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旅游文化資源發展人才需求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湖北省大力推動生態旅游建設,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在推進了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當前旅游業人才短缺的狀況,本文分析了隨州旅游產業急需發展和旅游專業人才資源緊缺的現狀,提出了根據當地旅游資源特色,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切實服務好地方經濟的發展和騰飛。
[關鍵詞]
旅游人才;地方特色旅游;旅游資源;需求
隨州被稱為炎帝故里、編鐘之鄉,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在國務院頒布了將旅游業培育成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人民群眾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科學定位后,旅游業更是成為當地迅速發展的龍頭產業,其產業地位逐步上升,發展空間不斷擴大。高職旅游教育應為發展地方經濟而服務,完善現代教育體系,重新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創新培養人才模式,全面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為地方經濟培養高素質人才。
1隨州旅游人才需求現狀與特點
隨州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帶動當地的“食、宿、行、游、購、娛”各項要素的有力提升,給當地旅游業帶來了緊迫的人才要求。
1.1需要旅游開發的規劃人才。
隨州旅游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需要進一步的開發和規劃設計景區景點和項目建設,當前,旅游產業正處于規模不斷擴大、產品亟需整合開發階段,需要大量的能夠對地區旅游資源進行評估、調研、并進行開發規劃的設計人才。隨州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旅游資源,由于人才短缺許多資源尚需開發。
1.2隨州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區,全區有23個少數民族,民族文化特點突出
同時,當地人文資源深厚、物產資源豐富,是不可多得的原始生態型旅游開發區。因此,需要擁有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知識,了解當地旅游特色的人才來幫助開發、研究、挖掘這些特色遺產,承擔旅游研發任務。
1.3旅游業的發展除了需要高級研發人才外,更需要大量的經過專業訓練和學習的旅游服務管理人員。
缺乏良好的服務質量和專業能力,就會出現“一流的設施,三流的服務;上等的美景,下等的態度”這樣尷尬的局面。同時,旅游人才的知識結構也應有進一步的調整,除了掌握常識性的旅游知識,還應掌握電子通訊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外語等多方面技能,人才的需求由單一型開始向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型等方面擴展,適應新時期下旅游業的發展。
2結合地方旅游資源特色,有針對性地培養旅游專業人才
2.1隨州本土旅游資源特點分析
2.1.1獨一無二的物質文化資源
5000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在這里開創了農耕文明,是海外華人尋根祭祖的圣地。1978年,隨州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65件編鐘,其規模之大,建筑形式之奇在世界上罕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隨州不愧為“古樂之鄉,文物之邦”。隨州文物遺存豐富,已發掘歷史文化遺址168處、古墓葬(群)137處、古建筑144處、重點文物居市州前列。
2.1.2非物質文化資源獨特
炎帝神農傳說、神農祭典、花鼓戲,大洪山打鑼鼓都是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1.3歷史人文資源燦爛
隨州自古是我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眾多的名人大家在隨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古跡。
2.1.4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農業資源
隨州有秀美的大洪山自然風景區,溫泉資源和茶葉、香菇、蘭花、木耳等農產品。
2.2結合本土資源特色,有效提升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
2.2.1加強職業意識教育,制定職業規劃職業學校應培養學生從進入旅游學校開始,就有意識地關注旅游行業的話題新聞、行業動態、以及行業案例,讓學生對這份職業由陌生到熟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讓學生熱愛自己將要從事的事業。此外,通過聘請資深旅游專家、企業家、學者、成功人士來學校講課、作報告、暢談職業遠景和規劃,讓學生加深對旅游產業的理解以及對旅游事業的前景未來的信心,讓學生從學校里就樹立職業理想、構建職業規劃。
2.2.2加強職業責任和團隊意識教育
學校應讓學生深入旅行社和酒店工作,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旅游業是一個比較辛苦的行業,和學生的表面認識有極大的差別,應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做好思想準備,磨練堅強的意志,樹立擔當責任、經受考驗的勇氣和信心。同時,在團隊實習培訓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通過設置共同完成的工作和學習項目,讓學生在團隊氛圍里相互協作、相互學習,體會人與人思想的差異,為學生以后接觸不同的人群、做好服務工作做鋪墊,并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體會到集體榮譽、團隊力量的重要性。
2.2.3學校應與地方旅游業建立聯系,培養學生的職業工作技能,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地方文化知識,為地方旅游事業的發展積蓄后備力量
隨州本土旅游資源深厚、文化底蘊豐富,具有濃厚的文化歷史淵源,學生由于知識積累有限、閱歷尚淺,還不能深入的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和神韻,無法透徹細致地針對當地的特色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做進一步的剖析,講解時比較干癟生硬,沒有感召力和生命力,因此,針對這些現象,學校應有目的有意識的加強這方面的培育工作。首先,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和學習當地旅游業的品牌營銷活動,如:編鐘文化節、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桃花節等,讓學生深入活動實踐親身感悟和學習當地的特色文化,接受熏陶,形成自己的感官意識;同時帶來學生參觀當地博物館、文化館,聘請研究當地地方文化的專家、學者做講座、報告,以生動形象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知識儲備。其次,加強對學生課外讀物的指導,根據學校的綜合素質培養方案,讓學生從入校開始每學期閱讀各類課外書籍10部,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由指導老師組織讀書報告會,讓學生進一步提高文化素養,提升個人的精神品味。最后,學期末組織專業知識和技能比武,由業內專家做評委,并加大獎勵力度,做好宣傳,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和鼓勵學生熱愛本職專業,積極學習的信心。
3結語
隨州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資源的軟實力支持,同樣,高職旅游專業的發展在地方經濟的強力支持下才能更適應市場的需求,職業教育和旅游產業緊密合作,才能實現共同持續發展。高職院校應將學校的發展、專業的建設、人才的輸送同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連接起來,加大特色教育,讓學生走出校門后能夠迅速適應社會,找準位置,更好地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黃競玲 于曉光 單位: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博文.以本土化人才培養促進民族地區高等旅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J].旅游論壇,2009(01).
[2]趙志華,賈紅霞.旅游企業從業人員院校培養模式現狀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