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現狀,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廉政文化建設是以“廉政”為主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動,是一種積極進取、健康向上、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先進文化。然而,當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主要存在工作機制和領導體制不夠健全、宣傳教育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教育形式亟待改進等問題。高校應主要從“建立體制機制,健全組織保證”“因人設崗施教,營造廉潔氛圍”“豐富活動形式,增強教育實效”“開辟網絡陣地,唱響廉潔主旋律”“加強理論研究,做實實踐指導”等五個方面建設廉政文化,從而營造廉潔和諧的校園文化,并為建設社會主義大學提供思想保證和文化支撐。
關鍵詞:廉政;高校校園文化;體制機制
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為新形勢下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園文化之魂,深刻認識當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從戰略的高度推進廉潔文化進校園,建設符合時代特征的高校廉政文化。這既是新時期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大學的思想保證和文化支撐①。
一、廉政文化的內涵及歷史淵源
(一)廉政文化的內涵
什么是文化?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什么是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不僅是以文化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形態,而且是人們關于廉政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的總和。它是以廉潔從政為思想內涵,以各種文化產品為載體和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是廉政建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反映了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價值取向,是當代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②。
(二)廉政文化的歷史淵源
廉政文化是悠悠五千年中華民族積淀下來的優秀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處處閃耀著廉政為民思想的光輝。在中國古代,“廉”作為一種道德觀念和治國思想,其源頭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吨芏Y》上就有“六廉”的記載:“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潔,六曰廉辯。”這“六廉”就是最早的考核官吏是否廉潔的標尺③。在把“廉政”作為核心思想的文化發展過程中,我國歷史上產生了很多關于“廉政”的思想。如舜帝時代就提出從政要有九種品德的思想,其核心內容歸納為“簡與廉”;西周時期,把“廉”作為官吏一種必備的品質加以考核;春秋時期,管仲把“禮義廉恥”視為治國理政的綱領,稱作“國之四維”,他說:“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孔子提倡“廉政”,反對執政者奢侈浪費,他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宋代司馬光也說:“簡則寡欲,奢則多欲”,把奢侈視為為官的罪惡之源。再如鄧牧的論敗壞官場政治風氣的思想,唐甄的論怎么治理貪官的理論,黃宗羲的論吏治廉潔的標準等。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廉政文化,對我國歷代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以博大的胸懷兼收并蓄、博采眾家之長,以此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廉政文化。這些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在執政文化形態上的反映,是黨執政實踐的凝練和提升,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現狀與不足
廉政文化建設是緊緊圍繞“廉政”而展開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動,它是一種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先進文化,也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總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反腐倡廉提供思想支撐,并為其保駕護航。廉政文化建設的成效,是體現一所高校是否按照“為民、務實、清廉”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標志,既關系高校的辦學性質,又關系國家強盛、民族振興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前途和命運。大部分高校一向重視廉政文化建設,把廉政文化建設擺在事關高校發展成敗的高度,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仍然與新形勢發展需要不相適應,內容比較深奧,認識不夠到位,方法比較單調,探究不夠深入,路徑比較狹窄,統籌不夠周密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勢必造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的“松、軟、拖”現象,必須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視。這些不足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工作機制和領導體制不夠健全
一些高校在文化育人和文化反腐的重要性方面認識不夠,廉政文化建設領導體制缺位,工作助推機制不健全,致使廉政文化建設的相關活動開展一直處在“空擋”位置,也出現因計劃性不強而造成活動路徑不暢、形式單一而受眾激情不高、組織乏力而教育效果不彰等問題。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開展總體上缺乏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傊?,因高校“關鍵少數”對廉潔文化進校園重視程度不夠,使得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出現了“失衡”現象,致使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方面呈現出突擊性多、計劃性少,臨時性多、長期性少,會上強調多、會后落實少,說著重要、做著次要、忙著不要的“疲軟”現象。
