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石油科技期刊的讀者群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科技期刊的讀者是期刊的客戶群,也是期刊生存的基礎。在市場經濟時代,讀者其實可以理解為期刊的“上帝”。期刊一經出現,就把讀者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國內期刊關于讀者的研究論文非常多,有的甚至把讀者放在了辦刊的中心位置。以讀者為中心的辦刊思路在很多期刊進行了實踐,也有一些期刊編輯對此持不同態度。我們在辦刊過程中,及與很多期刊編輯交流中發現,很多編輯還是從學科專業出發、從內容出發,大多并未考慮讀者的感受,特別是并未深入分析哪些讀者會對的論文會感興趣,如何根據不同的受眾進行論文編輯。筆者認為,讀者群落直接關系到科技傳播的范圍和效果,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科技論文的科普化在不同場合被提及,但是效果并不顯著,這主要是由于我們在讀者群落上尚需要認真的思考。讀者群落的分布非常重要,針對期刊的讀者群落在傳播方式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安排,將有助于擴大和提升科技期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同時也有助于更大范圍地科學傳播,推動科技創新。
1讀者群落分析
石油科技期刊是行業內期刊,長期以來著眼于國內的專業讀者。隨著期刊國際化和科技傳播的需要,受眾范圍在逐漸擴大,這無論對于科技傳播和科技期刊影響力還是科技成果的轉化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經過多年的辦刊實踐,筆者把《石油勘探與開發》的讀者分為國內本專業專家學者、國際學術界專業讀者、交叉或邊緣學科讀者、領導決策層讀者、現場產業技術人員讀者、行業基層讀者、社會讀者等。
1.1國內本專業專家學者
作為科技期刊,讀者群主要來自于本學科范圍內專家學者,他們即使讀者也是作者,同時也有很多是審稿專家,往往具有多重身份。《石油勘探與開發》的審稿專家就有上千個,編輯部幾乎每期的電子刊或者紙質刊均發送給他們,也包括相關領域的大學教授、油田技術骨干等。這類讀者是我們期刊的主要讀者,他們本身是本學科領域的專家,大多數時時關注本專業的研究進展,多數人對學術界的研究態勢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對于呈送到眼前的最新研究進展或研究成果抱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是經過統計,由于過去的紙媒受到經費的限制,并非都會訂閱所有的科技期刊,此外目前電子刊物的發送多數采用電子郵件的方式,受到通訊方式不全等原因,第一時間讀到新論文的這類讀者仍然只是少數。
1.2現場技術人員
石油行業專業讀者里還有大量在油氣田現場工作的技術人員,這類讀者具有扎實的石油勘探開發理論功底,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主要的工作是理論技術的應用為主,部分參與到科技研發。這類讀者大多數并不寫論文,但是對于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意義重大。他們是把科技成果應用到企業實踐的主力軍,關系到科技能夠實實在在轉化成生產力的問題,如何吸引這部分讀者是石油類科技期刊的重要工作。
1.3國際學術界專業讀者
《石油勘探與開發》是石油行業的權威科技期刊,肩負著爭取國際學術話語權的責任和使命。在中國石油公司走向海外和國際合作過程中,顯示中國的科技水平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完全能夠與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一爭高下,個別領域還有獨特的優勢。增加中國科技在世界學術界的顯示度和知名度,對于提高中國石油科學家的國際知名度并為中國石油公司在國際合作中爭取更多的經濟回報,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推動作用。
1.4領導決策層
隨著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施,決策層對于科技給予了高度重視。就石油公司而言,并非所有的有關石油領域的科技成果都能通過匯報的方式讓石油公司領導層了解,石油科技期刊在這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在辦刊過程中也注意到,論文能夠通過摘要和題目、標題等關鍵內容讓決策層迅速把握論文的創新點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不能及時傳遞最有價值的信息,不能提供高質量令人信服的數據,那么長期下去得到關注的機會將會逐漸減少,進而推動產業升級換代的作用也將降低。
1.5行業基層讀者
除了以上與石油行業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化起決定作用的讀者以外,本行業基層讀者也不可忽視。石油行業有幾百萬職工,他們對自己的行業充滿感情,盡管并非人人都是科研工作者,但是我們不能忘記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只有小學畢業,有時候基層技術工人的創造性也不可限量,他們比大學教授更深刻了解技術難題所在,他們對創新的渴求有時候更為強烈,一旦其創造性和潛能得到釋放,將成為一股磅礴的力量,推動科技成果落地,并使技術走向成熟和完善。
1.6交叉或邊緣學科讀者
專業期刊面向的讀者群通常是本行業人士,但是我們也要兼顧到復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需要,很多偉大的科技創新往往來自于交叉學科領域,如果科技期刊一味的考慮本專業讀者,而不關注交叉學科的讀者乃至于作者,有可能錯失很多重大的新突破,難以對科技發揮革命性的貢獻。過去石油天然氣工業主要專注于石油和常規的天然氣,20世紀80年代初,煤成氣和煤層氣成為學科交叉新領域,《石油勘探與開發》及時捕捉這一交叉學科發展動態,發表相關論文,為這類天然氣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推動作用。
