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圖書館與開放獲取期刊運營模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開放獲取(OpenAccess,以下簡稱OA)出版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當時由商業出版社統治的期刊出版市場一方面基于嚴謹高質的論文出版所需要的資金成本,一方面出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的,長期持續上漲期刊訂閱費用。許多科研機構無法負擔快速增加的訂購費用。價格持續大幅度的增長已經嚴重威脅到包括圖書館在內的教育科研機構文獻資源的可持續保障,阻礙了對學術研究成果的利用,這就是期刊危機(serialscrisis)。此外,紙本學術期刊出版時滯及其使用上的局限,也影響了學術傳播效果。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和電子期刊的出現,學術界、圖書館界和出版界共同提出了OA出版模式。作為數字出版類型之一的開放獲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綠色OA,即研究機構或作者將學術研究成果存檔在OA知識庫中供學術交流;另一種是金色OA,即出版OA期刊。隨著開放獲取的發展,OA知識庫和OA期刊的數量不斷增多。截至2016年10月30日,“開放獲取期刊名錄”(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s)收錄的金色OA期刊達9156種,收錄經同行評審的論文2322691篇。
OA期刊運營模式包括運營主體、生產模式、收入模式、營銷模式等主要內容。不同運營主體的OA期刊生產模式和營銷模式大同小異,但在收入模式選擇上卻有較大區別。OA期刊的不同運營主體決定了其不同的收入模式,而OA期刊的收入能否彌補其運營成本問題是其能否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
1.1OA期刊的運營主體
根據OA期刊的運營主體及其自我定位,OA期刊可分為非商業性OA期刊、商業性OA期刊、半商業性學會OA期刊。(1)非商業性OA期刊。20世紀90年代后期涌現了一批非商業性OA期刊。這類期刊往往由在大學從教的研究人員、博士生或研究機構內部的秘書無償完成編輯工作。由于沒有傳統期刊紙張、印刷、裝訂、發行成本的壓力以及較為低廉的管理成本,因而此類期刊啟動門檻較低。然而,隨著文章數量的增加及隨之產生的工作量的增加,僅靠少數人在正職工作之余的無償勞動很難完成編輯工作,如何找到自愿無償工作的后備力量也成為問題。同時,文章數量的增加導致稿件管理的復雜程度日益增加,期刊管理系統運營的資金投入以及隨之產生的長期人力投入導致總體運營成本大幅提升。入不敷出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其可持續性與可拓展性都因資金不足而成為難題。(2)商業性OA期刊。商業性OA期刊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文章處理費(APC)。商業性OA出版商普遍認為,APC是唯一可以支持OA出版可持續運營的收入模式,如BMC(BioMedCentral,英國倫敦生物醫學中心)成立伊始便以向作者收取文章處理費用為主要營利渠道,同時探索多樣化的營利途徑。根據2017年BMC網站報價,旗下期刊文章處理費約為每篇一兩千美元。最貴的是BMC的核心刊物BreastCancerResearch,平均處理費達2910美元。(3)半商業性學會OA期刊。學會期刊在學術交流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這類期刊的半商業性是由其自我定位與現實情況綜合決定的。比如美國化學學會運營期刊的方式是商業性的,但其定位是非營利機構。當前許多傳統學會期刊面臨著兩難局面,一方面對開放獲取運動持積極態度并有意探索向OA轉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基于會員的意向不統一而難于迅速推進OA轉型,因為會員每年支付的會費是其重大的資金來源,同時維系會員與學會的紐帶關系是其重要職責。因而一些學會在保留原有傳統期刊的同時,創建了新的OA期刊。如2014年英國皇家學會創辦了其首個OA期刊《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SocietyOpenScience)。
