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術不端防范意識和能力培養方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筆者初入期刊編輯部時,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認識僅停留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檢測結果中,直到看到大量中國學者稿件被撤的消息,聽到朱邦芬院士擲地有聲地說“科研失去誠信,亡科學亡天下,維護科研誠信,科技期刊編輯義不容辭”,才發現學術不端行為竟如此多樣,驚嘆自身對學術不端行為及其危害認知淺薄之際,有意加強了對學術不端行為表現和防范措施的學習。回顧個人一步步了解學術不端行為并應用到工作中的經歷,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培養并增強科技期刊編輯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意識和能力。
1入職培訓,樹立意識
學術不端行為不但破壞正常的科研出版活動,而且造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浪費,扼殺科研創新活力。如果等著靠編輯新人自己突然發現學術不端行為再開始防范就為時已晚。防范意識通過一次培訓即可建立,因此,對新入職的編輯進行系統的學術不端行為認知培訓是樹立防范意識的極佳時機,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期刊編輯部有必要幫助他們在工作起步時就樹立防范學術不端行為意識。
2定期宣傳,強化意識
期刊應定期宣傳學術不端行為的危害性,以防止編輯因職業倦怠而放松警惕,否則,懈怠稿件初審工作,就會使信息審查變成一種形式。不斷強調編輯防范學術不端工作對科研出版活動秩序、科研進展、國家的富強乃至人類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積極引導、鼓舞編輯不應因工作只是“為人作嫁”而自苦。期刊應發揮宣傳工作的核心價值,充分激發編輯的職業使命感,以促使編輯從被動工作到積極主動去研究學術不端,尋找對策,進而達到強化編輯防范學術不端意識的目的。
3注重傳承,提高能力
期刊應重視期刊人應對學術不端的經驗,歸納前人遇到的各種學術不端現象,組織編輯系統學習學術不端的特征、識別方法和應對策略,共同探討,出謀劃策,取精華棄糟粕,不斷傳承下去,以指導期刊編輯的工作。跟進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對出版問題的信息更新,不斷研究學術不端新現象和防范對策,掌握應對變種學術不端行為先機,化被動為主動。要注重編輯專業知識的積累,鼓勵編輯多參加學術會議、跟進學術進展、廣泛閱讀學術論文,提升對學術論文的判斷能力,才能在排除學術不端行為中走得更遠。期刊編輯部還可以適時分離科學編輯與技術編輯的工作內容,讓科學編輯有更充足的時間審查稿件,履行防范學術不端的職責。
4建立問責機制
國內期刊刊出學術不端稿件被曝光后的動作通常只是撤掉該篇稿件,有些期刊會刊登一個撤稿聲明,有的甚至連撤稿聲明都沒有。期刊照常出刊,既不被處罰,也無須整頓,基金資助一分不少,該是核心期刊還是核心期刊,學術不端稿件對期刊評價和期刊本身沒有任何影響;因此,期刊對作者的學術不端行為不以為然,期刊無所謂的態度也是導致編輯防范意識薄弱的原因之一。期刊對一些學術不端稿件的刊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期刊評價機構應該建立期刊問責機制對期刊施加一定的壓力。一旦某個期刊刊出的論文被人舉報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經查證確鑿無疑,期刊應受到一定的處罰。比如撤銷期刊榮譽,從核心期刊目錄中剔除數年以觀后效,國家不予資助,科研單位、高校、科研發展規劃單位數年內不認可在該刊發表的論文等。若如此,期刊自然而然不敢對學術不端行為掉以輕心,必然加強對編輯防范意識的培養,設立獎懲制度,促進編輯主動增強排除學術不端行為稿件的意識和能力。
5結束語
學術期刊有科研論文是否值得傳播的決定權,也要承擔挑選高質量、高水平科研成果,防范學術不端的責任。作為學術論文信息的審查者和挑選者,期刊編輯應該及早培養良好的防范學術不端的意識,提高自身的識別能力,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把好科技期刊內容質量的審查關,為國家科學技術研究的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