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論民族文化網絡傳播中的話語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政府網站話語權
政府網站作為少數民族事務、公布新聞的網站,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此,以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宗教網為例,可看出少數民族政府網站的傳播內容和話語權的表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宗教網是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委員會部門的網站,該網站主要包括“組織機構介紹、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政策法規、調查研究、八協工作、蒙古語文”幾個分欄,除此之外,該網站在首頁上設置了“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民貿企業、民族團結”四個專欄和便民服務、網站滿意度反饋幾個部分。
在網站首頁從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一年的54條政府要聞中,會議新聞占22條,政府官員調研新聞19條,慰問新聞6條,表彰新聞4條,政策新聞2條??梢钥闯鲈摼W站以政府公務新聞為主,不涉及民眾新聞和批評性新聞。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少數民族網站的新聞傾向于國家政策法規的貫徹實施和地區特色工作的開展,民生新聞較少、且新聞性不強。
2.傳統媒體網站話語權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傳統媒體紛紛上網,因特網開始發揮大眾傳播媒介的作用。我國大型的新聞網站有共同的特征:時效性強,頁面豐富而緊湊。下面我們以內蒙古新聞網為例,淺析傳統媒體網站的內容和話語權流露。內蒙古新聞網由內蒙古互聯網新聞中心創立,是經國務院新聞辦批準的自治區唯一一家重點新聞網站?;ヂ摼W新聞中心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整建制劃歸內蒙古日報傳媒集團。該網站內容包括“內蒙古新聞、政務、國際國內、民族文化、道德法制、自然地理、文體娛樂、草原社區、影像日記”等10多個分欄,現有20個行業頻道、33個盟市旗縣區頻道。
在網站首頁有各地區新聞頻道的鏈接,并設有新聞搜索、地區聯盟活動展示鏈接、部分廣告和公司網站鏈接。網站表現形式除傳統的文字新聞外,兼有圖片和視頻新聞,并獨辟論壇以供網民討論。通過以上對該網站的內容分析,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傳統媒體網站新聞內容豐富、時效性強,關注與百姓生活切實相關的新聞,將政府政策、少數民族文化以新聞背景形式傳播,并間接肯定政府對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視,關注與網民的互動,有部分商業性,批評性報道較少。
3.商業網站話語權
少數民族文化傳播并不是他們的義務,但這些網站是否應該承擔部分文化傳播的任務,有待商榷和考量。在此,僅以搜狐網為例,可看出少數民族文化在商業網站傳播的內容和話語權流露。搜狐網主頁包括新聞、體育、娛樂、財經等20個分欄,在搜狐網首頁還包括“創業商機”、“商訊動態”等小專欄,放在分欄新聞的右側。
在首頁的上千條新聞中,沒有找到有關少數民族的新聞和“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容。由以上分析統計可以看出,商業網站對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播的責任意識較弱,這些網站關心的是自身在互聯網競爭中的生存能力,并因此關心所提供信息的市場效應,因此,此類網站與本文例舉的其他傳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網絡具有本質的不同
二、結語
綜上所述,以設立者作為考量依據,這四類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網站基本可以囊括現今少數民族文化網絡傳播的主要形式。這四種網站傳播特點各異,文化傳播的效果各有優缺點。
以訪問量和傳播廣度來看,傳統媒體網站和商業網站訪問量最多,傳播最廣,精英網站最差;以民族文化為目的,最能體現文化傳播的是個人網站,政府網站其次,傳統媒體網站再次,商業網站最差;以新聞時效性來看,傳統媒體網站在少數民族新聞傳播上有不可動搖的作用。4種設立者代表的權力不同,擁有的資源各異,想通過互聯網傳播所達到的目的也不同,因此才會造成現在少數民族文化網絡傳播良莠不齊、復雜難尋的情況。怎樣綜合這四者的優勢,取長補短,讓全國網民及少數民族同胞真正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對于少數民族的了解不止于表面和片面,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笱
作者:李聞 單位:貴州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