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科教學民族文化元素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引言
學科教學指專業內容教學,目的明確,針對性強。然而,目前中國學科教學的特點十分明顯,學科之間獨立性強,基本沒有連接,模式十分單一。各學科在內容上各自為政,嚴重割裂學生的學習思維和邏輯,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這種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信息傳播和信息接收的模式,兩者發展和前行速度的不平行嚴重滯礙學生文化素質的養成和文化教育方式創新。國家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中學和地方行政部門借用國家資源創造政績和形象工程的手段,嚴重忽視教育的本質和根本宗旨。面對這些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必須正視問題,合理舉措,主動改善目前文化素質教育空缺的現狀,防止學科之間極度分化。努力營造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氛圍,完善教學制度和教學方案。增加辦學的靈活度,不斷全面推進學生素質教育和傳統民族文化教育相結合,這是地方教育部門和政府面對的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教育業界爭議較大的問題。
2.民族文化的內容
2.1民族文化的定義
民族文化在定義上涵蓋了各個民族的發展歷史和文化傳承的特點及各個民族文化表達的差異性。民族文化從性質上又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代表著各個民族歷史的發展水平,社會文明程度和工藝技術的發展狀況。深層次地理解民族文化,需要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起源、繁衍和傳承,它是民族不斷發展和賴以生存的根基,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所在。另一個比較現代的補充是氣度文化,它反映了本民族歷史傳承而來的規定、行為規范和約束機制。
2.2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
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語言、文字、藝術、宗教信仰、哲學內涵和社會風俗及傳統節日。民族文化中語言的表現力是顯而易見的,民族的歷史、口頭的文學、傳統的歷法、醫學藥理、科技發展和技術運用等,都是常見的民族文化語言表現力的直接反映和信息反饋。在技術落后的年代,語言是文化傳承的主要手段,是民族文化表現和彰顯獨特魅力的基本方式。民族文化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來自于民族文化的歷史積淀和文化的深厚底蘊。對民族文化表現形式的把握有利于學生掌握民族文化的內涵,有利于學科之間融合,對未來素質教育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2.3民族文化的作用
民族文化的作用意義深遠。就民族發展和自身繁衍來說,民族文化維系著民族物質和精神并不斷涵蓋其廣泛的內容,促進自身不斷發展。民族文化反映了本民族獨特的文化資質和歷史的發展進程。民族文化從社會角度說是一種意識形態,是本民族政治基礎和經濟發展現狀的集中反映。民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激發全民族的愛國情懷,能夠激勵各民族團結起來應對外界的侵犯和維護自身形象。特別是對外交往中,民族文化具有的獨特情懷能夠讓本國人民自發走到一起,團結一致,共抵外辱。在階級社會中,民族文化體現著大眾追求自由和權力,追求個人發展,追求全民利益的反抗壓迫精神和追求社會幸福的毅力。
3.學科教學融匯文化元素
3.1學科教學的缺陷
學科教學的重要性造成全社會在態度和意識上的錯誤理解和盲目跟風,最典型的例證就是每年的中高考。在家長看來,十幾年的教育和培養只是為了應對中高考,這種病態的社會風氣已經深入中國百姓的根髓里。這是教育的缺失,也是社會文化傳承的缺失。這種教育風氣極大地影響著中職學校教學,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必須重視這個嚴重影響中國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問題,糾正觀念,從根本上理解學科教學的缺陷,從本質上理解中國民族文化的內涵和重要性。
3.2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民族文化
在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和社會文化現狀及學科教學的缺陷之后,應當樹立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和自我教育提升的意識。完善文化教育相關制度和考核政策,深入開展民族文化學習和傳承活動,發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學校是學術和思想傳播交流最迅速的地方,是學科教學的基地和人才教育的第一線,學校應當培育全民學習的風氣,深刻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積極進行教學內容論證和更新完善,將民族文化作為連接各個學科的精神紐帶,加強學習和社會實踐,從本質上改善學生民族文化缺失的現象。另外,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參與其中的人更多,影響的人更多。社會各界精英和行業領頭人要致力于民族文化傳承和教育學習,以點帶面,激勵廣大社會群眾參與民族文化的學習和傳承保護活動。積極營造全民參與和全民維護的風氣,從思想上根除學科教學盲目跟風和淺陋的成功學追求。只有這樣,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地融合民族文化教育和文化素質教學。
4.民族文化元素滲透的必要性
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針對當前社會民族文化素質的缺失說明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4.1學生文化素質缺失
社會中相當一部分技術人才在專業上的水平能夠為其提供較大的發展空間,綜合能力很好,然而他們自身民族文化知識的欠缺阻礙了全面發展的進程。甚至在再教育和技能培訓中,由于民族文化的缺失導致很多技術性人才失去個人能力施展的平臺。類似的情形發生在中職學校教學中,學生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明顯提高,職業所需的技術和技能有很大的缺漏,這是中職學校在教學和管理上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學生文化素質缺失是影響中職學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影響中職學校辦學的一個障礙。
4.2民族文化貫穿人生發展
民族文化發展貫穿學生一生成長和發展,良好的文化底蘊積累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缺點。民族文化的積累可以幫助學生在各種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式,幫助學生在職業生涯中表現更出色,取得更大的社會成績,獲得更大的幸福感。
5.結語
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個人,都應當重視民族文化的學習和積淀。傳統民族文化的元素已經深入中華文化的根髓之中。作為當代有理想有技能的年輕人,不僅要注重自身專業能力培養和實踐,還要注重民族文化學習和實踐。良好的民族文化知識積累有助于個人社會角色的定位,有利于個人優秀習慣的養成。學校是民族文化傳播的主渠道,應當明確民族文化學習與傳承的意識,從內容和方法上努力探索,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和見聞。
作者:馬文斌 梁俊玉 李芋霖 岑釗 韋莉 甘權海 單位:百色市民族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