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歷史課堂融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教師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不僅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強大的理解能力,更應該培養學生學會做人,知禮節、辨是非、與人善、還要有國家擔當、家國情懷,要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些素養植根于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之中。
關鍵詞:歷史課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中學歷史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反對過分專業化,但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專業化程度不是減弱了,而是進一步加強了。中學教學的出發點是為了培養知識型和能力型的人,并不是為了培養現代公民而教育。我們經常見到的學生是這樣的:做事任性,對老師不懂尊敬,對同學自我為中心;學生交往自私、狹隘、功利;對陌生人冷漠、無情。因此,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不僅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強大的理解能力,更應該培養學生學會做人,知禮節、辨是非、與人善,還要有國家擔當、家國情懷,要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這些素養植根于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之中。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括思想、科技、文學、書法、音樂、武術、舞蹈、繪畫,以及我國傳統節日、民俗等方面。傳統文化里飽含著我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它對學生有著重要的激勵和引導作用。
一、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隨著西方文化大量的涌入,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很大沖擊,而中學教育在傳統文化方面有所弱化,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和精神在現代人的意識中被逐漸地淡化。這樣的結果必將削弱一個人和一個國家的精神,所以傳播中華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感悟古人的精神氣質,從而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如教師教授中可以將儒家的“孝”文化與“禮”文化說給學生,并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將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有利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歷史課如果只是死記硬背,會使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將缺乏學習興趣。教師如果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中,結合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典故、歷史人物等開展歷史教學,能夠給學生呈現一種全新的課堂感受,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授宋明理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加入“程門立雪”的歷史典故,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激勵學生刻苦學習,也同時融入了對學生學習時要懂得尊師重教。這樣學生既能了解傳統文化,也有利于增強歷史學習的趣味性,達到了歷史課程的教育功能。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起不來的。思想家孔子把“人”同“仁”聯系起來,達到和諧的人際關系。孟子提出“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這種傳統美德,對現代人格的塑造,是非常可貴的。
二、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豐富教師自身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能力
我們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是一桶水,教師要有強大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為此,歷史教師要在平時多看一些相關的傳統文化書籍,努力豐富自己的傳統文化儲備。此外學校也應給予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優化師資隊伍,為教師購置優秀的傳統文化典籍,如《論語》《孟子》《莊子》等書籍。也可以針對歷史教師開展國學知識培訓和開設相關的課外課程培訓。
(二)教師要改變教育教學觀念,重視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
當前歷史教學還是擺脫不了應試的功利性目的,恰恰忽視了學習歷史的育人目的。學生學習歷史的最主要培養目標是通過學習歷史知識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今后教師要改變教育教學觀念,重視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為此,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利用傳統文化精神激勵學生。傳統文化中有著眾多的英雄人物,他們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對學生有著重要的激勵作用,如文天祥抗元等等,讓學生在歷史人物的英雄氣概中領略古人國家利益至上的民族氣節。
(三)教師要豐富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改善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可是當前的歷史教學方式太過死板單一,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努力豐富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方式改善教學效果,努力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利用古典詩歌拓展歷史教材的內容。如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這些詩句朗朗上口,學生既喜歡讀,也有利于教學的展開。教師可以采取演講、演示法等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切實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通過視頻、圖畫等方式來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將傳統文化知識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獻給學生,讓學生在多媒體技術中體驗中國傳統文化。如《孔子》這部影片引用了大量《論語》中的名言,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鞏固和拓展了歷史知識,同時也體驗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另外,教師要積極拓展第二課堂,通過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來創設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編排歷史劇,這樣既能將傳統文學與歷史教學相融合,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總之,歷史教師要通過改變觀念、豐富知識儲備、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開設第二課堂等形式將傳統文化知識與歷史教學相融合,引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領略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責任保護好我們的優秀文化遺產,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參考文獻:
[1]海.淺析傳統文化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21):167.
[2]李寒梅.改革開放以來中學政治課程研究的現狀與反思[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5(6):88-94.
[3]段宗英.對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政治教學問題的思考[J].科教文匯,2008(1):73.
作者:蔣振洲 單位:甘肅省臨洮中學