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民族文化道德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道德教育本身是一種文化
從文化的本質上看,道德是人類的一種人文創造。這里說道德是一種人文創造主要是基于人類創造的道德較好地處理和維持了社會中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人類社會中有著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道德就像一種粘合劑,改善著人類社會的各種關系。道德對人類社會的調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道德可以引導人們深刻地認識自身與外界。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以擔負起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并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各種道德規范和道德原則,從而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自然生活。二是道德可以調節社會之中人們各種關系與矛盾。人類社會是一個群居社會,群居的人們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在這之中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些矛盾需要借助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通過道德來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臻于完善與和諧。三是道德作為衡量社會關系中的善惡標準,可以促成個體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道德教育主要是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道德對人類社會的這些調節作用既顯示了人類創造道德的智慧,也突顯了道德本身的人文特征,道德是人類的一種人文創造。從文化的結構上看,道德是人類文化結構中的深層要素。道德是人們對事物所持的善惡、好壞、優劣的根本看法,在其本質層次上它是一種價值觀。價值觀是人類文化的深層要素,是人類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價值觀念是行為規范的內在根據和理論基礎,行為規范是價值觀念的外在表現和必然要求。道德作為一種價值觀,它是人類文化中最基礎、最核心的內容。克拉克洪指出,價值觀最為重要,因為對人類各種族、民族文化而言,價值觀念是其文化得以存在延續復制的核心因素,而價值觀恰恰是道德的關鍵所在。對人類社會而言,人的發展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延續,其核心是德性的培育與生成。道德作為道德主體在理性層次上對客觀存在著的道德關系的一種自覺反映,是文化結構中的深層因素,是人類品性和人格的沉淀物。總體來說,道德不但本身是一種文化,而且道德更是文化結構中的深層因素、是文化的核心。
二、文化對道德教育具有決定意義
文化傳統決定著道德教育的內容。道德作為人們之間社會關系的反映,受制于一定的生產關系和文化傳統,有什么樣的文化傳統就有什么樣的道德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及其價值體系是文化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也即文化系統制約著道德教育的內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往往具有其不同道德觀念和道德文化傳統。從世界上看,世界不同民族因其文化背景差異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內容和道德精神。西方信仰文化背景下人們的道德具有一種追求自由、博愛、民主、平等的道德原則,而又把這種道德歸于上帝或神的啟示。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其道德內核體現為“仁”,孔子說仁者愛人,中國傳統文化決定了“仁”這一道德教育特定內容。所以古代有“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之說。世界各民族如此,一個國家內部各民族也如此。在一個國家內部由于各民族地域和生產生活差異,各民族內部形成了各自不同道德關系和道德內容。文化傳統決定著人的思維方式。因為人是文化性的存在,語言、神話、宗教、倫理和藝術等文化樣式既是少數民族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少數民族自身的生存方式。不同人類群體的生存狀態和生存方式是獨特的,有時甚至讓人難以理解。這不僅是因為某一群體把握世界和自身生存的方式與我們有別,更為根本的是這一人類群體在理解和把握世界中蘊含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一般而言,一個文化群體的思維方式是相對定型的,并為這個文化群體共有。因此在道德教育中,需要深入教育對象的文化傳統,把握教育對象及其群體的思維方式,只有深刻把握教育對象思維方式的特點,根據教育對象思維方式的特點采取有效的道德教育措施,才能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道德教育包含著道德知識的培養和道德情感的熏陶以及道德意志的磨練,因而貫穿著一定的思維形式與思維方法。在道德教育中,不能僅停留在對某一群體把握世界的方式及其自身生存方式的把握,更為重要的是要透過這些把握世界的方式對隱藏在這一方式背后的思維方式的理解。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的實踐活動方式是怎樣的,人的思維方式大體也就是怎樣的,個體的思維方式取決于個體所處的環境以及所從事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道德教育需要深入教育對象文化之中,把握教育對象群體思維方式,才能有效地開展道德教育。文化傳統決定著德育環境。一般來說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產生的法律、道德等社會意識形態及其社會風俗習慣,為人們設計出道德行為規范,形成道德環境,制約和影響著人們的言行。個體的道德品質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傳統形成了不同的道德教育環境。對少數民族來說,由于各自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風俗、風土人情和語言文化,其獨特的文化環境影響著個體道德品質的生成。由于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制約,而道德教育環境又決定于一定的文化傳統,因此道德教育必須植根于這種文化傳統,深入文化傳統內部才能把握住道德教育環境的特點以及影響環境的因素,以更有效地開展道德教育。文化傳統決定著道德教育的方法。道德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在對受教育者開展道德教育過程中,為實現道德教育目標、傳授道德教育內容所采用的與其相適應的方式和手段。道德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方法去達成,如果只是制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標,甚至有了科學的教育理論,但是如果方法不正確,就會導致預設目標難以達成。道德教育實踐也反復證明道德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到道德教育的效果,在其他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由于教育者各自采取不同的方法,最終形成的道德教育效果完全不同。只有在具體道德教育實踐中采用適合教育者、適合教育內容的方法才能使道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總體來說,在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方法對于消化教育內容、提高教育效果、促成教育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三、結語
總體來說,道德教育是將一定的道德標準、道德原則及其價值內涵傳遞給教育對象的實踐活動。在這過程中由于道德及道德教育本身屬于文化的一部分,道德教育需要深深扎根于文化之中,有意識地從文化的視角開展道德教育,才能促進教育對象道德素質的生成,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洪雁 單位:湖北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