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英文科技期刊辦刊現狀,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引言
指出:“要加強優秀外文學術網站和學術期刊建設,扶持面向國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論文生產國,但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被發達國家壟斷。我國每年為國外期刊輸出大量優秀論文,支付巨額版面費。因此,建設一批國際引領性學術期刊受到國家高度重視。2013年以來,中國科協聯合六部委斥巨資實施兩期“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重點資助一批優秀英文科技期刊,英文科技期刊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英文科技期刊規模不大,由于語言優勢,成為中國期刊面向世界“走出去”的主力軍,也是中國期刊國際化發展的重中之重。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統計,2016年我國共有英文科技期刊307種,其中被SCI收錄133種,占43.32%。為深入研究我國英文期刊辦刊現狀,傾聽辦刊人的觀點與心聲,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英文科技期刊辦刊規律與國際化發展策略,本項目組依托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開展了“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現狀問卷調查”。基于調研結果,揭示英文科技期刊的辦刊現狀與發展瓶頸,提出國際化辦刊的對策建議。希望能夠對期刊管理者和辦刊人提供參考和啟發,推動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整體健康發展。
2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圍繞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進行設計,涉及期刊基本情況、期刊內容、出版平臺、26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出版模式、國際化發展策略等方面。2016年9月,在首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高層座談會(武漢)現場發放問卷。參會代表主要來自《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中國際影響力位居各學科前列或進步迅速的英文科技期刊,保證了受訪期刊的學術水準。考慮到巨大的數據統計處理工作量,共回收50份有代表性的期刊問卷。問卷填寫人均為期刊編輯部工作人員,包括主編/副主編、編輯部主任、編輯。使用SPSSStatistics22.0和Excel2013進行數據統計分析。50種英文科技期刊的學科分布廣泛,涵蓋理工農醫領域的30個《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二級學科類目。創刊年覆蓋1952年至2015年的64年,新老期刊分布適當,近10年創辦的新刊共20種,占40.00%。34種期刊被SCI收錄,占68.00%。根據JCR(2016版),其中影響因子Q1區6種,Q2區7種,Q3區13種,Q4區7種。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16版)》的期刊國際影響力數據,其中26種刊進入科技類期刊TOP5%,11種刊進入科技類期刊TOP10%。這些評價指標均高于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整體平均水平,因此,樣本期刊可以代表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各學科的優秀群體。
3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分別從經費、稿源、人才、平臺和OA出版幾方面對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進行歸納分析。為使研究更具對比性,將34種SCI收錄英文科技期刊(簡稱“SCI期刊”)與16種非SCI收錄英文科技期刊(簡稱“非SCI期刊”)進行重點對比分析。
3.1辦刊經費主要依靠基金資助與主辦單位撥款
問卷調查顯示,英文科技期刊的辦刊經費主要來自于國家基金項目資助和主辦單位撥款(表1),這兩部分經費來源占到辦刊經費的70%—80%,而版面費、訂閱費、廣告等收入只占很小比例。SCI期刊平均每年辦刊經費為105.12萬元,主要依靠基金資助(占總經費的44.76%);而非SCI期刊平均每年辦刊經費為61.31萬元,主要依靠主辦單位撥款(占總經費的59.25%)。版面費收費標準參差不齊(圖1),從每篇1000元以下至10000元以上差距懸殊,以3000—5000元居多。SCI期刊的版面費明顯高于非SCI期刊,成為其第三大經費來源,頂尖SCI期刊的單篇版面費達萬元以上;非SCI期刊單篇版面費均在5000元以下,近半數免版面費。從整體來看,英文科技期刊的經營收入不能抵償國家和主辦單位的資金投入,尚不具備在國際出版市場中獨立生存的能力。
3.2缺乏優秀稿源成為制約英文科技期刊發展的瓶頸
