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旅游精準扶貧路徑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2013年,創造性地提出了“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精準扶貧不僅為我國扶貧工作明確了工作方向,也引領全國各地掀起脫貧攻堅工作熱潮。近年來,旅游業在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帶動當地居民脫貧的作用日益顯露。因此,旅游精準扶貧已經成為理論界以及社會實踐領域關注的熱點。廣西河池市巴馬縣旅游資源豐富,但整體貧困度水平較高,因此開展旅游精準扶貧現實意義突出,對解決巴馬縣貧困問題可起到重要促進作用。本文從巴馬縣貧困現狀及旅游現狀處罰,探索了巴馬縣旅游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廣西;河池市;巴馬縣;旅游;精準扶貧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貧困地區予以扶助,從開始的“輸血扶貧”逐步轉向“造血扶貧”,在貧苦人口減少和基本解決農村居民的溫飽問題兩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2017年底,我國仍有3000多萬貧困人口,扶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因此,只有做到精準扶貧,才能使我們的扶貧工作事半功倍,徹底打贏扶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夢想。精準扶貧中,應充分結合貧困對象的實際情況,為其創造一個可以長期帶來收益的生計,從而避免一夜返貧問題的發生。因此,精準扶貧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而發展旅游則符合這一理念要求,旅游精準扶貧也因此得到廣泛關注,尤其對于那些擁有豐富獨特旅游資源的地區來講,借助發展旅游實現精準扶貧意義重大,可操作性較強。廣西河池市巴馬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生態環境優越,旅游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健康養生旅游的得天獨厚優勢,因此借助旅游業來幫助廣西河池市巴馬縣擺脫貧困,實現精準脫貧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一、廣西河池市巴馬縣貧困狀況分析
廣西河池市巴馬縣,位于廣西省西北部地區,轄區范圍內山多地少,為少數民族聚集地。巴馬縣老年人口數量較多,約占全部人口數量的近12%左右,在2010年步入老年型社會。巴馬縣經濟基礎薄弱,2017年的地區生產總值37.2億元,人均收入水平10312元,全市區縣排名第7。大量的老年人口,加重了巴馬縣的貧困程度,到2017年底,廣西河池市巴馬縣共有80歲以上高齡老人、城鄉低保、城鄉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等老弱病殘群體6.57萬人,約占全縣總人口數的21.97%。其中城鄉低保對象25829人、城鄉特困人員1143人、高齡老人4694人、重度殘疾人4012人、孤兒60人、醫療救助及臨時救助人數29966人。貧困家庭數量達到2萬多戶,整體貧困狀況堪憂,脫貧壓力較大。
二、廣西河池市巴馬縣旅游狀況分析
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巴馬縣特殊的旅游資源。在旅游資源分布上,巴馬縣主要由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為主,其中,自然旅游資源包括原始森林、田園風光、天坑群、水晶宮等;人文旅游資源則主要包括革命史教育基地、民族風情、長壽探秘等,且巴馬壽鄉探秘游被成功列入廣西十大旅游精品之一。在旅游發展方面,民俗文化開發一直受到巴馬縣當地政府的重視。巴馬轄區范圍內共分布著瑤、壯、漢等12個民族同胞,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歷史和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有壯族三月三歌節、番瑤祝著節、半畫眉、相思煙、藍靛瑤拋繡球,打陀螺、土瑤射弩等古樸的風俗。目前,巴馬縣已經建成十大旅游景點,如水晶宮、盤陽河風光、巴馬長壽村、百魔洞、柳羊洞、達西儒禮桃花源景區、百鳥巖、巴馬仁壽山莊、長壽博物館和紅七軍21師師部舊址。2017年,巴馬縣共接待游客529.8萬人次,同比增長21.89%,實現社會旅游總消費47.58億元,同比增長28.59%。其中接待國內游客525.97萬人次,同比增長22.03%,國內旅游消費46.42億元,同比增長29.14%;接待入境游客3.38萬人次,同比增長5.12%,國際(外匯)旅游消費1716.72萬美元,同比增長9.02%。巴馬縣,曾先后榮獲“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王牌旅游目的地”、“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等稱號,旅游業發展潛力巨大。
三、廣西河池市巴馬縣旅游精準扶貧路徑分析
為有效落實好巴馬縣精準扶貧要求,解決巴馬縣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將發展旅游業與精準扶貧進行有機結合,可以大大提升脫貧效率,縮小貧富差距,提高整體富裕水平。旅游精準扶貧方面,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
(一)重視科學統一規劃,加強配套設施建設
旅游精準扶貧發展方面,巴馬縣亟需建立科學的發展布局,規劃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無論是對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如何提高游客體驗感和滿足感,都應得到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首先,引導資金的設置與合理投入。在旅游精準扶貧政策研究、總體發展規劃制定、整體形象宣傳和市場環境優化等方面,充分依靠和發揮政府公共財政投入作用。比如,除總體發展規劃需要依靠政府公共財政投入之外,旅游標示標牌系統建設、旅游形象的宣傳(如圍繞巴馬縣祭水節、“九•九”美食節、樂壽節等重大節會活動開展一系列公共營銷活動,以提升區域知名度和美譽度)、甚至鄉村景觀、農房改造和特色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等,也需要政府公共財政的支持。其次,巴馬縣應進一步完善交通、電力等配套設施,努力提升建設水平。巴馬縣應努力推動整個交通路網建設工程項目,尤其要注意與周邊城市交通路網建設工程的銜接,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同時,在電力、住宿、飲食等當面也應該有所改善,重點進行旅游景區客房、廚房、廁所的改造,以一流的基礎服務設施為游客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最后,對景區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巴馬縣應嚴格落實土地使用提前審批制度,合理控制土地存量,大力堅持“保護第一、合理開發、生態優先”的先進發展理念,利用好一切景區內資源,增加景區資源綜合效益水平。