1.7社會讀者
石油天然氣是個特種行業,社會上對其了解和認識主要來自汽車加油和廚房用氣。對于工業的血液的深入認識還是很少。科技期刊的專業性讓社會上對其關注度長期以來并不高,顯然我們需要改變這一現狀,爭取社會上更多的讀者群,一方面有助于推動其對石油工業增進相互的理解,同時也會潛移默化讓下一代對更多地了解石油天然氣工業,對這一行業的科技進步有所認識,不然多數人并不知道陸相生油理論其實是和兩彈一星一樣對新中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石油科技期刊有責任由義務讓社會了解到新的科技革命如天然氣革命將對環境和生活方式產生的顛覆性變化。
2面向不同讀者群的差異化服務方式
“期刊是為讀者服務的”,國際知名科技期刊《Sicence》的主編與本刊交流時說。面向讀者的辦刊思路日益為期刊界所接受。根據以上對石油領域讀者群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差異化服務,不同讀者關注的內容不同,接受的傳播方式也有差異。
2.1打造專業經典論文,得到專家學者和現場技術人員認可
對于本專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他們對于科技論文的創新性、科學性和嚴謹性都有很高的期待。沒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創新很難吸引他們的關注。因此,期刊在組稿、約稿和選稿方面著力優選有重大突破意義的創新成果,抓住引領石油天然氣行業重大發現和理論技術新進展,與相關領域的專家反復溝通,積極協助作者突出其創新點,以快速、高效的速度把科技重大進展展示給學術界。近年來,在線優先出版為快捷地推出論文提供了良好通道,期刊通過CNKI、維普及期刊網站多種方式聯合論文,使創新成果第一時間與學術界見面,受到了石油界專家的高度認可。此外,論文預出版之后,仍然需要反復打磨,力爭在圖表、數據、文字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科學嚴謹,爭取不留遺憾、少留遺憾,以工匠精神打造經典。讓專業讀者引用和應用成果的時候更加放心,也為作者研究成果的廣泛傳播奠定堅實基礎。
2.2符合國際規范和國外閱讀習慣,獲得國際學術界的持續關注
《石油勘探與開發》以中英文雙語同步全球發行,必須研究國際學術界的需求和閱讀習慣,期刊通過與愛思唯爾集團的合作,在英文翻譯和論文格式都按照國際慣例進行,每一篇論文都經過石油專業的專業翻譯把關,并經過編輯部的資深專業翻譯多次審核,并與反復作者溝通,力求讓讀者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對于國外來稿,編輯部把全文翻譯成中文后,反復審讀,對論文的研究成果、創新點和文字表述和圖表關系都進行多次篩查,以確保論文質量、合乎邏輯和可讀性。此外,每半年發給國際上知名學者對英文版進行審讀,提出改進意見,以期更加貼合國際讀者的閱讀習慣。通過多重措施,期刊英文版迅速為國際學術界所接受并加速傳播,2016年較2015年的下載量增長35%,2017年的下載量較上年增長了175%,3年來,讀者從86個國家和地區攀升到94個,而且以歐美國家的下載量增長最為迅速,顯示了期刊在國際主流學術圈快速增長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2.3引領行業科技發展,影響領導決策
石油行業與國家能源和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石油科技期刊直接為科技產業化服務,很多革命性的理論技術常常受到石油公司領導決策層高度關注。作為石油行業的科技期刊領頭羊,經過多年的辦刊實踐,得到了國家和公司層面領導層的認可,期刊每期都要報送到國務院辦公廳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領導。近年來,編輯部密切關注全球石油天然氣領域的重大突破和理論技術進展,主動組稿約稿,引進國際知名學者撰稿。對于已經得到學術界認可的理論技術前沿,及時與國內外學術權威、院士取得聯系,組織綜述性論文,系統闡述學科發展和前沿趨勢。對于國內亟需了解的學術前沿,有意識優選此類研究方向的優秀稿件優先發表,及時傳遞最新的科技前緣進展。此外,在發行方面,編輯部對于關鍵的油田產業部門,以紙質和電子期刊雙贈送的方式增進與產業部門的聯系。目前,期刊已經逐步成為集團公司領導層和油田領導層案頭不可或缺的科技期刊之一,主管技術部門的技術總師對期刊的投稿熱度也逐年攀升。
2.4促使學科交融,促進科技成果落地
交叉邊緣學科和行業基層讀者這兩類讀者是需要科技期刊擴展的讀者群,邊緣學科通常不一定會關注,但是由于技術發展的需要,他們會主動查閱相關文獻。因此,在作者論文的內容安排上需要適當考慮到普適性,也就是爭取能讓更多的學科學者受到啟發或受益。狹義的科普是把科學知識淺顯化,更多的考慮青少年;廣義的科技傳播則是需要考慮不同學科知識的交融,則不宜局限于本學科的研究成果闡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適度發散思維,有可能會產生一些思想的碰撞和共鳴。此外,讓基層默默實踐的讀者能夠在有興趣的情況下有所收獲,也是科技期刊需要考慮的。特別是對于石油行業而言,基層有百萬級員工,往往是萬眾創新的主體。讓最前沿的科技進展向他們推送,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2.5全媒體傳播科學,科技惠及社會
社會讀者對于科技輿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石油員工還是社會民眾,對科技重大進展都很關注,但是由于專業性過強,概念生僻等多種原因,導致石油科技傳播受到限制。如何讓石油科技變得有趣,不僅僅是科普的課題,也是科技期刊面臨的科技傳播課題,目前我們很多石油科技期刊通過微信、朋友圈、頭條號、科技論文的科普改寫等,讓石油科技和石油人物生動起來,更貼近經濟生活,更容易理解。如果樂于進一步深度研讀,可以進入期刊網站查閱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