1.2OA期刊的收入模式
盡管OA期刊甫一問世便被打上了“免費”的標簽,但事實上這種針對讀者的免費是通過其他收費或籌資模式進行補償才得以實現的。因此,OA期刊的資金來源能否彌補其運營成本問題是其能否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常見的OA期刊籌資模式包括以下幾種:(1)文章處理費。作者或其所在機構承擔文章發表的費用。這是OA期刊最常見的資金來源。但研究表明,這一籌資模式主要存在于混合型期刊中。文章處理費主要包括提交費、版面費、插圖費、彩印費等。不同期刊的文章處理費差別較大,文章處理費與期刊的學術領域、知名度都有關系。“開放獲取期刊名錄”當前收錄的期刊中,文章處理費可低至10美元,也可高達幾千美元。(2)廣告費。期刊出售其官網主頁或論文中的廣告位以賺取廣告費。如廣告收入是BMC營利的重點。BMC提供網站廣告、郵件廣告等不同形式的廣告。網站廣告包括旗幟廣告、視頻廣告、Flash廣告等,根據其所占空間大小、位置顯著程度收取不同的費用。如網站頁首橫幅廣告,每獲得1000次有效點擊收費55美元。(3)捐助與會費。期刊通過吸引長期的或一次性的外部資金支持來維持運營。如期刊Esoterica設立了專門的捐助網頁“捐給Esoterica”,捐助款項通過其出版社的捐贈處進行收集。有的雜志如OtherVoices則通過支付平臺Paypal收取捐助。作為回報,捐助者會得到受助期刊的允諾,其所捐款項將會用于期刊的可持續發展與研究工作。會費與捐助不無相似之處。如美國期刊《美國流行文化雜志》等多數期刊會將捐助者自動列為會員。(4)出售紙本雜志。在線開放獲取的成本通過出售印刷本的收入來彌補。學會雜志在發行印刷本、收取訂閱費的同時,也會推出開放獲取版本,如瑞士的《心理分析雜志》。這樣既滿足了學會會員對印刷本的需求,又實現了開放獲取。(5)增值收費。這種收費模式即freemium,是free(免費)和premium(收費)兩種模式的結合。OA期刊的“免費+收費”模式即在所有期刊以網頁形式免費開放獲取的同時,針對其中一部分期刊提供額外的服務(比如提供PDF和e-Pub格式的全文下載)并就此收取訂購費。(6)第三方資金。科研機構或科研資助機構為期刊提供部分或全額資助。這類機構包括研究所、大學、高校圖書館、基金會等。這一資金來源的可持續性難以保證。一些研究所和大學雖然有大型的出版項目,但準入門檻較高。基金會則傾向于提供新建OA期刊的啟動資金或幫助傳統期刊向OA期刊轉型的資金。(7)非貨幣收入。即人們在期刊生產過程中提供的無償服務。一般來說,所有期刊都會利用無償服務。無償服務的提供者可以是作者、同行評議者或編輯。一方面,他們付出勞動以換取非貨幣報酬,如學術圈的認可、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擴大學術社交網絡等。另一方面,他們所服務的期刊也獲得了收益。但這種“自我剝削”式的收入模式持續性較差,無法單獨或主要依賴此模式保持期刊正常運營。
1.3OA期刊收入模式的爭議與問題
OA期刊運營者必須認識到:OA是一種讓使用者便捷獲取文獻的方式,而不是商業增值模式或牟取利潤的手段。促進學術傳播始終是OA期刊的最終目標。如何在保持OA期刊運營的可持續性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學術交流,收入模式的選擇與創新尤為重要。目前常見的收入模式都潛藏著或大或小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引起兩種危機:期刊無法可持續運營或者學術獨立性受損。而這兩者都將不利于擴大學術傳播的最終目標。