(二)塑造特色旅游品牌,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
塑造特色旅游品牌應注重提升旅游品牌影響力,大力發揮每一特色資源的重要作用,形成各種旅游資源之間的優勢互補。首先,大力挖掘旅游品牌特色。塑造特色旅游品牌。巴馬縣應該大力挖掘自身品牌特色,充分依托自身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等資源,樹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巴馬縣應在不脫離過去長壽文化宣傳的基礎上,加入更多的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宣傳,將旅游品牌的內涵深入化,實現傳統旅游資源與現代旅游資源之間的互補發展,共同發揮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作用。其次,發展鄉村餐飲住宿業。編輯《巴馬縣美食之旅》,開發“美食游”新線路;舉辦巴馬縣十佳特色餐飲店評選,形成集特色食材、餐具、餐飲產品、餐飲生活方式于一體的餐飲文化新體驗;大力推廣巴馬香豬、巴馬山茶油、巴馬珍珠黃玉米、巴馬玉米鍋巴、巴馬神酒等特色食品,建設民俗美食風情夜市,著力推進特色餐飲、農家樂、家庭旅館標準化、特色化建設,建立健全特色餐飲業體系;大力發展民俗特色住宿業。再次,打造旅游購物新體系。打造旅游紀念品品牌,在巴馬縣長壽博物館內建設“巴馬縣禮物”旗艦店,銷售、開發“巴馬縣禮物”。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帶動群眾開辦“家庭工坊”,創意制作織毯、刺繡、樂器等特色旅游商品,實現增收致富。推動建設旅游文化示范項目,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建立集購物店、購物街、購物城為一體的旅游購物體系。最后,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以國家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主動對接住建、農業、扶貧等部門,積極爭取捆綁政策、項目、資金,大力開展傳統村落、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程,同時加快道路、供水、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各旅游村落的旅游服務功能。
(三)加強文化旅游開發,實現貧困人口的全面參與
為了能夠更好的將巴馬縣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展現出來,從而吸引更多游客的到來,巴馬縣在旅游資源開發方面應該加大力度,不斷開拓創新,尋求更好的發展。只有加大對潛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無論在開發深度還是廣度上均能有所體現,才是擴大景區影響力的關鍵手段。比如說,加大對當地飲食文化的宣傳,打造一批具有地方因素特色的餐飲企業,滿足飲食消費需求。首先,進一步增強資源開發意識。巴馬縣應努力建立科學開發意識,認清資源開發的必要性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要求各相關管理部門都應建立對資源開發的清晰認識,明確開發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采取切實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旅游資源開發水平。巴馬縣應組織專業人士進行前期調研,挖掘出更多可供開發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類型,進而通過對比分析,綜合考量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以及環境價值,確定最終的開發方案。景區內分布廣泛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由于特色突出,非常值得進一步開發利用。最后,鼓勵貧困人口全面參與。旅游精準扶貧的核心是貧困人口,政府部門應該維護貧困人口參與扶貧的基本權利,給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參與旅游精準扶貧的機會,實現貧困人口的全面參與。
四、結論
綜上所述,發展旅游精準扶貧對解決廣西河池市巴馬縣貧困問題具有重要作用。旅游精準扶貧,很好的利用了當地的旅游資源,來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取得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在調動扶貧對象參與積極性、建立扶貧長效機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巴馬縣應當重視科學統一規劃,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塑造特色旅游品牌,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強文化旅游開發,實現貧困人口的全面參與。
參考文獻:
[1]鄧小海.旅游精準扶貧研究[D].云南大學,2015.
[2]薛定剛.旅游精準扶貧路徑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6,37(1):36-38.
[3]陳秋華,紀金雄.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現路徑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196-200.
[4]吳靖南.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現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2017(3):99-103.
作者:梁?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學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