設計、建筑藝術和建筑設備領域,還是建筑施工方面,都需要用大量立體圖片或背景資料介紹來體現文章內容和研究創新之處。傳統的紙質出版受制于出版形式與技術手段,無法將三維空間或結構通過平面方式進行展示,給讀者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在AR技術支撐下,雜志中的建筑設計案例、施工結構與新材料、新工藝等都能夠得到直觀的展示,而且能夠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翻轉和觀看,使讀者的閱讀體驗有了質的提升。由于建筑類期刊文章的作者大多為建筑設計師、工程師和相關領域研究者,他們均具有較好的三維結構繪圖能力,或所研究的大多數案例均為實際建筑作品,已具有現成的設計圖或三維模型,具備轉換成AR三維互動展示的基礎,可以極大地減少技術門檻和建模工作量,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因此,AR技術的引入并不會給編輯或作者帶來太多的工作壓力。此外,通過AR識別軟件的網絡數據加載,讀者可在閱讀中調取與文章相關的圖片、背景資料、音頻、視頻等,極大地延伸了紙質期刊的閱讀空間。
3.3構建期刊廣告盈利新模式
構建期刊的廣告盈利模式,是確保期刊運營和發展的基礎。我國是期刊大國,但不是期刊強國,期刊廣告營業額占全國主要媒介廣告市場份額較低,總體市場競爭力有限。在以互聯網和移動媒體為代表的媒體沖擊下,期刊廣告市場原有的盈利模式已被顛覆,亟待通過跨媒體融合或新技術來構建期刊廣告的盈利模式。相對于其它純學術期刊或行業性期刊來說,建筑類期刊市場化程度較高,具有較好的市場營銷基礎,能夠保證一定的廣告投放量。然而,隨著媒體變革的不斷深入,讀者的閱讀媒介從紙質媒體轉向新媒體已經是不可逆轉的現實,若建筑類期刊繼續刊載傳統的平面廣告,其廣告的曝光度和閱讀量將顯著減少,這就意味著廣告效果將無法得到保證,從根本上影響了廣告主的媒體投放選擇。利用新技術來開發新的廣告形式并提升廣告傳播效果,將成為建筑類期刊經營的重要工作。建筑類期刊利用AR技術優勢,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期刊廣告或者圖形,實時加載圖片、視頻、音頻和三維模型的方式呈現虛擬與現實結合的廣告,延伸企業品牌或產品廣告信息,吸引讀者閱讀,從而構建新的建筑類期刊盈利模式。根據建筑類期刊的辦刊定位可以重點開發以下形式的AR廣告。(1)產品或商品類廣告。在封面或者內頁中,利用AR技術實時展示廣告產品,加強對廣告產品的認知度。(2)品牌形象廣告。借助移動媒體的音頻和視頻廣告形式的拓展,加載品牌的廣告信息,用多感官的方式傳播企業形象。(3)招商招聘廣告。招商招聘廣告是建筑行業普遍需求的廣告內容,這類廣告利用AR技術,能夠讓單純的圖文展示變成互動性的體驗。(4)會議營銷廣告。利用建筑類期刊的行業影響力,可以拓展會議營銷的廣告形式,使用AR專用App掃描會議信息,可通過互動性極強的廣告形式來傳播廣告內容,展示會議相關信息和廣告主的品牌信息。
3.4充實專業編輯與運營團隊
建筑類期刊的AR技術應用,本質上也屬于跨媒體融合,對編輯出版與運營的專業人才要求相對較高,除了原有的期刊編輯、美術編輯、廣告經營團隊外,還需AR技術設計人員,一般來說包含AR技術相關的工程師,以及三維建模和影像剪輯專業人員。專業的編輯與運營團隊是建筑類期刊實現與AR技術融合轉型發展的基礎,雖然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會面臨著資金缺乏和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但從媒體發展趨勢的角度來看,這是必不可少的。從期刊的AR應用現狀可以看出,AR技術與期刊媒體的融合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前景較好。對于經營實力并不是很強的建筑類期刊來說,組建專業的AR編輯與運營團隊有一定的困難,現有編輯與管理團隊在AR技術的應用上不能實現共享,新增相應的人員將增加運營成本,這也是很多期刊尚未引入AR技術的原因之一。建筑類期刊引入AR技術面臨的困難,筆者認為前期可以采取兩種方式解決:(1)根據選題策劃與廣告主的需求,與高校設計類相關院系產學合作,借助高校師生的創意、技術和設計優勢合作完成相應的AR內容設計;(2)采取技術外包的方式,雜志社根據廣告主的需求,選擇與具有一定技術實力的公司合作,完成相應的AR內容設計。技術外包的合作方式相對于高校產學合作,所需要支付的費用更高,但外包公司具有更高的專業性,其技術更有保障。選擇何種合作方式最終取決于雜志社的技術要求和成本預算,從長期來看,充實自身的AR技術設計與運營團隊才是雜志社轉型發展的保障。
4結語
在新技術與新傳播形式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建筑類期刊新技術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這也是滿足讀者閱讀方式改變的應對策略。目前,AR技術在出版領域應用較廣,但國內外期刊的AR設計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少量期刊引入了AR技術,并得到了讀者和廣告主的認可。建筑類期刊雖然具有AR技術應用的基礎和需求,但國內還沒有此類期刊應用該技術,其主要原因是對AR技術重視不夠,缺乏相應技術團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期刊出版效果和廣告競爭力。希望本研究的結果可為建筑類期刊對新技術出版的應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