事實上,多項調查結果顯示,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對OA期刊的總體評價不高,對在OA期刊仍然持有疑慮。根據自然出版集團和PalgraveMacmillan出版社共同的《2014年作者洞察調查》(AuthorInsightsSurvey2014),只有3%的作者會只選擇在開放獲取期刊上發表文章。在科學和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作者選擇OA期刊發表文章,其原因僅僅是因為那個期刊只有開放獲取這一種出版模式。學者對支付論文處理費普遍存在的抵觸情緒,是導致其不選擇OA期刊發表文章的重要原因。根據上述調查,作者不選擇在OA期刊發表文章的首要原因是,許多作者對OA期刊的聲譽表示擔憂,擔心由此影響人們對文章質量的判斷。此外,位列二、三的原因都與論文處理費有關。許多作者表示,他們不愿意或沒有能力支付高額的開放獲取文章處理費。因為開放獲取文章每篇收費往往高達3000美元,即便對于有科研經費的科研人員來說,這筆費用也相當之高。不可否認的是,獲取高額論文處理費的確成了某些“掠奪式”OA期刊(predatoryopen-accessjournals)的斂財之道。2013年《科學》雜志揭露的“釣魚行動”中,一些學者將造假論文投給300多家開放獲取期刊,其中竟有半數獲得錄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開放獲取期刊確實自身質量堪憂。這些期刊往往運營不透明、掩飾財務情況、組建非正規的編委會、不進行同行評審。致力于學術傳播的相關從業人員都必須認識到,開放獲取的宗旨絕不是降低質量。從業人員亟需探索新方法優化OA期刊運營模式,提高期刊質量,挽救OA期刊出版模式的聲譽。
2圖書館推動開放獲取運營模式創新
圖書館在OA出版活動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并以多種方法探索和推動著開放獲取期刊運營模式的創新。從各自為營到結成聯盟與出版商進行談判,從單獨資助到平臺資助,從資助出版到獨立出版,圖書館在傳統的作者—出版商—圖書館的學術傳播三角關系中所發揮的作用正在發生轉變,逐漸從學術傳遞鏈的末端走向前端。
2.1創新運營主體:從傳遞利潤到傳播知識
2008年,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一項研究顯示,44%的成員圖書館(80家美加地區的研究圖書館)已經開展學術出版服務,出版形式主要是開放獲取期刊。之后,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在《2012年學術圖書館十大趨勢》中指出,學術圖書館作為學術傳播的重要機構,必須積極參與到出版服務中來,否則將會被淘汰。2014年,美國圖書館學會的調查顯示,共有35家成員圖書館提供OA出版。如今,學術圖書館開展OA出版已成為全球趨勢。圖書館出版OA期刊主要有兩種方式,即與出版社合作出版、自建出版社出版。高校圖書館與和本校或其他高校的出版社合作出版是當前最常見的出版方式。圖書館與出版社的跨界合作為圖書館的學術出版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圖書館可以把出版流程中的某些環節(如編審、排版、營銷等)交給出版社負責,從而更高效地利用時間和人力去創辦更多的期刊。自建出版社的圖書館則全程參與包括同行評議、論文評閱及編輯、期刊編輯排版及等一系列過程。(1)圖書館與出版社合作。北美地區的高校圖書館是圖書館界開展開放獲取出版的先鋒力量。根據圖書館出版聯盟(LibraryPublishingCoalition,簡稱LPC)于2017年的第四版《圖書館出版名錄》,參與調查的118所大學圖書館紛紛將開放獲取期刊出版作為支持開放存取運動的重要內容,許多圖書館都將新增或擴大OA期刊出版作為本年度的首要任務。這些圖書館都與本校或其他高校的出版社合作出版。《圖書館出版名錄》顯示,高校圖書館開展OA出版服務的資金來源非常多樣化。圖書館的業務預算是主要來源,此外還有文獻經費預算、補助、捐贈、銷售收入、授權許可收入等多種資金來源。(2)圖書館自建出版社。相比之下,澳大利亞的大學圖書館的開放獲取出版規模更大、體系更完善。