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民族文化傳播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給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契機,民族文化在這種環境下逐漸適應新媒體,開始廣泛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下,民族文化的傳播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難度,同時也需要抓住新媒體帶來的機遇。文章主要通過分析新媒體對民族文化傳播的影響及這個過程中民族文化傳播遭遇的困境,探討新媒體視野下民族文化傳播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民族文化傳播;策略
就我國的文化來說,其中包含不同民族的特色,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有較長的歷史,豐富了我國的整體文化。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個民族的文化開始大力發展,不僅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開展提供了較強的基礎,還為經濟的整體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根基。在新媒體時代不斷發展下,民族文化的傳播開始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為了加強我國整體民族文化給時展帶來的積極作用,就需要對新媒體視野下的民族文化傳播途徑進行探討。
1新媒體對民族文化傳播的影響
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主要以數字媒介技術平臺為基礎,注重形式的新穎,這種基礎概念與民族文化的傳播存在一定的沖突。我國在發展新媒體的過程中,較快地衍生新興事物,導致民族文化加速消失,給民族文化的傳播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現代社會的發展使互聯網等媒介快速深入人們的生活中,很多主流媒介的發展與民族文化的傳播存在較大的矛盾,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具備單向特性,使民族文化的傳播單極化。雖然在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民族文化的傳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但是民族文化還可以在新媒體環境下尋求較大的機遇。很多民族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都是應用傳統的口口相傳的方式,導致民族文化的傳播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新媒體環境下,民族文化的傳播渠道被擴寬,可以利用報紙、圖書、電視及廣播等媒介對民族文化進行大范圍宣傳。在這種環境中,民族文化還可以借助網絡進行傳播,這對提升大眾對民族文化的認知有較大的幫助。少數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的少數民族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不對稱性,新媒體則能夠有效降低這種特性,給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帶來較大的可能。很多民族文化已經成為了非物質文化,在新媒體視野下,這種非物質文化的傳播能夠借助新媒體技術,增強人們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在利用新媒體傳播民族文化的過程中還能夠使文化資源得到開發,并且將其傳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
2新媒體視野下民族文化傳播的困境
在新媒體視野下,民族文化的傳播存在較大的困境,使文化的傳播受到阻礙和限制。在新媒體環境中,人們對文化的認知不斷更新,導致民族文化的地位處于弱勢,甚至部分少數民族文化面臨消失的危險。部分地區在現代社會發展的沖擊下,將重心放在地方經濟產業上,導致民族文化的傳播逐漸功利化娛樂化。文化消費使得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逐漸缺失,甚至變得空洞,使文化淪為經濟發展的附屬品。不同的民族文化具備不同的特性,其在傳播過程中會將這些特性表達出來。在新媒體環境下,民族文化的傳播逐漸同質化、形式化,使文化的特色表現不明顯。在當代環境中,人們趨向于享受快餐式的文化,導致民族文化大多需要通過網絡視頻和移動社區等進行傳播。在這種形式下,民族文化的傳播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人們也就難以對民族文化的內涵進行挖掘。雖然我國在傳播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投入了較多的資金支持,但是整體來說,資金的來源渠道還是比較單一。很多民族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缺乏硬件支持,不符合新媒體發展的需求。種種困境表明,在新媒體視野下,民族文化的傳播之路還比較艱難,無法使群眾對民族文化進行深入認知。
3新媒體視野下民族文化傳播的途徑
