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廉政文化廉政建設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黨風廉政建設一直以來都是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廉政建設取得的成效以及遇到的問題,認為我國廉政建設進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頸是廉政文化建設乏力,為此,筆者提出了構筑廉政建設思想防線、強化廉政文化教育、引導廉政行為規范、構建廉政文化長效機制等舉措,以期通過廉政文化建設推進我國的廉政建設。
關鍵詞:
腐敗;廉政建設;廉政文化
我國當前的廉政建設在制度方面和法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黨風廉政建設總體進程發展順利,但是腐敗現象仍難以遏制,制度約束在腐敗大案面前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是為什么?答案可以從文化方面去找尋。如果說制度是流是枝的話,文化就猶如源和根,源和根的優劣決定了流和枝的好壞,腐敗的文化滋生腐敗的制度,廉政的文化培育廉政制度。鑒于此,在進行廉政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努力營造一個廉潔從政的文化氛圍為廉政制度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使廉政制度實現其效用最大化。
一、當前我國廉政建設現狀
(一)取得的成效
1.進一步完善了國家廉政法制。國家先后出臺了涉及各個領域的反腐法律法規,如為使各級人大常委會對同級公檢法機關的權力監督有明確的法律保障,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與此同時,一系列反腐倡廉促進廉政建設的重要規定也相繼出臺,如《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和《關于進一步規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等。
2.加強了針對黨員領導干部的紀檢制度建設。《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對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公務行為進行了詳細的規范,是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準則。除此之外,《中共中央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權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試行)》《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等等規定,都完善了針對黨員領導干部的紀檢制度,對規范黨員領導干部行為,防止其腐敗,提高其廉政意識意義重大。
3.深化體制改革、創新工作機制,形成全面防治腐敗的工作格局。預防和治理腐敗一直是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中國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也是預防和治理腐敗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現下無論是進行市場體制改革還是推進干部人事改革,無論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還是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無論是簡化行政審批制度還是推行政務公開,這些改革和創新都壓縮了腐敗滋生的空間,對廉政建設有重大意義。
(二)存在的問題
1.腐敗的形式越來越多,手段不斷翻新,腐敗類型層出不窮。個體腐敗與集體腐敗并存。腐敗最初的時候都是以個人腐敗的形式出現的,但近些年來的腐敗大案中出現新的腐敗形式:集體腐敗。集體腐敗是國家公職人員基于集體利益或者私人利益而進行的違法違紀行為。集體腐敗沒有明顯的責任主體,使得集體成員都懷有“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腐敗的范圍和強度都必然大于個人腐敗,因而集體腐敗危害也就更大。體制外腐敗與體制內腐敗相互結合。與貪污賄賂等腐敗案件相比,體制內腐敗案件十分難于發現,體制內腐敗往往披著一層“合法”的外衣,依據國家大政方針大玩“文字游戲”和“打擦邊球”。因此體制內腐敗具有十分強大的破壞力。
2.塌方式腐敗開始出現,高層腐敗的案例越來越多。改革開放后,腐敗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可謂是無孔不入。縱觀近年來的腐敗要案,腐敗主要發生在能源資源領域、拆遷建設領域、社會保障領域和采購招標領域,其中尤以能源資源領域的腐敗最為嚴重,如2014年底查處的石油系統的腐敗和山西官場的塌方式腐敗,其惡劣程度令人震驚。與范圍越來越廣相伴隨的是貪污腐敗人員的職務級別也越來越高,最近一段時間,不斷有高官因貪污腐敗被拉下馬。
3.社會上出現了一股為腐敗開道的歪風邪氣。當下,由于腐敗現象越來越普遍,人們已經見怪不怪,甚至從心理上已經接受了、認可了腐敗現象,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有關系是有本事的體現,不但不會抨擊這種現象,反而有一種扭曲的羨慕心理。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扭曲的羨腐心態一旦成為社會心態,后果十分嚴重,廉政建設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二、廉政建設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分析腐敗產生的原因,除了制度的漏洞以及監管的失效外,國家公職人員自身廉政意識的缺失是腐敗橫生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一個缺乏廉政意識的國家公職人員是沒有防腐拒變能力的,其心理防線十分脆弱,經不起糖衣炮彈的誘惑,在利益面前不能堅持原則。因此,廉政建設還須強化對國家公職人員“軟”的約束,通過廉政文化的培育提高國家公職人員的廉政意識。
(一)廉政意識的缺乏導致制度約束失效