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大學圖書館通過機構知識庫或自建出版社的方式成為開放獲取出版的主力。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已有33所大學的圖書館參與出版了144種開放獲取期刊,占其大學總數的85%。其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圖書館是自建出版社的典范,該圖書館建立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出版社是澳洲最早進行OA出版、出版規模最大的研究圖書館出版社。該社的運營優勢十分明顯:成本低,每年只需大學提供約53萬澳元資助;員工少,全職員工僅有4.5人;效率高,生產流程清晰,技術先進,運轉靈活;服務全,其出版的所有學術作品均提供電子和紙質兩種形式,多種格式的電子版本都能以開放的方式、使用電腦或移動設備輕松免費獲取。與傳統的OA期刊出版商相比,圖書館出版開放獲取期刊有如下優勢和特點:圖書館出版OA期刊的經費來源有保障,一般都有圖書館的業務預算兜底;無論是出于擴大知識傳播的目的還是拓展自身服務的需要,圖書館出版OA期刊,都不以營利為目的,出版收益都會用于業務運營及拓展;圖書館出版OA期刊為特色館藏資源的開發與研究提供展示平臺,促進特色化學術成果的即時傳播和共享。
2.2創新付費模式:從雙重付費到一次付費
國際粒子物理開放出版資助聯盟(SponsoringConsortiumforOpenAccessPublishinginParticlePhysics,SCOAP3)是圖書館聯合其他機構共同創新開放獲取運營模式的成功案例。來自47個國家的3000多個圖書館、圖書館聯盟、高能物理領域的研究機構和資助機構成為SCOAP3的合作伙伴。SCOAP3的基本做法是由上述機構聯合出資,向出版高能物理期刊的出版商購買開放出版服務,作者無需支付論文處理費;論文通過出版商網站在出版時立即開放,同時論文自動分發到SCOAP3聯盟知識庫和作者所在的機構知識庫進行長期保存和開放獲取;所有原訂購這些期刊或數據庫的機構不再支付或減少支付訂閱費。SCOAP3采用計劃招標的形式,以三年為一期,每三年重新招標。每一期開始前,在對每年文章發表量進行預估的基礎上,SCOAP3和出版商商定每年一次性付費的最高限。每一期結束時,SCOAP3根據實際文章發表量支付費用,平均每篇文章的服務費約為1000歐元,遠低于當前研究圖書館為每篇文章實際支付的價格,也低于大部分OA期刊收取的文章處理費。根據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報告,當前全球學術圖書館每年支付約760億美元的期刊訂閱費以獲取1500~2000萬篇新發表的論文,即每篇論文的獲取價格在3800~5000美元之間[6]。SCOAP3實質上是將出版前的論文處理費與出版后的文獻采購費合并為一次性支付的“開放出版服務費”,將原來圖書館單獨采購期刊或數據庫轉變為聯合談判開放出版服務條款,同時有效實現學術論文向所有人的立即開放、可靈活復用和長期保存。SCOAP3不僅是圖書館推動開放獲取的重要組織,也是圖書館創新付費模式的有益實踐。在SCOAP3模式下,文獻采購變成了支持開放出版,本地館藏變成了開放資源,這表面上挑戰了圖書館原有的信息資源建設體系,事實上則通過遏制雙重付費、持續漲價等現象幫助圖書館實現其知識獲取能力最大化、知識利用能力最大化的根本目標。圖書館在實現促進開放獲取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服務方式的新突破。此外,圖書館聯合學術界結成聯盟進行招標,從原來被動接受報價轉變到通過競爭采購服務而占據了主動,并爭取到了更大利益。
2.3創新資助方式:從單獨資助到聯合資助
