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旅游文化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為了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雙高計劃”背景下通過構建課程群的方式對中高職院校旅游文化類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和優化。結合時展特征,將更多的文化內容融入到課程教學當中,以培養更多具有扎實旅游管理專業知識以及深厚文化功底的優秀旅游人才為目的,本文重點探究跨文化視角下的旅游文化類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關鍵詞]文化視角;旅游文化類課堂;課程教學改革
引言
人們普遍將旅游看作文化性事業的一類,其與社會經濟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文化就是旅游的特色體現。在文化的不斷滲透過程中,旅游行業得以迅速發展,并且旅游行業的發展還產生了對文化的帶動作用。實際上旅行的過程就是跨文化的一種體驗方式,跨文化交流即具有不同文化底蘊的人進行溝通交流,跨文化交流體現出了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當人們接觸到陌生文化的時候,也是對自身文化的一種重審[1]。
一跨文化和旅游文化
跨文化表示兩種及以上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互動,當前學術界講的跨文化是在全球化中因社會種族混雜流以及動性增強產生的一種社會學現象,這種現象具有改變現有文化和傳統文化的作用,是文化上的一種創新。跨文化主要是將語言當作文化的載體,如果在跨文化的過程中不具備語言因素就很難掌握其文化精髓,也難以促進自身與文化對象交際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說在語言的基礎上進行跨文化交流,能夠促進跨文化交流的成效[2]。
二旅游文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旅游文化魅力顯現。當前旅游業正朝著文化旅游的方向邁進,游客普遍重視精神上的享受,業內人士在對這種現象進行分析的時候,普遍認為游客們不再將度假和旅游當作消費時間的一種形式了,旅游更多是對人身體、精神以及知識層面的一種鍛煉。游客參與到文化旅游活動當中,其不僅要得到物質上的享受和滿足,同時還要得到知識上的追求,要在旅游活動的過程中獲取有用信息,享受來自文化的熏陶,促進精神享受質量的提升。朝文化旅游的方向發展,必須在旅行的過程中突顯不同文化的特色、內涵和品位,有效尋找到文化旅游的積極優勢。
(二)旅游文化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學術界在對旅游行業進行研究的時候,經濟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但是在旅游行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旅游文化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學者就結合旅游文化的概念進行對旅游文化學的探究。研究旅游文化的概念,能夠從外延定義以及內涵定義兩方面入手[3]。外延定義:根據外延定義開展旅游文化的研究是早期的研究方向,目前已經形成了三種觀念,分別是廣義、中義和狹義。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先生認為旅游不僅是經濟生活和事業,同樣也是文化生活和事業,這是最早提出的廣義上的旅游文化概念。《中國大百科全書·人文地理》中有過對旅游文化的闡述,認為旅游文化是旅游的主體,這也就是較為典型的狹義上的旅游文化概念。而中義的旅游文化概念則以生活方式對旅游文化的基本內涵進行描述,著名旅游經濟學家魏小安先生曾表示旅游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能夠滿足游客對文化的欲望[4]。內涵定義:大多數學者都是站在游客的角度進行旅游文化內涵的探究,當前國外關于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大多是站在文化旅游的角度,結合文化旅游的內涵界定其對旅游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旅游文化是旅游中最簡單、最多樣的手段,旅游文化具有廣闊的活動舞臺,它的活動方式是最靈活、最便捷的,旅游文化的價值能夠體現在多個方面。
(三)旅游文化課程受關注程度。由于旅游行業越來越重視旅游文化,所以以旅游教育為主的高校也開始重視旅游文化課程。雖然不同學習對旅游文化學的定位不同,但是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基礎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雖然目前還沒有本科院校將旅游文化課程當作院校的主要課程和基礎課程,但是其已經成為多數中高職院校的主要課程,可以看出人們越來越重視旅游文化,進而將旅游文化學納入到本科教育中。在不斷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選修課程的開設能夠檢驗旅游文化學的重要性。
(四)旅游文化課程教材多樣。想要了解學科的受重視程度,可以從教材的出版量與教材質量體現出來。近年來關于旅游文化的教材、著作種類多樣,這些將旅游文化作為核心的著作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旅游文化教材、旅游文化著作、旅游文化資源。目前國內將旅游文化學作為主題了教材有十多部,種類繁多,例如《現代旅游文化學》,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4]。這部作品主要是作者在講授旅游文化課程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旅游文化以及旅游文化學概念、方法和理論,認為文化是旅游消費中最重要的元素,其是國內首部全面講解旅游文化學的著作,結構新穎且視野開闊,重視對旅游文化邏輯以及理論問題進行分析,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三跨文化視角下旅游文化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強化教學質量的手段。一要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手段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多樣化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例如教師可以將《地方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文化》作為教學樣板,融入導游資格的初中高級考證所需知識點,構建符合“雙高計劃”背景的中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基礎課程群,圍繞旅游文化探究提升旅游專業課程群質量的方法。教師可以圍繞某一知識點做即興討論或演講,隨后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到旅游文化的精髓。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制作PPT、幻燈片等,比如在講解宗教文化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搜集相關影響材料,結合不同地區的宗教情況開展教學[5]。二要課程細化,構建旅游文化體系。旅游文化體系非常龐大,其領域下有眾多分支,所以教師在選擇授課內容的時候要遵循精益求精的原則,教師不但要構建完整的旅游文化知識體系,還應當保證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在備課期間,需要將跨文化交流當作指引方向,將文化的差異性當作重點研究方向,突出文化的動態特點,例如可以將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采用專題的方式進行描述。教師可以將旅游文化課程教學分成四個專題,分別圍繞旅游文化學理論、主客體文化、介體文化、地域性文化進行講解。
(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組建旅游文化教學團隊。對于中高職院校來說,師資力量的建設直接影響的是學校的實際辦學質量,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學質量與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及其文化積累有莫大聯系,以往旅游文化學具有較強的復雜性特征,且其領域包含眾多豐富內容,因此在開展旅游文化類課程的時候學校應當重視教學團隊的建設,打造一直具有超強業務能力、專業素質高、學科背景多元化的旅游文化師資隊伍。團隊中每位教師可選擇不同專題方向對旅游文化進行研究,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統一,促進教學與科研共同進步,達到教學改革的目的[6]。
(三)關注地域文旅資源,強調旅游文化的實用性。中高職院校應當以培養實用性人才為目的,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追求教學上的創新與卓越。在旅游文化類課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的動手能力,促使學生對旅游文化進行密切關注,保證學生有能力利用課堂理論知識開發旅游文化資源并學習新的旅游文化知識,保證在跨文化視角下學生對地方旅游文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得到加強。
四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旅游的看法有了轉變,旅游不再是一種單一的消費、娛樂行為,人們更多是追求旅行期間精神層面的享受,進而促使旅游行業的服務理念作出改變。旅游行業不僅要重視產品、服務質量的提升,還要積極融入文化元素,讓游客切實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提升其精神境界。跨文化視角下旅游文化類課程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具有拓寬學生視野的作用,能夠活躍學生思維,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方面有很大幫助。所以我們要在跨文化視角下對旅游文化類課程進行改革和創新,這不僅是時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發展的必然。
作者:呂雯 單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