(二)宣傳教育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還缺乏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一些高校廉政文化宣傳教育出現了“只聽人聲,不見人影”的情況,即使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也是停留在“軟指標、軟任務”的層面上,時不時出現時過境遷看“晚景”現象,不但缺少時效性,而且缺少“硬度”。更為可怕的是,一些高校在廉政文化教育宣傳活動的開展上,不但缺乏時效性,而且還缺少針對性,出現走形式、走過場、水過地皮濕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關鍵少數”對長期制約高校發展和師生反映強烈的問題“視而不見”,不愿觸及招生、學術、基建等領域的腐敗問題。不敢為、不愿為的“疲軟”作為,使高校弄虛作假、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勢頭得不到根本遏制。
(三)廉政文化建設開展的形式亟待改進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有什么樣的內容,就要求有與其相適應的表現形式,這樣才能達到形式服務內容的目的。一些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設開展過程中,因活動形式過于單一和呆板,再加上缺少鮮活而生動的素材,不能夠使活動內容加以有效體現,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造成了組織者和受眾群體非常被動和不領情的局面。“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騰飛平添了強勁的“翅膀”,它不但形式多樣、迅速便捷,而且內容豐富、生動鮮活,能夠滿足受眾群體對廉政文化不同層次的需要。部分高校卻沒能很好地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施展拳腳,仍比較熱衷于利用傳統媒介開展自身廉政文化建設,比如校報、板報、校園廣播等,有待進一步筑起整體聯動的廉潔文化教育平臺和評價體系。
三、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反復強調,中央提出的反“四風”,就是一個抓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就是一個夯實黨執政基礎的切入點。全黨同志務必站在政治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思想上高度警醒,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切實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斷強化工作作風,不斷取得反腐新成效,以優異的成績取信于民。為加強高等學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2014年10月28日《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意見》(教黨[2014]38號)要求,高等學校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黨中央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部署、新要求,清醒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堅持懲治和預防腐敗兩手抓、兩手硬,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引向深入。這為新時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效工程。高校只有把廉政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總體規劃和反腐倡廉的總體框架之中,以公正、包容、責任、誠信的價值取向,堅持發揮好文化的治本功能,對高校干部、教師、學生進行清正廉潔的價值觀教育,潛移默化地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達到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創建出和諧高雅的大學文化,才能切實辦好令人民滿意的一流大學①,培養出滿足黨、國家、人民和時代需要的優秀人才。
(一)建立體制機制,健全組織保證
切實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工作,首要的是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只有形成完善的黨委領導、紀委協調、部門聯動、師生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才能整體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工作。高校在推動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合作”五大功能中的“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作用,以輻射帶動家庭、社會參與進來,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互動的資源整合機制,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真正使廉潔之風覆蓋社會各個角落,使綻放的廉潔之花結出豐碩的和諧之果。
(二)因人施教,營造廉潔氛圍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重基礎,抓重點,持續推進,形成常態。高校在推進廉潔文化進校園過程中,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堅持廉潔教育與日常工作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設立崗位,夯實基礎;以干部作風、師德師風和學生學風為建設重點,堅持把廉政文化教育深入到“工作崗位、活動過程、學生課堂、實踐場所”等一線陣地,形成“全員、全時、全段、全程”常態化教育模式,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和文化支撐作用,充分營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圍。一是干部廉潔從政。領導干部是學校的“關鍵少數”。“關鍵少數”要以忠誠敬業、廉潔從政為基本要求,加強自身思想作風建設,堅持以身作則,最根本的是要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勇于擔當和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以令率人,不若身先”,從而形成領導干部與師生之間的魚水關系。二是教師廉潔從教。教師是學校辦學和發展的主體力量。師德崩于“禮”,貽禍不可估。教師要以為人師表、廉潔從教為基本要求,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充分發揮所有教師在廉潔教育中的示范和引導作用。三是職工廉潔從業。職工也是學校主人翁之一,在高校服務育人過程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高校職工在各個服務崗位上要以全員育人、廉潔從業為基本要求,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增強自身的廉潔觀念,提高服務育人水平。四是學生廉潔修身。學生是學校的“產品”,也是學校的品牌。當代大學生要以誠信守法、廉潔修身為基本要求,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學校必須把廉潔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列入教育教學計劃,融入相關課程,推進廉潔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將誠信教育納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當中①,有效地提升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擔當的能力,增強其使命感,培養其健全人格。