研究顯示,論文作者對支付論文處理費的接受度與其所在學科有極大關系。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AHS)領域研究者普遍認為,論文處理費是“具有重大缺陷的模式”,因為與科學、技術與醫學(STM)領域相比,AHS學者較少受到資助,高額的論文處理費對該領域學術交流的負面影響較大。成立于2013年的人文科學開放圖書館(OpenLibraryofHumanities,簡稱OLH)推出的圖書館合作資助系統,是圖書館界應對這一難題的一大創新。OLH是目前最為成功的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圖書館聯合資助出版平臺,是學術導向的、無需作者支付費用的金色開放獲取出版平臺。作者可以向平臺資助的OA期刊投稿,也可以向平臺直接投稿。平臺的啟動資金來自于AndrewW.Mellon基金會,成員圖書館每年向平臺一次性支付OA期刊資助費構成圖書館合作補助(LibraryPartnershipSubsidy),用以支付OA期刊出版費用。同時,所有出資圖書館都在OLH的圖書館董事會占有一席,參與管理平臺事務。目前,共有來自16個國家的189家圖書館聯合出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大學圖書館。作為股東的圖書館的出資目的在于促進學術交流而非獲取利潤,因而OLH可以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費用,保持非營利運營。而且,基于規模效應,在發表相同數量論文的前提下,參與資助的圖書館數量越多,則每家圖書館每年所需支付金額越少,每家圖書館為每篇論文實際支付的費用越低。事實上,以OLH現有的規模,每家圖書館為每篇論文實際支付的費用僅為個位數(美元),遠遠低于通常情況下圖書館支付的訂閱費與文獻采購費。如以每年發表250篇論文為例,參與圖書館數量、圖書館資助金額、論文出版費三者的數量關系。這種圖書館聯合資助模式一方面利用規模效應降低了圖書館的資助成本,提高了資助經費的使用效率,從而提高了論文出版的數量和速度;另一方面平臺形成了作者與圖書館之間的第三方力量,獨立承擔資助對象篩選工作,使圖書館免于組織專家評議、資格審核、資助經費管理等工作,減輕了圖書館的負擔。
2.4創新生產模式:從單、雙盲同行評議到開放同行評議
同行評議的質量是期刊出版質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區別于傳統的單盲評議或雙盲評議,在開放同行評議(OpenPeerReview)機制中,作者和審稿人互相知道對方的身份。而且,評議者的審稿意見以及作者的回復連同最終論文一同發表。一批倡導徹底的開放理念的圖書館人視透明的開放同行評議為開放獲取出版不可分割的機制內核,因而共同創辦了采用開放式同行評議的開放獲取雜志IntheLibrarywiththeLeadPipe和Code4LibJournal。前者創刊于2008年,致力于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開放同行評價機制以踐行圖書館人的開放理念。其開放同行評議的過程始于文章主題的形成過程,該期刊的開放同行評議步驟。這種互動、透明、累進式的同行評議模式實現了作者、專家、讀者之間的學術對話,促成了學術交流氛圍的形成;幫助編輯追蹤評議與修改過程,根據意見一批倡導徹底的開放理念的圖書館人視透明的開放同行評議為開放獲取出版不可分割的機制內核,因而共同創辦了采用開放式同行評議的開放獲取雜志IntheLibrarywiththeLeadPipe和Code4LibJournal。前者創刊于2008年,致力于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開放同行評價機制以踐行圖書館人的開放理念。其開放同行評議的過程始于文章主題的形成過程,該期刊的開放同行評議步驟見表3。判斷稿件的學術價值,從而為后續處理做好準備;構成了更為嚴格的評審過程,促進了稿件質量的提高;縮短了開放獲取出版的過程,使之更為迅速地對學術研究產生影響,提高了學術交流的效率;肯定了評審和編輯的智識勞動對形成論文、創造思想的貢獻。研究表明,開放同行評議質量并不低于傳統評議模式,而且經開放同行評議的文章被引頻率更高。
2.5創新營銷模式:從粗放營銷到精細營銷