國家公職人員的公仆觀念認知程度不夠必然導致自我監督失效;國家公職人員錯誤的權責觀會影響到黨內監督的水平;國家公職人員的法治觀念缺失必然導致制度約束失效;社會公眾權利義務觀的不足必然影響到社會輿論監督的水平。中國公民是典型的政治矛盾體,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愛國情懷;另一方面,羞于談論政治,更別說介入政治活動了,公眾普遍對政治懷有不信任感。總的來說,由于公眾缺乏廉政意識,導致其參政意愿較低,參政行為更是少之又少。
(二)缺乏廉政文化的導向
當前地方各級黨政機關雖然大張旗鼓地搞著廉政文化教育活動,但有一部分是走過場,黨政機關內部缺乏一種崇廉尚潔的氛圍,廣大黨員干部缺乏廉政文化的導向。社會公眾也缺乏廉政文化的導向,其中最主要的一個表現就是廉政教育不到位。目前,我國對公民的行為規范主要依靠公民道德規范,但公民道德規范具體是什么,相信很多公民都說不出來。基礎的公民道德規范宣傳工作都做得如此不到位,更高水平的廉政文化教育就更無從談起了。因此只有深刻地在全社會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動,才能使廉政文化的觀念深入人心,才能搞好廉政建設。
三、以廉政文化推進廉政建設
(一)健全思想道德體系,構筑廉政建設思想防線
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中有利的因素。我國傳統孔孟儒家以及法家等諸子百家思想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我們應充分汲取其中對廉政文化建設有益的部分,將我國傳統的“忠孝、禮儀、廉恥”理念重新拿過來使用,將這些廉政理念與現在的公務員廉潔從政行為準則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國家公職人員的廉政意識。除了向傳統學習之外,還要向西方學習,將西方合理、先進的政治文化借鑒過來,西為中用,引進來并進行改造創新,最終形成適合我國國情、具有我國特色的廉政文化體系。
(二)強化廉政文化教育,引導廉政行為規范
我們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應該十分準確地把握好黨政機關干部教育和群眾教育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廣泛開展機關內部教育工作,與此同時,也要對人民群眾進行教育。為了更好地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首先就要對公職人員的職業道德進行強化,使其牢牢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樹立廉潔從政的工作理念。對全體公民要進行權利意識教育,培養有主體意識和法治意識的現代公民,以群眾的廣泛參與促進廉政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培養公民和公職人員的法治思想,使公職人員嚴格地遵循行為規范和行政程序行使權力,亦使公眾主動進行自身權利的維護,對公務人員的執法程序進行正常監督。在全國上下對所有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開展反腐倡廉意識教育,從而鏟除腐敗的根源,破壞腐敗產生的土壤,形成廉政文化氛圍。
(三)廉政文化是一個長期艱苦的工程,必須構建長效機制
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這是由反腐倡廉任務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決定的。由此得出,廉政文化建設必將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其伴隨著懲治腐敗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建立健全和不斷完善,并非通過出臺幾個制度規定、搞幾次廉政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就能成功。建設廉政文化必須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在此過程中要通過領導帶頭、群眾參與,自上而下構建廉政教育工作格局。在全體社會成員中營造出“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氛圍,大力推動我國黨風廉政建設的順利進行,在此基礎上促進我國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四)加強反腐制度建設,是廉政文化推進廉政建設的有力保障
廉政建設應當繼續堅持從預防、監管和懲戒三個方面強化制度反腐。預防,就是要防患于未然,通過完善立法彌補制度約束的漏洞,讓別有用心的腐敗分子無空可鉆。其次,完善監督機制,進一步加強立法監督,通過完善制度和機制保障公民權利,促進社會監督。再次,出臺更嚴格的違法違紀懲處制度,增加腐敗分子的犯罪成本,一旦腐敗即從重罰、從嚴處,從而使其不敢腐,形成反腐敗的法律防線。
四、結語
廉政文化處在廉政建設的基礎性地位,我們進行反腐倡廉的廉政建設就需要在廉政文化這個根源上做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鏟除腐敗產生的根源。為此要在全社會倡導廉政文化,形成全民學習廉政文化的氛圍,這樣具有廉政意識的公職人員就會主動遵紀守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有廉政意識的公民會積極主動地參政議政、監督違法違紀行為,助力全社會形成崇廉尚潔的風氣,推動廉政建設開展。
作者:范小康 單位: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偉.關于深化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J].才智,2015(12).
[2]張銘暄.廉政準則重在落實[J].華章,2014(11).
[3]駱小琴.基于我國行政審批改革的腐敗源頭治理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
[4]劉妍.長沙市廉政建設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3.
[5]沙道訓,宋吉鵬.廉政文化建設在構建懲防體系中的作用[J].西藏藝術研究,2007(3).
[6]賀芬.廉政文化視域下我國的廉政建設[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