(三)豐富活動形式,增強教育實效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在于營造廉潔和諧的校園文化。要使廉政文化在高校卓有成效地開展,必須擴大校園文化中的廉政內涵,提升校園文化的廉潔品位,挖掘校園廉潔教育資源,強化校園文化的載體功能。高校還應積極創新廉政文化教育形式,創新方式方法,更加貼近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際,更加貼近干部和師生思想實際,增強工作實效②。每個高校都要充分利用既有的校報、廣播臺和校園網等載體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廉潔文化的宣傳,使廉政文化成為廣大師生文化生活喜聞樂見的一部分。還可以利用更多平臺,針對“關鍵少數”、教職員工和廣大學生等不同群體的多層次需求開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的活動,以期達到最佳效果。“關鍵少數”可以利用民主生活會、參觀考察的機會強化廉政的重要性;教職員工可以借助教研活動、工作例會,甚至服務育人過程中互助學習廉政文化;廣大學生可抓住社團活動、廉政專題報告會等有利時機提高對廉政文化重要性的認識??傊瑸榇_保廉政教育效果,各高校必須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廉政文化“大宣教”格局,以便促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使廉政文化之花開滿校園。
(四)開辟網絡陣地,唱響廉潔主旋律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有效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提供了便捷。利用互聯網“互通互融”功能有效地整合國家、社會、高校、家庭等資源,形成一個“開放的有機生物圈”,使互聯網成為高校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師生輿論的放大器。物聯網這場科技革命,催生了智能時代的到來。大學生首先成為智能時代的享有者和最大受益者。目前,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位大學生至少擁有一部智能手機,他們經常會通過手機查詢有關學業問題,利用手機了解社會動態,也會通過手機建立的微博、QQ、微信等網絡平臺進行聊天、轉發分享、互通有無。大學生往往精力充沛、朝氣蓬勃,是祖國的未來,有理想有抱負,關心國家大事,尤其是對社會的熱點問題比較敏感,并熱衷于發表評論。高校若能借助大學生凡事善于利用智能手機的特點,加強網絡平臺廉政文化建設,同樣也可以讓智能手機成為高校深化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推進廉潔文化進校園的強力助推器。高校大學生絕大多數仍處在世界觀正在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關鍵時期,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理一定程度上還不夠理性。為此,高校有必要加強互聯網和內部網絡上的監管,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和處理,弘揚正能量,搶占網絡宣傳制高點,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切實有效地掌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反腐倡廉網絡輿論的主動權。高校還要對師生關切的熱點和敏感問題密切關注,充分發揮輔導員和學生網絡骨干的管控作用,適時權威信息,及時組織網絡評論,營造良好廉政文化建設輿論氛圍,不斷增強廉政文化對師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導力。
(五)加強理論研究,做實實踐指導
文化育人具有長期性、持續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也是如此,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必然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文化建設需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積累和沉淀,需要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等先進理論的指導,更需要把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廉政文化理論研究和行動的指南,以此促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實現廉政文化建設目標,取得廉政文化建設成效,各高校還要充分調動一切人力資源,結合高校特點積極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理論研究,積極探索廉政文化的規律和建設路徑,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形成中國特色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理論體系的新突破,為有效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還要積極推行魯迅先生所提倡的“拿來主義”,把人類歷史上,特別是西方現代大學在教育腐敗治理和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積累的好經驗和好做法“拿過來”,用其所長,補己所短,為我們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助力??傊?,推動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既是現實的要求,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更加需要高校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通力合作,精心培育,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和實踐。只有真正使廉政文化建設成為一種高校廉潔教育新常態,才能營造出更加清新的育人環境,才能更好地發揮高校在黨風廉政文化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耀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