一般來說,傳統期刊和OA期刊都會利用報紙、期刊、網絡、新媒體等媒介,采用刊登征訂與征稿啟事、推送下期預告、組織讀者作者見面會等線下活動、舉辦征文比賽等方式來進行推廣。由于OA期刊不向讀者收取訂閱費,因而其營銷目的并不在于通過提高銷量來獲取利潤,而在于擴大期刊的讀者群和影響力,吸引更多優質投稿,繼而提升影響因子。傳統粗放式營銷往往局限于宣傳辦刊主旨、主要欄目、特色稿件,缺乏對期刊整體資源的整理與揭示,同時并不擅長與讀者進行即時互動交流,具有信息不全面、不完整、靜態性、單向性等特點,營銷效果并不理想。相比之下,圖書館可以在營銷的廣度和深度兩方面發揮更大的創造力,進行互動式、個性化、精細化的深度營銷。就廣度而言,圖書館可以通過網頁宣傳、手冊介紹、用戶培訓、在線問答、館員博客、文獻利用課程、專題講座等多樣化形式推廣OA期刊;就深度而言,圖書館擅長搜集、整理、描述、評價OA期刊資源,深入揭示這些資源的學習研究價值,并根據大數據進行用戶行為分析,以個性化的方式將其推送給有需求的用戶,同時追蹤利用效果。其初衷雖然旨在幫助讀者更高效地利用資源,但事實上卻更有針對性地擴大了期刊的讀者群。一些大學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利用LibGuides平臺將OA期刊資源融入學科服務中,實現OA期刊資源導引與共享。比如美國丹佛大學圖書館為哲學專業創建的LibGuides中設立了“經同行評議的開放獲取期刊”版塊,收錄了影響因子較高的15種OA期刊以及“開放獲取期刊名錄”中哲學類OA期刊的合集[9]。讀者點擊頁面中期刊名稱,便可獲得期刊的目次鏈接、投稿指南及官方地址,方便讀者獲取學術熱點動態信息。頁面左欄是對話框,讀者輸入姓名等相關信息后便可與哲學專業的學科館員進行對話。頁面右欄是該學科館員的檔案,包括照片、服務學科、提供讀者服務的聯系信息等。這些信息都便于讀者和學科館員進行即時溝通,同時建立長期交流,圖書館從而得以互動式、個性化、精準化地推廣OA期刊的資源特色。
3結語
綜上所述,圖書館通過創新OA期刊的運營主體、付費模式、資助方式、生產方式和營銷模式,為解決傳統OA期刊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案。其中,針對商業性OA期刊收取過高的文章處理費,圖書館通過對付費模式的創新,遏制了雙重付費、持續漲價等現象;通過對資助方式的創新,提高了資助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這兩者都最終有利于提高的速度和學術傳播的效率。針對某些OA期刊質量堪憂、聲譽不佳的問題,圖書館通過對同行評議方式的創新,采用互動、透明、開放的同行評議模式,事實上構成了更為嚴格的評審過程,促進了稿件質量的提高;通過對營銷模式的創新,擴大了期刊的讀者群和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優質投稿,繼而提升影響因子。而圖書館對OA期刊運營主體的創新,開展出版OA期刊的服務,則是圖書館把促進開放獲取發展和拓展圖書館職能相結合的有益嘗試。圖書館利用自有預算資金,挖掘特色館藏資源和研究力量,規避了傳統OA期刊收入模式潛藏的問題,如能再靈活采用上述圖書館擅長的開放同行評議和精準推廣模式,必將推動學術成果傳播效能最大化的實現。同時,開放獲取出版也為圖書館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是圖書館提高自身在學術交流生態圈中的可見性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在開放獲取出版過程中,期刊選擇與評價、期刊資助、自主開放出版、長期保存和開放利用、建立集成檢索利用機制等復雜工作都需要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力量予以支持。圖書館憑借其在信息傳播中的專業知識以及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定位,正是履行這個職責的最佳機構。這是對圖書館傳統職能的豐富和深化,是圖書館服務方式的新探索和新轉變,值得中國圖書館人予以關注、學習與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