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現代文學語境下古代文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中國現代文學的誕生和發展
鴉片戰爭,使得中國的國門被打開,而我們的知識分子也深刻意識到國家的落后,文學界由此覺醒,并積極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過猶不及,“打倒孔家店”、“反對文言文”等口號和思潮使得古代文化與文學受到強烈排斥,這種過于極端的決定未免顯得急躁了,也正因為如此使得中國現代文學今后的發展遺留下不小的隱患。20世紀初的文學革命,將現代文學的序幕正式拉開了,有傷痕文學、鄉土小說和九葉詩派等。一直發展到如今有穿越小說、奇幻小說和都市言情等出現,表面上看來現代文學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態勢。但仔細追究,我們會發現繁榮的背后正是一派虛無和浮躁,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了西方理論的影響,另外本土文化改造所產生的影響也很深,而我們自己的文學史和本民族的文學意蘊已越走越遠,我國的現代文學可謂是進入了“瓶頸”。
(二)文學“斷裂層”
現代文學史已有近百年的時間,然而卻尚未真正出現能與古代文學相媲美的文學作品。沒有一部小說可以與《紅樓夢》比肩,沒有一首現代詩歌可以與唐詩相對抗的詩歌。文學是一門較為感性的科學,其應當具有一定的現代性以反映當下的真實生活,同時也不能與歷史母體相脫離。在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之后,現代文學中鮮少出現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只知向前看卻忘了回顧身后,因而使得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出現了“斷裂層”。
二、古代文學資源的傳承
(一)豐富的古代文學資源
先秦諸子的《詩經》、《莊子》;兩漢的漢賦、《史記》;魏晉的“建安風骨”;唐宋詩詞、元曲,明清的四大名著等等。此外還有民歌、游記等不同種類的文本史料。古代文學資源十分豐富,我們所指的古代文學資料當然指的不僅僅是文本資料本身,因為其本身也反映出了一些潛在的內容,這或者是一個時代的風尚,或者是某個朝代的社會思想等等。由此可見,祖先們為我們留下的古代資源之豐富,這些不同文學形式的作品為我們展示不同時代的人們的生活面貌,不同時代的歷史變更以及社會生產等等。
(二)古代文學資源傳承
然而,我們在傳承文學資源方面顯然做得還很不夠。我們要傳承就一定要很好地面對困難,需要克服的難題主要有兩個。首先,要克服理所當然的心態,在現代,人們有著十分自由的言論,思想自由,人們總是試圖去研究文學發展史,并對其歷史進行演變,同時并設法使其合理化。但我們所認為的合理未必就是歷史的真實,對于現代人所需要的合理性,我們也不應該一味地遵循,而將歷史的真實性抹殺了。研究古代資源的人員,應該始終站在時代和歷史的大背景下,對于古文化的接受和傳承要本著最真實的態度。其次,應該對古代文化資料進行多角度地解讀,由于歷史悠遠,文學資源過于豐富,這也使得我們今天的傳承遭遇難題,因而相關工作者就需要從多維視角出發,采用多種不同的理論進行理論批評,從而使得評析更加全面和綜合,以防理論過于主觀,對于歷史人物與事實更不能肆意地褒貶,要客觀地做出評價。
三、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的關系
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離不開自己的“根”:古代文學資源。雖然中國現代文學發展之初曾試圖拋棄古代文學而實現自己的現代性,但最終實踐證明這條路是無法走下去的。我們發展現代文學終究還是離不開古代資源的支持,沒有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難以出現“終極關懷”和“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現當展的詩歌、散文和小說也是從古老的文學文本中演變而來。因此,我們在對歷史資源和現代文學前景的反思,不應該只是一味地去遠離,更重要的是要去靠近,而且是進入到最深層次,將其內在潛力挖掘出來,將新的的活力注入以便促進自我的更好發展。在如今這個世界,返璞歸真的實現還是需要立足于傳統的東西,這樣才能很好地矯正人性,使心靈得到慰藉。因此,聯系起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二者的關系,二者之間向來不是對立的的關系,而應該是同一。若不是深入地挖掘和利用古代文學資源,就無法從中汲取力量,進而促使現代文學獲得長遠發展;;不去進行現代性文學語境的滲透,也不能很好地挖掘古代文學資源的潛在力量。因此,我們說發展中國現代文學語境和發掘古代文學資源,二者并無沖突,是相互依存的,是一種同一的關系。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國現代文學在新的形勢和背景下,所面臨的語境是十分特殊的,這就必須要將新的血液引進來。新的內容也可以從就得東西里面挖掘,我們的古代文學資源是如此的廣袤宏大,這就需要人們積極地去挖掘它、全新解讀它。我們不可忽視二者之間的聯系,若是能彼此借用對方的力量,必然有助于實現中國文學的長遠發展。
作者:張艷存 于向輝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