優秀稿源是期刊學術質量的保障,40.00%的受訪期刊認為稿源缺乏制約其國際化發展,非SCI期刊的稿源不足情況尤其突出。如表2所示,SCI期刊的年平均載文量為151.36篇,而非SCI期刊僅為66.88篇。82.35%的SCI期刊自述稿源充足,而非SCI期刊只有53.55%認為稿源充足。相應地,SCI期刊的平均稿件錄用率(26.64%)也顯著低于非SCI期刊(45.13%)。由于沒有穩定的投稿,非SCI期刊更依靠約稿來獲取優秀稿源,約稿率達到50%以上的非SCI期刊占到四成,個別刊甚至達到80%—90%;而SCI期刊的平均約稿率僅為19.67%。SCI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普遍更高,能夠吸引更多海外稿源,海外稿源比例達到平均39.72%,而非SCI期刊為27.88%。海外稿源以10—20個國家居多,SCI期刊的國家數幾乎是非SCI期刊的兩倍。57.78%的期刊認為海外稿源質量并不優于國內稿源。因此,海外稿源比例可以從一個側面體現期刊的國際化程度,但不能以此評價期刊的學術水平。
3.3國際化辦刊隊伍建設是提升期刊國際影響力的關鍵保障
英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化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辦刊團隊。問卷調查顯示,93.88%的期刊認為國際化的主編、編委與編輯團隊是提升期刊國際影響力的最重要因素,其他依次為海外宣傳(65.31%)、國際出版平臺合作辦刊(53.06%)及OA出版(44.90%)。英文科技期刊對于專職編輯的綜合素質期望甚高,認為應具有國際視野(89.80%)、專業學術背景與國際化辦刊經驗(87.76%)、較高的英語水平(85.71%),此外還需具備嚴謹認真的態度、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溝通公關能力等優秀個人特質。從這幾項素質要求來看,具有海外背景與對口專業背景的高學歷人才是理想人選。半數期刊認為編輯部人才缺乏是制約其國際化發展的瓶頸。問卷調查顯示專職編輯的背景構成如表3所示,90.68%具有碩士以上學歷,88.28%具有學科專業背景。SCI期刊編輯的學歷背景更優,博士過半(52.40%),高出非SCI期刊12個百分點,海歸比例(32.45%)也顯著高于非SCI期刊(20.21%)。從期刊主編的學術背景來看,平均58.00%為院士;44.00%擔任國際重要學術組織成員;30.00%擔任其他國際期刊編委。從編委情況來看,平均編委人數67.37人,平均海外編委31.42人,編委國別平均12.20個。主編與編委的幾項內容,SCI期刊均略勝一籌。受訪英文科技期刊普遍重視隊伍建設,人才流失與新人缺乏狀況很少。70.00%的期刊對編輯人員提供較多培訓機會,83.67%的期刊提供出國交流培訓機會。64.71%的SCI期刊有計劃地引進和培養新人,而非SCI期刊僅為31.25%。21.21%的SCI期刊經常有出國培訓交流機會,而非SCI期刊僅為12.50%。問卷反映出一些期刊主辦單位存在“重科研、輕編輯”現象,期刊編輯的個人職業發展困境依次為職稱難、工作壓力大、收入低和編制難。
3.4普遍與國外出版社合作辦刊,依托國際出版平臺“借船出海”
問卷調查顯示:87.50%的受訪期刊與國際出版平臺合作辦刊,依托國外數據庫和學術出版平臺進行期刊出版與傳播,SCI期刊的合作辦刊比例高達90.63%。“借船出海”已成為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普遍辦刊模式。少數期刊未與國際出版社合作,主要出于經費不足、內容保密、時機不成熟等原因。受訪期刊對于與國外出版社合作辦刊的利弊有客觀認識,認可“借船出海”能夠提升期刊的國際顯示度(100%);希望借此學習國外先進出版經驗(70.73%);打造期刊國際品牌(58.54%);提升影響因子(43.90%)。主要依靠國外出版平臺進行網絡出版,此外還看好其國際采編審發服務系統和國際宣傳、國際數據庫收錄等服務。費用問題是與國際出版平臺合作的最大不利因素(68.75%),其次是自主版權問題(35.42%)和對國內期刊市場的沖擊26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22.92%)。其他弊端還有:將來不再合作時需要轉型;數據安全隱患;長期保存問題;期刊的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割裂等。與國際出版平臺合作辦刊之后,論文版權有三種歸屬情況:期刊編輯部(77.50%);作者(20.00%);海外出版商(10.00%)。可見目前大多數期刊與國外出版社合作之后仍擁有知識產權,版權外流不利于期刊長遠自主發展。
3.5OA出版:普遍認同開放獲取出版方式,經費是制約因素
英文科技期刊大多接納OA出版理念,普遍認同OA出版模式的優勢。大多數期刊認為OA出版有助于提升期刊國際影響力(68.00%),是期刊出版的趨勢,需要跟上(56.00%);僅4.00%的期刊認為OA出版會導致論文質量下降,不利于期刊長期經營發展。已有68.00%的期刊以不同方式開放獲取,其中全部論文提供不限范圍且永久免費獲取的模式占29.37%。SCI期刊的OA出版比例為73.53%,非SCI期刊為56.25%。在當前的期刊評價體系中,這個統計數據表示國際影響力高的英文科技期刊更青睞OA出版。OA出版模式需要高額經費支持,政府基金資助是最重要的OA經費來源(68.57%),其次依靠作者付費(37.14%)和主辦單位撥款(34.29%)。在尚未OA出版的期刊中,經費是主要制約因素,62.50%的期刊有OA出版意愿,但無力支付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