1)建構以“大數據”為支撐的民族文化數字化平臺。(1)樹立大數據意識。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民族文化首先需要對這個環境中的大數據進行明確,樹立大數據意識。這就要求民族文化傳播工作者轉變傳統思維,在實踐中注重內涵和過程,使民族文化的傳播效果達到預期。大數據能夠為民族文化的傳播提供較大的契機,使民族文化能夠以符號的形式立足于平臺中。在傳播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工作者就能夠有效利用新媒體環境,擴大傳播范圍,以大數據的眼光看待傳播工作,幫助民族文化的傳播工作走出困境。(2)加快媒體融合。媒體融合對民族文化的傳播有較大的作用,由于傳統的民族文化傳播工作受限于傳統媒體,導致傳播工作的開展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就能夠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進行融合,相互之間得到互補,加強平臺與渠道之間的融合。民族文化需要抓住機會,對資源進行整合,使得傳播工作中的制度、產業及技術等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民族文化傳播的形式會更加多樣化,還能夠幫助少數民族在傳播文化的過程中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3)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傳播內涵。在新媒體市場中,受眾的特點逐漸發生變化,其對信息的接受和處理方式也逐漸與傳統文化的內涵產生偏差。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民族文化要求現代人民對民族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增強文化信息的深度和廣度。在處理民族文化大數據的過程中,需要對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和采集,還需要對其可傳播性及安全性進行評估。對民族文化傳播內涵的挖掘需要打破單一的局限性,提升文化內容的精度,使得民族文化的精神能夠貫徹到廣大群眾心中。
2)建構以虛擬技術為支撐的民族文化網絡展示平臺。(1)實現民族文化傳播服務性。在新媒體視野下的民族文化傳播可以借助大數據時代的虛擬技術,實現傳播服務性。利用大數據虛擬技術可以對民族文化受眾進行全面分析,對其職業、年齡等進行分類,進而使民族文化在傳播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給受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民族文化傳播工作者可以利用輿論宣傳和和文化項目開展傳播工作,使不同的受眾群體能夠選擇相應的方式和形式對其進行了解,提高文化傳播效用。(2)優化傳播內容和形式。游戲性是大數據平臺中虛擬技術應用的特性,民族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可以適當利用大數據技術使游戲能夠參與進來。傳播內容和形式的優化可以使民族文化的傳播更加具有趣味性。虛擬技術的利用能夠提升民族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可視性,使群眾直接受到民族文化的感官沖擊,增強群眾對民族文化傳播方式的了解。民族文化傳播工作者可以利用電子書、動畫等形式對民族文化進行展示,通過多種形式的傳播方式使得民族文化的內容被群眾接受,慎重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3)豐富各民族人民思想和心態。在全媒體視野下,人們的思想和心態逐漸發生了多元化的轉變,導致民族文化的傳播受到思想限制。民族文化傳播工作者可以利用虛擬技術對受眾的信息及傳播的相關環節進行分析,增強數據信息的維度體現。在這個過程中豐富各民族人民的思想和心態是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民族文化傳播途徑。相關工作者在傳播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可以用媒體技術制作表層數據,對各民族人民的思想狀態有更加精確的掌握。同時,還能夠通過收集網絡數據歸納各民族人民的思想和心態變化規律,進而對民族文化的傳播形式進行調整。
3)建構以社交媒體為支撐的民族文化互動平臺。(1)建立協同進化關系。社交媒體是新媒體環境的主要互動平臺,在平臺中開展民族文化傳播工作需要保證文化持有者、媒體及受眾之間的協同進化關系。在傳播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協同進化關系的反饋建立相關的機制,對民族文化的傳播策略進行調整,在衍生民族文化傳播渠道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受眾對民族文化的定義,并且明確其傳播意義。在民族文化互動平臺中,受眾可以與文化持有者開展相關的交流,還能夠通過多樣化的媒體渠道對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2)構建多元化傳播機制。民族文化的傳播需要以多元化的傳播機制作為基礎,在社交媒體的支撐下,民族文化需要充分利用文化優勢,增強傳播渠道的豐富性及層次性。在媒體互動平臺中,官方傳播需要與民間傳播相結合,建立民族文化官方網站,讓受眾從中直接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在利用媒介傳播民族文化的過程中,需要讓群眾進行體驗,以開辦民族文化展覽等的形式,讓群眾深入了解民族文化。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族文化是我國整體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媒體視野下,民族文化的傳播需要合理地利用大數據平臺及相關技術,使民族文化的傳播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達.新媒體時代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困境與策略[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113-117.
[2]張德勝,柏茹慧.全媒體視閾下民族文化的傳播[J].貴州民族研究,2015(4):37-41.
[3]陳峻俊.融媒時代的民族文化傳播與媒介記憶生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11):165-171.
[4]趙世環.大數據時代民族文化傳播創新探索[J].貴州民族研究,2015(5):140-144.
作者:劉涵允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