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期刊論文對編審者的要求,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編審者的責任是選好題,把好關、出好刊。編輯、作者、讀者均希望編審者盡心盡力當好“伯樂”,做好“嫁衣”,為促進學術交流,傳遞科技信息做出貢獻。
1.編審者必須對本刊的辦刊宗旨、目的、作用、讀者“對象”、“稿約”要求以及編排有較全面的掌握,這樣才能高站位的站在刊物的立場上掌握選稿的標準,較好的決定論文的“用、修、退”。
2.切忌審稿不認真、不細讀或不認真修改的工作態度
反對“走馬觀花”式的審稿方法,要求每篇文章,都要逐字逐句地過目,做到好論文不從自己手中漏掉,不讓不符合要求的論文在刊物中發表,編審者要注重維護期刊自身的榮譽,確保期刊的生命力的可持續發展。
3.掌握最新信息
論文是否被采用,多數取決于論文的學術水平。衡量論文水平的高低常與國內外同級、同類期刊發表的論文做比較。要求編審者對國內外有關期刊,特別是本專業期刊的學術水平、進展動態有較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在審稿時不滿足于表面的認識,也不會因知識老化而抓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把“芝麻”看做“西瓜”,避免造成好稿不用,劣稿刊用,他刊不刊用本刊錄用的錯誤。
4.全面負責把好質量關
作者要對自己的論文負責,編審者同樣要對自己審改篩選的論文負責,不能把“文責自負”理解為作者的事。事實上作者和編審者都要對讀者負責,對科技期刊質量和社會負責,對期刊雜志負責。編審者要注意論文的技術、質量、文字水平三者的全面綜合審核。
5.優秀論文的發掘
對優秀論文的發現和發掘是從眾多的來稿中選出有刊登價值的論文及刊登。但我們的任務不僅是選擇已經成為成品的優秀論文,而且要對大量的出于一般普通作者之手的論文進行發現和發掘,有些論文看來尚不夠完善,但確有可取和發掘的余地,這就需要我們編審人員有膽識、有眼力,持關心和負責的態度,像從沙中淘出金子一樣的去發掘,只要有一得之見,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我們就應該積極的給予精雕細刻,修改加工,推薦刊用,絕不能求全責備。
6.當好“伯樂”、為作者做好“嫁衣”
編審工作是腦力勞動,是一項既光榮而又繁瑣的工作。本刊收到的來稿中不少論文存在以下問題:①文獻不熟,信息不靈,作者對自己論文的“三性”不能作出自我評價,因而有較大的盲目性;②所總結的臨床經驗缺乏新見解,而是一些常規知識的重復或較簡單的分析總結;③實驗和臨床研究設計不科學、不合理,不規范,撰寫出的論文不符合規范標準因而難以采用;④論文冗長,前后重復,層次不清,邏輯混亂,圖表繁多,統計表格不嚴謹,參考文獻著錄不規范,錯別字多等;⑤有的作者在書寫時用詞不當,文字敘述病句較多,使編審者加工修改難度大。有些作者缺乏基本的寫作知識,無論從用詞,敘述,數據處理等方面都難以達到規范要求。上述情況我們有責任給予幫助和指導,使作者懂得如何撰寫論文,如何組織或收集資料,如何用統計學方法分析撰寫論文等。從而提高作者的論文撰寫水平。
7.編審人員的職責
要做好論文的審讀工作,要求編審者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審讀時要慎重評價,認真發掘,細心揣摩,把經驗和心血傾注在編審工程中,為作者做好“嫁衣”,甘當無名英雄,做到審稿時堅持平等相待,不以“名人”取稿,嚴格把關,不徇私情。要發揚主動精神和認真的工作態度,無論初審、復審、終審都要發揮積極主觀能動性,認真負責地對論文作出客觀嚴肅的評價,提出正確合理的處理意見;編輯、審稿編委與作者對論文持有不同見解時,應互相尊重,共同商榷,力求統一和妥善的處理意見,以對作者負責的態度,對科學認真負責的精神,搭建起作者,編者,讀者三者之間的橋梁。總之,醫學期刊論文的編審工作是一項繁瑣,精細,認真的工作,在編審工作中要有認真負責的的態度,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底蘊深厚的的文字功底,融會貫通的規范標準,一絲不茍的審讀責任,滿腔熱忱的敬業精神,這些是做好審讀工作的基本條件。一個優秀的審讀者就是一個精雕師,一個期刊雜志有高水平的編審者,是雜志生存的根本,是把期刊辦成優秀一流水平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